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393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609篇
预防医学   20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5篇
  3篇
中国医学   7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1.
目的有效合理地利用医院资源,降低科室的平均住院天数,提高床位的周转率。方法推出全国首个为候床住院病人人住的“院前公寓”配置管理新模式。院前公寓实施后的相关数据与实施前作比较。结果“院前公寓”收住候床住院的病人与2006年同期相比,病区的床位使用率由原来的95.35%提高到98.1%,床位周转次数由2.79次提高到3.08次,平均住院天数由原来的12.6d下降到11.9d。结论院前公寓的开展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病床了使用率,是一种医疗资源科学配置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2.
随着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及人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院前救护也越来越受人民关注。而基层医院所处的地理环境,给院前救护增加了难度,笔者认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地点准确、出诊迅速、紧急有效现场救护、安全转运等,都对护理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栾勇  尹晓东 《人民军医》2011,(10):895-895
近年来,我们按照《军队机关院校门诊部卫生工作规定》的要求,狠抓专业队伍能力培养和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急诊救治规范制度,院前救治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4.
陈长生 《当代医学》2011,17(15):67-68
目的探讨院前出诊转运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策略,为提高患者院前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长垣县1688例危重症患者转诊过程中的院前处理措施及方法。结果 1688例患者安全抵达医院并转送到重症监护病房及相关科室,无一例发生医疗纠纷。结论急救网络的完善、信息的畅通、设施的完善、加强对危重患者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及沟通、及早干预、严密的监护,是安全转运回院及快速抢救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85.
赵秀敏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202-1202
呼吸困难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院前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呼吸困难的救治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我科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AOPP77例致呼吸困难者,因及时开放呼吸道.大大降低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6.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全世界的哮喘病人估计约1.5亿。我国也估计有1200万,而且近年尚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由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存在突然起病,迅速恶化,患者自觉症状重,心理压力大,经适当处理又可迅速缓解的特点,因此发作后积极医疗干预,能明显缩  相似文献   
87.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发展快,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据有关资料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有1/2~1/3在住院前死亡,其中不少患者是在无先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亡,或在发病2h内死于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血管栓塞、心脏破裂等。若能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多能抢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88.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危重症,尤其在院前急救中显得最为紧急.我国院前心肺复苏(CPR)成功率仍然不高,为1%~18%[1].近年来,我院急诊科在院前急救中进行了技术和设备的改进,提高了院前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创伤所致心跳呼吸骤停的致病因素、年龄特点及不同月份发生的情况,以期能发现其中的分布特征,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汇总分析12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致病因素以及月份分布之间的关系及特点.结果:交通伤、高处坠落是因创伤而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分别占48.8%(62例)和22.8%(29例);而20~49岁(共97例)是创伤致死主要受累人群,占到总创伤死亡人数的76.4%;多发伤是创伤致死的重要因素,占87.7%;全年中3~5月及9~12月是两个明显的高峰,各占总数的37.0%.结论:青壮年多发刨伤是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原因,其中院前死亡占据很大比例,加强人群安全意识的教育与监管,广泛开展群众性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是减少因创伤导致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0.
患者女,70岁,因"咳嗽咳痰10余天,发现左颈部肿物1周"入院.患者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黄色脓痰,无发热、气促等不适,未就诊.入院前1周无意间发现左颈部一鸡蛋大小肿物,无疼痛,无伴消瘦,盗汗、乏力,无伴低热及其他不适,饮食、精神、睡眠可.曾求诊我院门诊胸片示间质性肺炎,未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