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9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2篇 |
基础医学 | 55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71篇 |
外科学 | 442篇 |
综合类 | 40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14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髋臼解剖几何形态对髋关节接触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人体天然髋关节的解剖学模型以及具有不同髋臼外形的简化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步态载荷作用下髋关节的接触力学行为。结果 (1)解剖学模型产生的接触主要在髋臼的中上部,沿身体前后方向分布,峰值接触应力出现在髋臼前上部。(2)与解剖学模型相比,旋转椭球形髋臼产生了类似的接触分布,而球形和旋转蚶线形髋臼产生的接触主要在髋臼中部,沿上下方向;(3)旋转椭球形髋臼具有最大的接触面积和最小的峰值接触压力和Von-Mises应力;(4)球形髋臼和旋转蚶线形髋臼具有类似的接触力学特征。结论与球形和旋转蚶线形相比,旋转椭球形能够更好地描述髋臼的解剖形态及其接触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2.
髋关节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髋臼、股骨近端、关节周围韧带、血管、神经以及肌肉的协调生长共同完成。它由复杂的基因网络调控,同时受环境、生物因素的影响。现从出生前髋关节发育、出生后髋关节发育、髋关节的血管神经支配以及髋关节形成的分子机制等方面对髋关节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为临床研究髋关节疾病,如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3.
背景:髋关节置换作为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如何更加合理地设计以及置入假体,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目的:测量与关节置换相关的国人髋关节假体相关数据。
设计、时间及地点:前瞻性实验,于2008-03/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人体形态学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抽取青岛大学医学院人类学研究室专供科研用的长春、通辽出土的137副完整成人骨盆及股骨,其中男66副,女71副。
方法:测量全部标本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股骨颈扭转角、股骨颈干角和股骨偏心距5项指标。所得数据输入SPSS 11.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国内外同类文献资料比较。
结果:测量数据完整,无缺失值。髋臼外展角[男:(42.83±3.75)°,女:(42.07±4.12)°],髋臼前倾角[男:(15.31±6.95)°,女:(14.97±6.44)°],股骨颈扭转角[男:(6.76±9.39)°,女:(7.66±10.30)°]和股骨颈干角[男:(131.81± 5.05)°,女:(132.82±5.83)°]的性别差异较小,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男性股骨偏心距大于女性[(44.12±5.14), (41.07±7.25) mm,P < 0.05]。实验结果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似,但异于国外数据。
结论:髋关节解剖数值的国内地区间差异较小,但与其他国家人种存在差别。适宜的假体设计有助于髋关节置换的开展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三维野C冶型臂透视导航下髋臼骨折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 8月至 2010年 12月, 对 20例无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患者采用三维野C冶型臂透视导航 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 男 9例, 女 11例;年龄 26~54岁, 平均(37.1±1.2)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15 例, 高处坠落伤 5例。骨折按 AO分型: A1.1型 2例, A2.2型 3例, A2.3型 4例, A3.2型 2例, A3.3型 2例, B1.1型 2例, B2.2型 2例, B3.1型 1例,C2.1型 1例, C2.3型 1例。结果 伤后至入: 时间为 2~46h, 平均(8.6±0.2) h。入: 后行骨牵引 3~14d后手术。术中共置入空心钉 46枚, 平均每枚置入时间 为(22.6±1.2) min。除 1枚空心钉因术中采集图像时出现较大偏差需重新置入外, 其余均一次性准确置 入, 成功率为 97.8%。置入后术中使用三维野C冶型臂进行透视成像验证所有螺钉均未进入关节间隙, 与 术后 CT扫描验证结果一致, 符合率 100%。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内固定失败。 20例患者均获得随 访, 随访时间 12~28个月, 平均(22.8±1.7)个月。末次随访 X线片示骨折愈合, 螺钉置入位置满意。结论 术中三维透视成像导航下对无明显移位髋臼骨折进行经皮微创内固定, 可有效重建髋臼关节面的平整 性, 提高螺钉置入的精确度, 减少切口长度与出血量, 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害,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有利于患者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5.
髋臼骨折是一种暴力机制复杂 ,移位方式多样 ,常伴有股骨头脱位 ,治疗困难的严重关节内骨折 ,常因处理不当而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目前国内外对于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还存在一些不同看法 ,在此将已达成的共识与仍存在的分歧综述如下。1 治疗方法选择陈旧性髋臼骨折治疗的目的与其他关节内骨折一样 ,不仅是使股骨头回纳到髋臼负重区 ,并要恢复关节面的完整 ,尤其是髋臼负重面[1,2 ] 。过去曾采用牵引等非手术疗法 ,仅重视股骨头的复位 ,却很难使髋臼骨折达到理想复位 ,多数情况根本不可能。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除了以下几种情况外 ,陈旧性… 相似文献
106.
