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观察胃肠减压对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患者胃容量、术后舒适度及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分成三组:麻醉组、清醒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麻醉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经口食道内喉镜辅助下放置双腔胃管,并在气管插管成功后负压吸引。清醒组在清醒状态下行胃肠减压。对照组不做预处理即不插胃管。由外科医生口述胃容量评分观察并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PONV)发生及术后舒适度的情况。结果:清醒组表现为术前胃肠减压的不适及术后的排斥感,对照组则术后表现为腹胀,麻醉组术后有些患者耐受性差,表现为不舒适,只有24%的患者术后能耐受(P<0.01)。结论: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放置胃肠减压管可以避免胃胀气,减少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术后早期恶心呕吐的发生及程度,并增加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52.
全身麻醉中伤害性刺激反应的监测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构成全身麻醉各要素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全身麻醉中对镇静水平监测的研究进展,很多过去比较模糊的概念逐步变得清晰起来.比如,过去认为,人的意识消失了即进入麻醉状态,再加上一些镇痛药物,就可进行手术.麻醉质量的好坏,麻醉水平的高低,主要看麻醉记录单上的血压、心率是否像几条平线,手术结束后患者能否马上苏醒.这样的麻醉标准,显然已不能满足当下的需要.究竟什么是满意的麻醉状态,即使是专业麻醉医师,也不是简单几句就能解释明白的.  相似文献   
53.
体位的摆放对于麻醉状态下的患者非常重要,尤其在全麻状态下,患者丧失知觉,肌肉松弛,处于被动体位,易发生体位不当相关的并发症[1].正确安置手术体位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功,既要符合手术操作的需要,又不能影响正常的呼吸循环及造成肢体损害.  相似文献   
54.
徐敏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6):1156-1157
随着整体护理、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推进,在我院食管手术患者都在进入手术室后麻醉状态下置管,这样既减少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也减少了护理上的重复劳动。现将传统置管和改进后置管法作以下对照。  相似文献   
55.
蒋亚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3002-3003
进入手术室的病人由于处于麻醉状态,病人知觉部分或全部丧失,肌肉松弛无力,机体的保护性反射作用减弱或消失,皮肤在各种致害因子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损伤,而且躯体长期处于被动卧位而不能主动活动,尤其是年老体弱及肿瘤消耗病人,皮肤及全身营养状况差,加之术中消毒液及高频电刀的使用,更加使皮肤损伤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56.
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由于其独有的麻醉要求,如何有效地抑制心血管不良反应,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脑电双频指数(BIS)与心率变异性(HRV)监测下,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7.
我院手术病人需留置导尿时在麻醉状态下行导尿术,患者术后回病房麻醉消失后,主诉有尿道不适、疼痛难忍,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激动,非常痛苦,即使遵医嘱拔尿管后,仍有尿道不适,疼痛,甚至有的患者因疼痛不能排尿而发生尿潴留,再次导尿而加重病情。经我们统计78.2%的病人拔尿管后仍有尿道刺激症状持续3~7天,有34.9%的病人有尿潴留。占30.4%病人有尿路感染。根据护理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护理组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8月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一般认为,手术病人的呼吸衰竭不在术中而是多在术后。全麻术后回房的病人多仍处于神志未清的一定程度的麻醉状态,由于失去了术中辅助呼吸及高浓度的氧气吸入,病人对肺的通气量需要增加,如此时并发呼吸道的梗阻,则易导致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加强全麻术后病人呼吸道的护理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比较异丙酚与异氟醚麻醉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的优劣.方法 将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异丙酚组(P组,n=30)和异氟醚组(I组,n=30).P组在胆囊切除后,关闭异氟醚蒸发罐并给予异丙酚4 mg穔g-1穐-1静脉泵维持;I组在胆囊取出腹腔后,关闭异氟醚蒸发罐并将呼气末异氟醚浓度(EtISO)维持在0.5%.观察两组入室后、手术结束时、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后和气管拔管后5 min各时段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EtISO,以及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时间,围拔管期的无意识躁动、恶心和呕吐情况. 结果手术结束时和气管拔管前的EtISO P组[(0.39±0.10)%、(0.13±0.06)%]低于I组[(0.52±0.14)%、(0.20±0.06)%](均P<0.01);拔管、睁眼和定向力时间P组[ (9.23±3.86)min、(12.33±3.75)min和(16.67±3.48)min]短于 I组 [ (12.83±4.61)min(P<0.05)、(16.57±4.17)min和(20.70±4.47)min(均P<0.01)].P组患者未发生无意识躁动,I组发生4例;两组均无恶心呕吐.结论 异丙酚用于麻醉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能使麻醉恢复过程安全舒适,在防止围拔管期的无意识躁动和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方面优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60.
手术室是医院的高危科室之一,具有急诊抢救频繁,要求严格无菌操作,病人处于麻醉状态,护士执行医嘱多为口头交代等特点,稍有疏忽,极易出错。为减少差错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笔者将易发生差错的原因分析如下,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