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85篇
  免费   4070篇
  国内免费   738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287篇
基础医学   493篇
口腔科学   250篇
临床医学   3172篇
内科学   3610篇
皮肤病学   142篇
神经病学   444篇
特种医学   11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681篇
综合类   7557篇
预防医学   3224篇
眼科学   181篇
药学   7727篇
  118篇
中国医学   1608篇
肿瘤学   475篇
  2024年   224篇
  2023年   965篇
  2022年   946篇
  2021年   1287篇
  2020年   1329篇
  2019年   1152篇
  2018年   741篇
  2017年   1668篇
  2016年   1904篇
  2015年   2509篇
  2014年   2304篇
  2013年   2198篇
  2012年   2584篇
  2011年   2511篇
  2010年   1834篇
  2009年   1517篇
  2008年   1259篇
  2007年   1069篇
  2006年   818篇
  2005年   711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尽管他汀类药物在血脂异常或降低胆固醇药物市场上占有肯定优势,但根据Decision Resources的报道,仅有81%的此类病人选用此类药物用作他们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2.
国内动态     
《高血压杂志》2006,14(2):158-158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压时程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535-536.该文研究有高血压史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人群中高血压发生与ICVD发生的时程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0~1999年间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66例首次ICVD发生之前或当时发现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对他汀类降脂药引起横纹肌溶解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自2000年以来他汀类降脂药引起横纹肌溶解的护理体会.结果在临床中有0.6%的患者出现横纹肌的损伤,虽然数量小但引起的危害大.结论应重视他汀类降脂药的用药安全,及时发现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  相似文献   
4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于改善缺血症状的近期疗效良好,但治疗5年和10年后仅3/5和1/3的PCI病人无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 氟伐他汀(来适可)介入预防研究(The Lescol Inter-vention Prevention Study,LIPS)旨在探讨氟伐他汀治疗是否可降低首次接受PCI后病人的MACE。 LIPS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在欧洲、加拿大和巴西的77个医院进行。 1996年4月至1998年10月共入选1677例稳定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成功进行首次PCI的患者,年龄18~80岁,基线总胆固醇水平135~270mg/dL(3.5~7.0mmol/L),空腹甘油三酯水平低于400mg/dL(4.5mmol/L)。 病人在出院时被随机接受氟伐他汀80mg/日(n=844)或安慰剂(n=833),治疗3~4年。 主要预后指标为无MACE存活时间,MACE定义为  相似文献   
45.
袁志敏  杜静平 《新医学》2005,36(3):139-139
1153例重度心力衰竭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小于0.30,心功能为纽约心脏协会Ⅲ~Ⅳ级,病因包括缺血和非缺血性。随机分为接受他汀类药物的治疗组134例(12%),或未用药对照组(88%)。人均随访1.3年,观察两组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随访期内两组共有413例不幸死亡(29%/年)。校正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46.
在冠状动脉心脏病(CHD)的预防方面,以往指南主要关注高危人群的干预,优先治疗哪些最需要治疗的人群。国家心脏病服务协会建议对大约30%在未来10年有发生CHD风险的人群使用他汀类药物,有证据表明对低危人群干预也有利。英国新近指南出台了新的风险预测量表,其中包括欧洲心血管病指南和新英格兰高血压学会指南,这个指南将有助于判定中等危险的人群。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防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可明显减少心脏病危险。  相似文献   
47.
一项新的研究提供证据说,他汀类药物可以预防中风导致的残疾。  相似文献   
48.
ADR风向标     
《中国处方药》2007,(11):20-21
西布曲明关键词:禁忌证和心血管不良反应近日,加拿大卫生部就西布曲明禁忌证和心血管不良反应问题再次提出警示。  相似文献   
4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和疗程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1000mg每日3次口服,共服7d;对照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300mg每日2次口服,共服10d。用药后第3、6和10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共入组128例,全分析集(FAS)分析128例,符合方案集(PPS)分析118例。治疗后第3、6和1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下降值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nal analogue scale,VAS)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入组时疼痛VAS值≥8的患者,FAS集分析显示,在治疗后第6、10天VAS值下降两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PS集分析显示治疗后第10天VAS值下降,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俨〈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8%和12.50%.主要为嗜睡和恶心。结论:增加伐昔洛韦用量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与较低剂量伐昔洛韦组相比,对疼痛程度较严重的患者能更显著地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联合常规剂量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痛对调脂达标率的影响。方法将72例冠心痛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单纯给予氟伐他汀(来适可)40mg/d治疗,观察组38例在氟伐他汀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4周及8周分别测定血清LDL—C,以LDL—C≤2.6mmoL/L为标准判断调脂达标,对比两组间达标率。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4周后LDL—c达标率分别为53%和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LDL—C达标率分别为77%和8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联合氟伐他汀调脂疗效确切,可提高常规剂量氟伐他汀短期调脂达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