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为了研究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Liposome Encapsulated Hemoglobin,LEH)的不同带电性能对体外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用驻极体技术制备了四种不同带电性能的LEH。利用热刺激去极化电流法(Thermally Stimulat-ed Depolarization Current,TSDC)对它们的驻极体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4^#LEH(主峰温度Ta=12℃),主峰电流Ia=-5.  相似文献   
72.
驻极体外电场对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驻极体外电场对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制备及表征的影响,探究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的经皮载药转运机制.方法 以表皮生长因子为模型药物、季铵化壳聚糖为材料、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在不同表面电位驻极体产生的外静电场作用下,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不同电场条件下的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表面形态,粒径-zeta电位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 (1)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的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呈球形,分布均匀、分散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的粒径随季铵化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季铵化壳聚糖的浓度可能是调控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粒径的主要因素.(3)外静电场能引起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极化.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的粒径随静电场场强的增大而减小,zeta电位的变化也与外加电场的极性密切相关.(4)经静电场处理后的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的粒径随存放时间的推移而减小.结论 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与外加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极性密切相关,要制备粒径适当、稳定性好的纳米粒,必须合理选择电场参数.  相似文献   
73.
驻极体对创面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有体对猪浅Ⅱ度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凡士林油纱布(对照组(和+700V之驻体薄膜(且)覆盖在猪背部24个浅Ⅱ度创面上,地术后第1,2,3,5,7d,分别测定创面上皮细胞DNA含量;光镜下观察上皮细胞生长情况;科用微机计算创面面积的缩小及肉眼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面积缩小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光镜下显示实验组上皮细胞生长旺盛,术后每天 其DN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74.
75.
驻极体薄膜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动物实验(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极体薄膜(商品名骨愈膜)对于促进骨折缺损后的骨愈合研究,是我们驻极体薄膜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动物实验(一)的继续。动物实验是用家兔72只造成桡骨人为骨缺损,局部肢体敷贴骨愈膜,再分批,分组处死家兔后作病理检查(光学显微镜检查),进一步证明了高分子驻极体静电刺激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然而,骨折断段间隙超过7.0mm时骨愈膜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76.
驻极体是具有永久电偶极子的电介质。利用其静电场收集离子的特性,可使测氡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和成本低等优点;本文介绍了驻极体在热释光剂量计和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测氡法中的应用以及被动式驻极体环境氡监测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77.
驻极体促进水杨酸甲酯的体外透皮释药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研究负极性驻极体对水杨酸甲酯透皮扩散的影响。方法: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水杨酸甲酯离体小鼠皮肤的通透流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负极性驻极体组水杨酸甲酯的皮肤通透流量增加1.55倍,且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负极性驻极体对水杨酸甲酯的透皮扩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8.
生物驻极体研究及其医学应用现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驻极体是具有长期储存极化和空间电荷能力的功能材料 ,可分为有机驻极体、无机驻极体、生物驻极体和复合驻极体 [1]。自 1 996年和 1 999年分别在中国上海和希腊 Delphi召开了第九、第十届国际驻极体会议以来 ,生物驻极体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生物驻极体的最新研究包括生物驻极体的生物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生物材料的极化、静电、压电、铁电、热释电现象和生物超导的电子传导等等。随着人们对生物驻极体的生物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认识的加深 ,研究生物驻极态的变化及其与疾病发生机制的相关性、开…  相似文献   
79.
紫外消毒对驻极体电荷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紫外消毒对驻极体电荷储存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常温恒压电晕充电系统将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丙烯(PP)两种材料极化制备成驻极体;用补偿法测量不同剂量的紫外照射后驻极体的表面电势.结果:在相对湿度不高于70%、紫外强度在120~600 μW/cm2之间和照射剂量在106 μW*s/cm2数量级下,两种驻极体的表面电势均保持在初始值的90%以上;增大照射强度,或者在高湿度环境下照射,都将加快两种材料表面电势的衰减.结论:在临床紫外消毒强度和消毒剂量照射下,PTFE和PP均表现出良好的电荷稳定性.  相似文献   
80.
聚丙烯纤维驻极体过滤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聚丙烯纤维驻极体过滤材料的抗菌性能。方法采用振荡瓶试验、载体试验和安德森采样器方法,对聚丙烯纤维驻极体过滤材料的抗菌效果和细菌气溶胶过滤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制备的聚丙烯纤维驻极体滤材置于振荡瓶中18h对液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6.02%、89.43%;对阻留在聚丙烯纤维驻极体过滤材料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作用30min,平均抑菌率为45.22%。该过滤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气溶胶的过滤效率分别为98.89%和99.20%。结论聚丙烯纤维驻极体过滤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对细菌气溶胶有较好的过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