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92篇
  免费   1897篇
  国内免费   958篇
耳鼻咽喉   157篇
儿科学   85篇
妇产科学   128篇
基础医学   868篇
口腔科学   132篇
临床医学   8101篇
内科学   6280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2075篇
特种医学   18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1861篇
综合类   13557篇
预防医学   2229篇
眼科学   217篇
药学   5789篇
  102篇
中国医学   3761篇
肿瘤学   282篇
  2024年   308篇
  2023年   1204篇
  2022年   1059篇
  2021年   1441篇
  2020年   1363篇
  2019年   1539篇
  2018年   670篇
  2017年   1450篇
  2016年   1485篇
  2015年   1676篇
  2014年   2808篇
  2013年   2675篇
  2012年   3220篇
  2011年   3298篇
  2010年   2958篇
  2009年   2741篇
  2008年   2628篇
  2007年   2446篇
  2006年   2176篇
  2005年   1984篇
  2004年   1642篇
  2003年   1315篇
  2002年   1127篇
  2001年   878篇
  2000年   611篇
  1999年   474篇
  1998年   417篇
  1997年   370篇
  1996年   312篇
  1995年   243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肢慢性缺血主要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所致,其他因素有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等。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人口迅速老龄化等因素,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本文就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进展及疗效评价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52.
氯吡格雷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氯吡格雷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尤其是冠状动脉疾病及其经皮冠脉介入性治疗有了充足的临床试验证据,对于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的相关依据正在进行,现就氯吡格雷全面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3.
我科应用沈阳新兴科技工程开发公司同日本东京技研株式会社研制的CDB一体外射频痔疮治疗机治疗血栓外痔、肛门湿疹、结肠炎和肛周脓肿100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600例,女400例,年龄13~70岁;病史2天至21年,其中血栓外痔500例,肛门湿疹300例,结肠炎198例,脓肿2例。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探讨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血流壁切应力的水平分析其在颈动脉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应用经皮血管彩超测量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以及对研究对象测量患侧颈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和血液粘滞度,通过公式计算血流壁切应力。结果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之间、高回声和低回声斑块组之间血流壁切应力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流壁低切应力促进颈动脉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55.
笔者观察了23例经颈动脉途径注射尿激酶联合静点东菱克栓酶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症(TOBS)的临床疗效,与23例静脉溶栓治疗病例进行了治疗48h后的对比,临床观察证明经颈动脉途径溶栓联合静脉降纤治疗TOB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6.
28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颈内动脉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进行了动脉溶栓治疗.通过造影显示血管再通情况。术后即刻和24h后分别行头颅CT扫描以了解有无颅内出血(ICH)。术后第90天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生活状态进行评估。结果28例患者经动脉溶栓治疗,堵塞血管再通18例,部分再通6例,未通4例;症状性颅内出血8例,死亡5例。术后第90天,生活状态优者14例,良者8例,差或者死亡6例。再通患者生活状态明显优于部分再通及未通患者。结论动脉溶栓具有较高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及死亡率。再通患者生活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57.
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脑卒中所导致的社会负担已经超越了冠状动脉疾病,积极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可降低这一社会负担。早在20世纪50年代,临床病理学家Miller Fisher的研究即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的重要原因,随后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逐渐成为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8.
心脏病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脑卒中密切相关。其中心房纤颤(房颤)是脑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患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为3%~5%。大约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据美国Framingham研究,房颤患发生卒中的危险性与年龄增高呈正相关,50~59岁发病率为1.5%.80~89岁增加至23.5%。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华法令治疗可使血栓栓塞性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减少68%。  相似文献   
5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因左下肢胀痛1周入院。体格检查:自主体位。心肺腹未见异常,左下肢较对侧明显肿胀增粗,浅静脉明显扩张,皮温增高,Homans征阳性。化验检查:D-二聚体5mg/L。左下肢静脉彩超示:左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胭静脉血栓形成。次日在介入中心经右股静脉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在彩超引导下经左胭静脉置入5F鞘管,经鞘管送入5F溶栓导管1根,送入50cm阻力明显。彩超示:左髂外静脉可见导管影,左髂总静脉显示不清。  相似文献   
60.
恶性肿瘤并发血栓形成27例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5年Armad Trousseau报道癌症患者发生血栓,是血液系统继发的特殊改变,表现为自发性血管内凝血。1878年Billroth发现这类血栓中存在肿瘤细胞,从而认为与肿瘤转移有关[1]。近年来,我院各科室时有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形成,有的突然发病而猝死。现将有关资料记录完整的2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