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1篇
  免费   3135篇
  国内免费   268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254篇
基础医学   209篇
口腔科学   227篇
临床医学   1826篇
内科学   500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102篇
特种医学   843篇
外科学   369篇
综合类   2734篇
预防医学   2591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1790篇
  6篇
中国医学   806篇
肿瘤学   165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401篇
  2022年   482篇
  2021年   456篇
  2020年   498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680篇
  2016年   946篇
  2015年   1413篇
  2014年   714篇
  2013年   772篇
  2012年   1175篇
  2011年   1261篇
  2010年   907篇
  2009年   705篇
  2008年   537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1 毫秒
991.
对乌梅炭文献、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乌梅炭活性成分和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2.
993.
《北京医学》2009,(7):425-425
本刊要求论著稿件附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及相应的英文摘要、英译文题、单位英文名称和前三名作者汉语拼音,并在摘要下写出2—3个关键词(包括英文关键词)。为便于通过医学主题词表查阅您的文章,请参照《医学主题词词表》列出论著的中英文对照的关键词。中、英文摘要请按结构式摘要的形式来写,即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参考文献的作者3位以上务必列出前3位,3位以内全列,  相似文献   
994.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4):439-439
题名 题名是一篇论文的总题目,也称总标题、篇名或文题。题名的作用有二:(1)作为一篇论文的总名称,应能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使读者能从题名中了解到该文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2)提供给二次文献机构、数据库系统检索和收录,题名应尽可能包含有主题词和关键词,以供标引者选用和读者检索之用。要求:(1)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2)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相似文献   
995.
996.
<正>笔者所在医院2000-06~2008-11收治口服百草枯中毒者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16~60岁。口服量为10~50ml,入院救治时间最短服药0.5h,最长2d。服药后均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混有绿色液体的胃内容物,均有上腹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技术对救治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总结回顾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近年来收治的百草枯患者通过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注治疗取得的疗效。使用SAS软件统计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79例百草枯患者,经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注救治,死亡61例(19例死于肺间质纤维化,4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痊愈15例,经救治后病情好转主动要求转院的3例。结论百草枯中毒以高病死率应引起广泛关注。临床上没有特别有效的针对药,要采用药物治疗和血液净化技术联合对百草枯患者进行及早的救治。  相似文献   
998.
31例百草枯中毒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机制、临床表现、急救、治疗、及护理.方法 通过临床治疗观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例中毒者,19例治愈出院,9例好转,1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结论 小剂量百草枯中毒治愈率高,但大剂量中毒者治愈率极低,原因是对其毒性认识不足,延误治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9.
关键词系为了便于编制文献索引、检索和阅读而选取的能够反映文章主题信息的特征词汇、词组或短语。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对论文的标引使用“关键词”一词,包括主题词和(或)副主题词及少数自由词。《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自2009年开始要求所有录用文章标引关键词(3~5个),并尽量选取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其中文译名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选择合适的吻合材料可提高气管、支气管重建的成功率,减少吻合口瘢痕狭窄。国内目前常用的缝合材料为丝线、涤纶线和人工合成吸收缝线,3种材料中哪种更加有助于预防和减轻术后瘢痕肉芽增生与管腔狭窄尚缺乏相关实验证据。 目的:以常用的丝线、涤纶线和人工合成吸收缝线作为缝合材料,创新性开展了3种材料对兔气管切开后吻合口组织病理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影响的观察比较。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病理组织学观察,于2005-09/2006-10在南华大学动物实验部完成。 材料: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购自巴西强生专业产品有限公司。缝合丝线、涤纶线分别购自杭州富阳医用缝合针线厂及杭州华威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方法:体质量1.6~2.0 kg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6只,雌雄不限,随机抽签法分为丝线组、涤纶线组和人工合成吸收缝线组,每组12只,分别选用丝线、涤纶线、人工合成吸收缝线进行气管切开后端端吻合。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2,4周观察吻合口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 结果:36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术后1,2周3组吻合口愈合状态无明显差别,均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集中在缝线周围,并出现灶性出血,缝线形成异物肉芽肿。术后4周,丝线组、涤纶线组均有缝线残留形成异物肉芽肿形成,并有明显纤维组织增生,人工合成吸收缝线组缝合线已基本吸收。与术后1,2周比较,术后4周,丝线组、涤纶线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人工合成吸收缝线组降低明显(P < 0.05)。 结论:3种缝合材料中人工合成吸收缝线组织相容性好,可有效减少手术刺激引起炎症反应的量和程度,更加有助于预防和减轻术后瘢痕肉芽增生和管腔狭窄。 关键词:气管切开;吻合口;转化生长因子β1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