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068篇
  免费   14446篇
  国内免费   7792篇
耳鼻咽喉   1356篇
儿科学   1681篇
妇产科学   1888篇
基础医学   11574篇
口腔科学   3712篇
临床医学   28788篇
内科学   13373篇
皮肤病学   1210篇
神经病学   3665篇
特种医学   80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5篇
外科学   14233篇
综合类   56279篇
预防医学   22292篇
眼科学   1532篇
药学   25202篇
  431篇
中国医学   14317篇
肿瘤学   6578篇
  2024年   2162篇
  2023年   7088篇
  2022年   6077篇
  2021年   7216篇
  2020年   6935篇
  2019年   6397篇
  2018年   3698篇
  2017年   5503篇
  2016年   6268篇
  2015年   7207篇
  2014年   10114篇
  2013年   9787篇
  2012年   13273篇
  2011年   13939篇
  2010年   12139篇
  2009年   11718篇
  2008年   12669篇
  2007年   10876篇
  2006年   10655篇
  2005年   13126篇
  2004年   8269篇
  2003年   6772篇
  2002年   5039篇
  2001年   4021篇
  2000年   2890篇
  1999年   2119篇
  1998年   1632篇
  1997年   1558篇
  1996年   1428篇
  1995年   1158篇
  1994年   1033篇
  1993年   607篇
  1992年   649篇
  1991年   585篇
  1990年   480篇
  1989年   538篇
  1988年   187篇
  1987年   176篇
  1986年   155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高级别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high-grade G3 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GEP NET G3)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9年7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GEP NET G3,收集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86例GEP NET G3的原发肿瘤部位包括胰腺(40例)、胃肠(37例)以及原发肿瘤不明(9例)。镜检肿瘤均分化良好,呈器官样、巢状生长,局灶可见假腺样、细条索样或缎带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肿瘤的Ki-67指数范围为21%~60%,中位值为30%,生长抑素受体2(somatostatin receptor type 2,SSTR2)的阳性率为83.9%(26/31),在检测病例中没有发现微卫星不稳定和P53异常表达(分别为0/24、0/11)。生存分析表明,获得随访的76例患者,27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48.6(26.6~70.6)个月,确诊时有无远处转移和能否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对患者的总生存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部位、确诊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以及Ki-67指数对患者的总生存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确诊时有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HR=7.33,95% CI:1.56~34.10)。  结论  GEP NET G3的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易发生远处转移是其临床特点和主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3D打印的方法制备的不同重量比例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乙烯醇(n-HA/PLA/PVA)复合膜,并对其相关性能检测。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重量比例的n-HA/PLA/PVA复合膜,分别为PLA/PVA复合膜、15%n-HA/PLA/PVA复合膜、50%n-HA/PLA/PVA复合膜、75%n-HA/PLA/PVA复合膜。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膜形态,对其力学性能、细胞毒性及动物实验相应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n-HA/PLA/PVA复合膜呈现三维网状结构,各材料间相互结合,孔隙分布不均,大小不一。随着n-HA质量浓度的提高,电镜下见各材料间孔隙逐渐减小,形成结构均匀的复合膜。力学性能及吸水率检测中,随着nHA含量的增加,n-HA/PLA/PVA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及吸水率呈下降趋势;细胞毒性检测,不同比例复合膜的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差别,无细胞毒性。动物实验测量牙周菌斑指数及龈沟出血指数未发现不同比例n-HA/PLA/PVA复合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3D打印不同比例的n-HA/PLA/PVA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细胞生物相容性,n-HA比例更高的复合膜可能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能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观察改良式B-lynch缝合法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对16例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法,观察止血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术中均无输血,子宫缝合后子宫切口及阴道流血明显减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24 h内出血均≤100 m L,未发生切口感染、发热等并发症。产后6周复查超声子宫无明显异常,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月经周期、经量均恢复正常。结论改良式B-lynch缝合法止血效果确切,对子宫和生育功能干扰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目的探讨miR-141-3p和miR-22-3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普外三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92例,取其病灶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检测其miR-141-3p、miR-22-3p表达量的差异,进一步根据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中位数分为高表达、低表达组各46例。比较不同miR-141-3p、miR-22-3p表达的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分析不同miR-141-3p、miR-22-3p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iR-141-3p、miR-22-3p的表达量均低于癌旁组织(t=25.883、42.527,P均<0.01)。不同miR-141-3p表达的胰腺癌患者中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6、6.500、4.423,P均<0.05),不同miR-22-3p表达的胰腺癌患者中远处转移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31,P<0.01);miR-141-3p、miR-22-3p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患者(χ~2=6.873、5.999,P均<0.05)。TNM分期较高、肿瘤分化程度较低、远处转移、miR-141-3p低表达、miR-22-3p低表达均是导致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R=2.771、1.781、3.185、1.609、1.717,P均<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miR-141-3p、miR-22-3p均呈低表达,可能参与疾病发生发展,且在疾病预后的评估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蓝莓花青素(BA)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与对照组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分别以25、50、100μg/mL BA与等量生理盐水处理,分别处理12 h、24 h、48 h。采用噻唑蓝(MTT)与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增殖与凋亡;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与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人胃腺癌BGC-823细胞侵袭与P53、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干预48 h时,对照组、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人胃腺癌BGC-823细胞P53与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1.12±1.01)%,(24.31±2.18)%,(47.56±2.91)%,(66.49±5.14)%与(15.04±1.23)%,(28.22±3.09)%,(69.36±5.42)%,(86.52±6.15)%。实验组胃腺癌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随BA浓度增大而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凋亡率、P53与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侵袭率降低,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结论:BA可有效抑制胃腺癌BGC-82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降低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53与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银离子洗液联合改良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用以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银离子洗液联合改良VSD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改良VSD治疗。治疗7 d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创面外观恢复情况、肉芽组织覆盖率、细菌清除率、敷料干瘪率,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7 d后,试验组慢性创面愈合良好,肉芽组织覆盖率、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敷料干瘪率低于对照组,其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离子洗液联合改良VSD技术治疗慢性软组织创面效果满意,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治疗费用下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0.
老干科的病人多属老年病人,因长期住院,多病存,病程延长,加之体质弱多卧床,故血管硬化弹性差、浅静脉穿刺脆性差易渗出。若输液时使用钢针反复穿刺,或浅静脉留置针时间短、累计成本消费高,病人痛苦大。针对老干科病人的特点,近年来PICC置管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实践。而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PICC置管技术为超声引导下的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