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72篇
  免费   2590篇
  国内免费   1932篇
耳鼻咽喉   662篇
儿科学   450篇
妇产科学   119篇
基础医学   982篇
口腔科学   971篇
临床医学   7822篇
内科学   6780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19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4篇
外科学   3499篇
综合类   15749篇
预防医学   2089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5088篇
  58篇
中国医学   2346篇
肿瘤学   7207篇
  2024年   229篇
  2023年   954篇
  2022年   884篇
  2021年   1119篇
  2020年   1028篇
  2019年   1110篇
  2018年   616篇
  2017年   911篇
  2016年   1109篇
  2015年   1160篇
  2014年   2128篇
  2013年   2173篇
  2012年   2825篇
  2011年   3079篇
  2010年   3015篇
  2009年   2946篇
  2008年   3006篇
  2007年   2931篇
  2006年   2832篇
  2005年   2572篇
  2004年   2270篇
  2003年   2208篇
  2002年   2061篇
  2001年   1913篇
  2000年   1807篇
  1999年   1373篇
  1998年   1446篇
  1997年   1433篇
  1996年   1068篇
  1995年   1004篇
  1994年   819篇
  1993年   572篇
  1992年   471篇
  1991年   391篇
  1990年   239篇
  1989年   205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的胃食管反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启明  周乃康  柳曦  刘颖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3):1343-1345
目的:探讨贲门癌切除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后重建食管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术后患者进行食管胃压力测定,其中16例行24h食管pH监测,12例行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测压结果显示:吻合口与吻合口下方的静息压相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吻合口上方静息压增高,平均为3.42mmHg,经比较吻合口上方和吻合口下方差异有显著性(P<0.05).值得注意的是其压力值(3.42mmHg)远低于正常括约肌的静息压(10~45mmHg),因此其抗反流作用的程度是有限的.本组16例术后食管24h pH监测表明食管的酸暴露时间延长,食管酸暴露时间百分比平均为13.78%,为正常人的11倍,反流次数增加,最长反流时间达43min,说明手术后的胃食管反流是客观存在的.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83.3%有异常现象及食管炎征象,进一步证实术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结论:1)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存在胃食管反流.2)反流的发生不因机械吻合或手工吻合而异.3)反流的发生与术后时间长短无关.4)24h食管pH监测是最敏感的观察方法.5)半卧位睡眠是预防反流的有效方法.6)反流的治疗主要应用促动力药和粘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E-cadherin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石蜡标本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并与同期36例食管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组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E-cadherin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中具有一定作用.而两组间病理类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排除了病理类型对结果的干扰.结论 E-cadherin蛋白低水平表达或表达缺乏致肿瘤细胞间黏附功能丧失,使肿瘤细胞去分化和侵袭能力增强,易于从原发肿瘤脱落游离,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中起重要作用,而与病理类型无直接关系.对于E-cadherin表达不同的食管癌,临床治疗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下介入治疗方法对食管贲门吻合口癌性狭窄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将147例食管贲门吻合口癌性狭窄的患者分为单纯沙氏探条扩张组48例,内镜微波加局部化疗组41例,国产金属支架置入治疗组48例.各组在年龄、性别及Stooler分级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沙氏探条扩张组58例共扩张治疗102次,吞咽困难进步1~3级,一次治疗后有效率为97.4%;随访3~18个月,30例存活.内镜下微波加局部化疗组41例,经2~3次治疗后吞咽困难后进一步1~3级,经三次微波加局部注射治疗的有效率为95.1%;随访3~21个月,30例存活.金属支架治疗组48例45例一次置入成功,术后吞咽困难进步1~4级,总有效率达100.0%.随访3~38个月,42例存活,6例死于全身衰竭.结论金属支架置入治疗疗效最好,再狭窄发生率及出血、穿孔发生率低,且对有食管气管瘘的患者可经置入带膜支架从而达到堵塞瘘口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4.
食管癌淋巴结清除范围的纷争和对策及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进展期食管癌的主要预后因素,但是手术是否应该包括扩大的淋巴结切除学术界意见较不统一.日本外科医师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TFD),首要目的是全面切除那些已经转移到局部淋巴结的肿瘤细胞,减少局部复发的机会,经过20年的"积极"的外科措施之后,Udagawa等[1]报道食管癌的平均5年生存率达到53.8%,其他日本医疗单位也报道了令人羡慕的类似结果.  相似文献   
995.
食管恶性间质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恶性间质瘤是一种罕见的食管间叶源性肿瘤。本院共收治 2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性 ,67岁。因下咽不顺畅半个月入院。体检未见异常。食管造影示 :食管中、下段可见梭形充盈缺损 ,边界清 ,长约 9cm,病变处食管扩张 ,其上方食管扩张不明显。胃镜 :距门  相似文献   
996.
李勇  黄伶  张晓丽  孔祥鸣 《中国肿瘤》2004,13(9):597-598
[目的]观察噎膈方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噎膈方治疗,对照组使用放化疗结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率、对可测量肿块的有效率及生存率.[结果]噎膈方对吞咽困难的缓解率为79.4%,高于对照组的50.0%(P<0.01);噎膈方控制可测量肿块的有效率为45.2%,与对照组(43.8%)相仿(P>0.05);治疗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1%、31%,略优于对照组的72%、42%、15%(P>0.05).[结论]噎膈方治疗能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97.
张芸中  高云荷 《肿瘤防治研究》2004,31(4):223-225,F003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survivin表达及其与VEGF表达的相关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4 6例宫颈鳞癌 ,1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和 2 1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survivin、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从慢性宫颈炎组到宫颈癌组 ,survivin、VEGF表达率逐渐升高。宫颈癌组的survivin、VEGF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及CIN组 (P <0 .0 5 )。survivin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0 .35 8,P <0 .0 5 )。结论 survivin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 ,与VEGF在宫颈癌的发生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核因子-κB p65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NF κBp6 5蛋白在宫颈鳞癌及宫颈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用NF κBp6 5单克隆抗体检测 6 4例宫颈鳞癌组织 ,6例宫颈腺癌组织 ,1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组织 ,16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NF κBp6 5的表达。 结果 NF κBp6 5在宫颈鳞癌和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CIN和慢性宫颈炎组织 ,有淋巴转移的癌组织中NF κBp6 5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转移的癌组织。结论 NF κBp6 5蛋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核酶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对人端粒酶RNA模板区的核酶对食管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将已构建好的带有端粒酶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BBS212Rz及空载质粒pBBS212转染食管癌EC9706细胞,采用TRAP—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生长和凋亡情况。结果:重组质粒pBBS212Rz转染的食管癌EC9706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凋亡加速。结论:端粒酶核酶对食管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可望成为食管癌基因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提出了"在农村高发地区及某些城镇社区建立重点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示范基地"的具体目标.林州作为我国较早的食管癌高发现场之一,依据多年的现场开发建设经验和教训,在认真学习<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的基础上,起草了这份<林州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意在引起各级卫生行政领导及医学专家的关注,以广泛征求意见,加以修改完善,促进我国的癌症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