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220篇
  免费   5179篇
  国内免费   3647篇
耳鼻咽喉   610篇
儿科学   798篇
妇产科学   1034篇
基础医学   3430篇
口腔科学   1184篇
临床医学   25441篇
内科学   7445篇
皮肤病学   992篇
神经病学   1554篇
特种医学   43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6篇
外科学   10492篇
综合类   50041篇
预防医学   21452篇
眼科学   1778篇
药学   22864篇
  159篇
中国医学   46475篇
肿瘤学   1854篇
  2024年   536篇
  2023年   2031篇
  2022年   1702篇
  2021年   2239篇
  2020年   2142篇
  2019年   1994篇
  2018年   984篇
  2017年   2046篇
  2016年   2467篇
  2015年   3270篇
  2014年   7779篇
  2013年   7292篇
  2012年   11116篇
  2011年   11583篇
  2010年   11330篇
  2009年   11721篇
  2008年   23416篇
  2007年   15184篇
  2006年   10871篇
  2005年   15230篇
  2004年   11597篇
  2003年   9445篇
  2002年   9067篇
  2001年   5846篇
  2000年   3480篇
  1999年   2971篇
  1998年   2234篇
  1997年   2544篇
  1996年   2058篇
  1995年   1618篇
  1994年   1432篇
  1993年   877篇
  1992年   696篇
  1991年   694篇
  1990年   607篇
  1989年   840篇
  1988年   284篇
  1987年   264篇
  1986年   197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85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8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8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目的 观察"三位一体"针法联合冷热中药液交替浸泡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的疗效及对上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97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位一体"针法+冷热中药液交替浸泡治疗,2组疗程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上肢水肿分级、疼痛评分、上肢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肩手关节活动度、上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上肢水肿分级和腋静脉、肱静脉、肘正中静脉、桡静脉内径及最大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周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上肢Fugl-Meyer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活动度和掌指关节屈曲、近端指间关节屈曲、远端指间关节屈曲、拇指指间关节屈曲角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三位一体"针法联合冷热中药液交替浸泡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疗效确定,不仅能促进上肢水肿消退,缓解疼痛,提高肩手关节活动度,还能改善上肢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上肢静脉血流、促进静脉回流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究目标教学运用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效果及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到该院神经内科实习的48名女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方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护生行常规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护生行目标教学护理带教,对比两组护生出科综合成绩和带教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科综合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t=3.732、6.862、6.715,P<0.05),且带教满意度优于对照组(χ~2=5.400,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运用目标教学法可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护士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带教满意度。  相似文献   
73.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0,19(5):466-466
生存分析是将“结局”与“时间”两个因素结合一起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小儿外科临床工作中,疗效、预后的评价常用疾病的结局指标:如有效率、治愈率、死亡率比较,这种比较对于短期内能明确治疗效果的疾病是适用的。但对于远期疗效,上述指标的评价则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74.
统计学符号一律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采用斜体排印。常用的符号有:(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s,(3)标准误用sx,(4)t检验用t,(5)F检验用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P。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特点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肛窦炎应用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就诊的72例肛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为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比较2组症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症状(放射痛、指诊症状及镜检症状)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安全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肛窦炎患者,予以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确切,可减少临床症状,加快疾病转归,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6.
性欲,无论对男人还是女人,都像食欲一样自然而然,是正常的生理需求。一个健康的人产生性欲望时,就会自发地寻找满足欲望的方法和手段,而自慰恰是其中之一。自慰是一种正常行为时至今日,人们对自慰有着很深的误解,认为自慰会给身心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77.
78.
摘要:目的 探讨原络调神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原络调神针刺法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2.5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HAMD、MESSS评分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L评分及血清IGF-1、BDNF、N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原络调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明显升高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9.
失眠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的睡眠障碍,主要特征是睡眠感不满意,属于中医学"不得眠""不寐"范畴。传统多从心、肝、胆、脾、胃、肾论治该病,杜元灏教授认为脏腑机能失调,气血不和,阳不能入阴,阴不能涵阳,神不守舍而致失眠。重视"脑为元神之腑"的理论,且因督脉入络脑,夹脊穴为五脏六腑之气转输、流注之处,杜教授多强调从脑、督脉以及夹脊穴论治失眠,为针刺治疗失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0.
田贵红 《新中医》2020,52(17):114-117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对照组分别有4例、5例患者脱落。对照组给予针刺颈夹脊治疗,研究组给予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健康调查简表(SF-36)、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上述8项评分均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上述3项细则评分及总分均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工作和生活能力、手的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上述4项细则评分及总分均上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治疗CSR,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促炎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