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75篇
  免费   1265篇
  国内免费   865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154篇
妇产科学   184篇
基础医学   982篇
口腔科学   105篇
临床医学   2277篇
内科学   1419篇
皮肤病学   66篇
神经病学   204篇
特种医学   6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2061篇
综合类   4650篇
预防医学   545篇
眼科学   95篇
药学   1569篇
  13篇
中国医学   888篇
肿瘤学   1351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491篇
  2022年   445篇
  2021年   563篇
  2020年   482篇
  2019年   483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477篇
  2016年   500篇
  2015年   534篇
  2014年   884篇
  2013年   940篇
  2012年   1116篇
  2011年   1201篇
  2010年   1161篇
  2009年   1079篇
  2008年   1134篇
  2007年   1082篇
  2006年   900篇
  2005年   795篇
  2004年   603篇
  2003年   467篇
  2002年   372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经鹿茸多肽(PAP)诱导的兔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复合胶原膜(MCMG)对兔膝关节局部全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3组,A组以PAP诱导后的自体MSCs和MCMG修复软骨缺损;B组以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后的自体MSCs和MCMG修复软骨缺损;C组以自体MSCs和MCMG修复软骨缺损。分别于术后2、4和8周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根据关节软骨组织学计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对术后8周大体及各阶段组织学形态评分结果显示:A组与B组修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明显优于C组(P<0.05)。结论经PAP诱导的兔自体MSCs/MCMG支架复合物可促进软骨缺损的快速修复,恢复软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6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主要通过两个受体Flk-1和Flt-1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明确VEGF及其受体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术侧肾脏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其在UUO大鼠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3.
百令胶囊对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模型组(30只)、预防组(30只)。以2%腺嘌呤淀粉混悬液150mg.kg^-1.d^-1灌胃,连续17周,制作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预防组加以1.5g.kg^-1.d^-1百令胶囊溶于生理盐水灌胃以预防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对照组以等体积的2%淀粉溶液和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实验第7周、12周、17周时随机处死10只大鼠,进行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和尿NAG酶检测,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计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HGF、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1)功能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各时相点模型组、预防组大鼠尿蛋白、尿NAG酶、Scr及BUN均升高(P〈0.01),但预防组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各指标均较前一时相点升高(P〈0.01)。(2)病理学变化:7周时模型组、预防组即有肾小管间质损害;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肾小管间质损害均较前一时相点加重(P〈0.01),但7周、12周时预防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均较模型组为轻(P〈0.01),17周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免疫组化:模型组、预防组大鼠肾脏HGF表达7周、12周时高于对照组大鼠(P〈0.01),17周时低于对照组(P〈0.01),且各时相点预防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均较前一时相点降低(P〈0.01),17周时表达量最低。各时相点模型组、预防组大鼠肾脏TGF-β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预防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均较前一时相点升高(P〈0.01),17周时表达量最高。(4)HGF表达量与TGF-β1表达量呈负相关(r=-0.999,P〈0.01)。结论:百令胶囊对早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  相似文献   
64.
胃肠道间质瘤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表型表达c Kit蛋白(CD117),遗传学上有c Kit基因突变。笔者分别从病名简史、组织起源、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特点、生物学行为、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进展及预后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后大鼠肾间质MMP-9、TIMP-1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补肾排毒合剂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UUO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UUO组)和补肾排毒合剂治疗组(REM组),用RT—PCR技术检测肾组织在术后3、10、20、30d MMP-9、TIMP-1的基因表达。结果:UUO组TIMP-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P〈0.01),REM组TIMP-1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UUO组(P〈0、01)。MMP-9 mRNA在UUO术后明显升高,第10天达到高峰,继之下降。REM组10d后下降幅度较小,在20、30d时间点高于UUO组(P〈0,01)。结论:补肾排毒合剂影响MMP-9/TIMP-1的基因表达,从而促进了ECM的降解过程,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6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横向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2000—01/2005—04有关干细胞及其向肝细胞横向分化方面的文献,检索词“stem cell,hepatoeyte.transdifferentiation”,并限定文章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有关干细胞及其向肝细胞横向分化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5篇相关文献,其中38篇符合要求,7篇为重复同一研究而排除。资料综合: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损伤等病理状态下具有分化为肝细胞的特性,实现肝组织重建,纠正肝细胞代谢和合成功能障碍,为治疗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肝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干细胞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无疑是对传统治疗方式的挑战。结论: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肝细胞及胆管细胞样细胞的潜能,但也有少数学者持否定意见。目前对于移植后干细胞是产生细胞融合还是分化作用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CT结合内镜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均经手术病理检验证实为GIST病人的CT及内镜检查资料。结果:(1)18例GIST的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瘤,边界清楚,13例平扫及增强密度均匀,强化明显,5例瘤灶内有坏死液化区;肿瘤周围肠管不同程度受压移位或粘连。(2)15例源于胃、十二指肠及结肠的间质瘤均行内镜检查,4例瘤侧胃壁镜下所见黏膜呈外压性改变者未行咬检;11例伴有溃疡形成,溃疡处咬检获取病理组织。(3)18例均行手术后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18例CD-117均为阳性,13例CD-34阳性,10例Vimentin阳性。结论:CT与内镜相结合检查,能提高胃、十二指肠及结肠GIST定位、定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8.
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对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的影响;氯沙坦与波依定联合治疗慢性肾衰竭并高血压的效果;小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中草药治疗IgA肾病的病例对照研究;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与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性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69.
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激素间质注射为主,结合栓塞硬化或抗肿瘤药注射术,治疗颈部、眼睑等特殊部位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11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在适宜条件下可转化为神经细胞,对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脑损伤和卒中等的治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就骨髓间质干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