《Injury》2017,48(2):388-393
IntroductionAnatomical reduction of displaced acetabular fracture is not without its’ limit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This study is conducted to assess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s as well as complications of treating displaced acetabular fractures with emphasis on anatomical reduction in weight-bearing area, mainly the posterior column, and imperfect reduction of the anterior column is acceptable. However, stability of both columns is mandatory.MethodsIt was a retrospective study carried out in a Level 1 arthroplasty and trauma centre. 23 patients (17 males, 6 females) with average age of 50.1 years (range, 36–68 years) with displaced acetabular fractu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incisions and plate-cable systems were included. There were 3 elementary and 18 associated fractures according to Letournel classification. Average follow-up was 23.5 months (range, 12–38.7 months).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160 min (range: 75–320 min). Functional scores were evaluated using Harris Hip Score (HHS) whilst reduction was assessed by Matta criteria. Any displacement of reduction, osteoarthritis,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was recorded.Result65.2% (15/23) of the patients obtained excellent HHS and 21.7% (5/23) had good HHS. There were 12 anatomical, 6 imperfect, and 5 poor reductions. No displacement was recorded in final follow-up. Complications documented: three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injuries, two conversions to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ree Brooker stage 1 heterotrophic ossification, one pulmonary embolism and one screw irritation. No incidence of wound breakdown, infection and radiological osteoarthritis was reported.ConclusionsImperfect reduction of the anterior column provided clinical outcomes that are as good as total anatomical reduction. This approach minimizes soft tissue damage and reduces perioperative morbidities. 相似文献
107.
初次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骨折的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神次全髋置换术(pTHR)中髋臼骨折的原因和治疗结果,探讨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326例pTHR病历记载中11例术中出现髋臼骨折,女7例,男4例;年龄37~71岁,平均54岁。分析骨折原因、解剖位置、治疗方法和结果,对髋臼假体进行分类,评估导致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11例中,6例为打压安装髋臼假体时发生,3例是磨钻髋臼时发生,2例是安放Homman拉钩时发生。包括5例中央型骨折,3例为后方(后壁),2倒为前方,1例为后上方。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8个月,无异位骨化,无脱位和深静脉栓塞,所有的骨折均愈合。结论:髋臼骨折在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中并非罕见,需要重视。但在对髋臼假体进行牢固固定,获得初始稳定性后仍可获得骨长入,近期治疗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8.
髋臼CT图像轮廓跟踪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为重建和测量髋臼的解剖结构,需要大量地读取CT图像的信息,以获得髋臼轮廓的坐标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直方图阈值图像分割、kirsh边缘提取法获得髋臼的二值化轮廓图像。轮廓坐标的提取应用了“迷宫”边缘跟踪算法。结果本方法可大量、快捷、正确的提取图像轮廓信息。 相似文献
109.
背景: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多由高能量暴力伤所致,常伴严重并发症,往往需要外科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以及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以“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内固定,材料;pelvis fracture,acetabulum fracture,internal fixators,materials”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2005至2014年万方数据库、清华知网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选取有关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以及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选择权威杂志或发表时间为近期的文章,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9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与结论:对于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临床多采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常用于内固定的重建钢板材料是钛板,弹性模量接近骨的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好,可在置入前预先弯曲塑形,使之与骨折部位骨面相匹配。可吸收螺钉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毒副反应,避免金属螺钉的电解与腐蚀,在内固定早期保持一定的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骨折逐渐愈合,材料强度也缓慢降低,材料最终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治疗效果满意。以三维重建技术定制钢板固定和微创内固定是目前骨折治疗的重大进展,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0.
背景:通过X射线片确定髋关节的旋转中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常使用Ranawat三角法来确定髋关节发育不良或关节置换后伴骨缺损病例的关节旋转中心,但此方法对确定正常髋关节旋转中心的意义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Ranawat 三角法和Mose圆法对确定发育正常的髋关节旋转中心的差异。 方法:选择30例发育正常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进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分别通过Ranawat 三角法和Mose圆法对置换后骨盆正位X射线片进行测量,比较二者确定的髋关节旋转中心与参考线(X轴为两侧泪滴的连线,Y轴为通过Kohler线与X轴交点的垂线)的距离(Ranawat三角法确定的髋关节旋转中心与X轴的距离为dx1,与Y轴的距离为dy1,Mose圆法分别为dx2,dy2)及其占骨盆高度(两侧髂骨翼最高点连线和两侧坐骨结节最低点连线之间的距离)、宽度(两侧髂嵴最外缘间的距离)比例(dx1/H,dy1/W;dx2/H,dy2/W)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Ranawat 三角法dx1=(19.52±3.03) mm,dy1=(24.43±2.26) mm,Mose圆法dx2=(11.90±3.55) mm,dy2=(34.29±3.79) mm,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其所占骨盆高度、宽度的百分比(dx1/H= 0.099 2±0.013 3,dy1/W=0.085 5±0.006 9;dx2/H=0.061 1±0.019 4,dy2/W=0.120 1±0.017 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使用散点图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Ranawat三角法所确定的髋关节旋转中心更靠近端和内侧,可能对关节周围的力学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关节翻修的病例,由于髋臼周围结构的改变,使用Ranawat三角来确定髋关节的旋转中心不失为一种可行之法。而对于单侧病变的病例,以健侧为对照采用Mose圆法能更准确的确定髋关节旋转中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