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目的建立骨康胶囊中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二氯甲烷萃取供试品中生姜的脂溶性成分,分别以Elson—Morgan法和咔唑法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测定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的含量。结果显色后,硫酸软骨素与氨基葡萄糖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4%,97.46%,RSD分别为0.65%,0.93%,生姜成分对测定方法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适合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2.
杨洁芳 《中国药房》2012,(35):3344-334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骨康胶囊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川续断皂苷Ⅵ、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的方法,为骨康胶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分析时间为30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通过选择离子监测(SRM)模式同时监测复方中6种成分及内标。结果:6种成分线性回归方程的r值均≥0.9960,平均加样回收率范围为96.21%~101.82%,RSD范围为2.23%~4.07%(n均为6)。骨康胶囊中6种主要成分,特别是川续断皂苷Ⅵ在不同批次间含量很不均一。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好,适用于骨康胶囊的质量评价;有必要制定严格的成分含量合格标准以便科学评价骨康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研究骨康胶囊辅助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经X线确诊的单纯性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T型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当天开始口服碳酸钙片,观察组患者在服用碳酸钙的基础上服用骨康胶囊,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骨钙素(BGP)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8天时腕关节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14、21天观察组腕关节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8天时手背肿胀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14、21天观察组手背肿胀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术前两组患者血清PⅠCP及BG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血清PⅠCP和BGP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为79.6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康胶囊辅助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及肿胀,升高血清PⅠCP和BGP水平,促进骨折愈合以及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5.
骨康胶囊用于骨质疏松症之肝肾阴虚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在临床医生问卷调查和骨康胶囊研究文献系统回顾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临床医学专家共识研制方法,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充分结合专家经验,遵循"循证为举,共识为主,经验为鉴"的原则,国内30位中、西医临床与方法学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研制该共识,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药的认识,更好地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共识采用国际公认的证据分级推荐标准:GRADE系统。专家共识意见的形成采用名义组法,主要考虑证据质量、疗效、安全性、经济性、患者可接受性及其他等6个方面的因素。如果证据充分则形成"推荐意见",采用GRADE网格计票规则;如果证据不充分,则形成"共识建议",采用多数计票规则。共识对骨康胶囊用于骨质疏松症之肝肾阴虚证的疗效、用法用量、疗程进行了推荐或建议,并完善了安全性信息,最后通过专家会议以及函审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求意见和同行评议,可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主要是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旧骨吸收与新骨生成失衡所导致的骨量减少。目前已知,骨不断地进行物质代谢称为骨转换或骨重建,这些过程通常是耦联(coupling)的。当骨形成与骨吸收的细胞过程耦联出现缺陷,骨重建呈负平衡,可造成骨质疏松,而性激素(主要是雌激素)能刺激骨细胞生成骨基质,骨钙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骨康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钙素N端片段(N-MID-OT)、25羟基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PMOP患者随机分骨康胶囊+钙尔奇D治疗组30例(治疗组)和骨康胶囊模拟剂+钙尔奇D治疗组3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检测血清中β-CTX、PINP、N-MID-OT、25(OH)D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腰椎L_(2~4)和左侧股骨颈BMD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更为显著(P0.05)。此外,治疗组的β-CTX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极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康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PMOP可显著降低β-CTX水平,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骨康胶囊联合玻璃酸钠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依托考昔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骨康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比两组炎症介质血清白细胞介素-1?茁、肿瘤坏死因子-?琢、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康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治疗骨性关节炎患者,可有效调节炎症介质水平,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索骨龙胶囊联合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塞来昔胶囊,0.1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骨康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血沉状态、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5.6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79.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关节肿胀情况及晨僵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沉、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水平较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生化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龙胶囊联合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未增加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40.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基质有机成分不足,继以钙盐沉着减少的代谢性疾病,如伴脊压缩性骨折,除出现疼痛和功能降碍外,可引起驼背脊椎侧弯等病变。我院骨科和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自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病人86例,其中应用骨康胶囊治疗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