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帅兵  于丽雅 《新中医》2022,54(2):219-222
《神农本草经》中对邪气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有89味,通过对药物的品类分布、药性特点、现代应用等进行分析,发现其三品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上品、中品、下品,性味最多的是苦寒,其次为苦平、甘平、辛温.提示这些药物对邪气的治疗作用分为两部分:一是直接祛除邪气;二是通过补益气血或温阳化湿等功能达到祛邪效果.89味药物中有42味治疗邪气...  相似文献   
92.
金栋 《西部中医药》2010,23(3):69-70
民间有"撞客"之说,经检阅历代医籍发现撞客实属中恶、客忤、中客等病证。而此等病证,其病因乃邪气所致;其病机系人体"正气不足,神志虚弱,邪气外犯";多在吊死问丧、入庙登冢时最易遇"鬼"而罹患;其症状以"神志异常"为主要表现。与现代医学"癔症"中的某些症状相同,属神经症性障碍性疾病。通过详加考证后认为:撞客者,指撞见死人之灵魂或祸祟邪气、秽毒邪气等而突发昏迷、神志不清、言语错乱、悲喜无常、狂言惊恐、乍寒乍热或以死人的语气说话等神志异常之情志病。  相似文献   
93.
《湖南中医杂志》2020,(3):69-69
《松峰说疫》中收录了大量焚香祛疫的方剂,如刘奎自拟“苍降反魂香”一方,以苍术、降真香各等分,研末,揉入艾叶内,以绵纸卷筒包裹,烧之能除秽祛疫。还有“烧之能避一切秽恶邪气”的避瘟丹,“正月初一平旦,焚一炷避除一岁瘟疫邪气”的神圣避瘟丹,“五六月,终日焚之,可以避瘟”的太苍公避瘟丹,“避瘟疫,杀一切尷魅魁勉”的李子建杀鬼丸等诸多焚香避疫方剂.  相似文献   
94.
尹宗强 《河北中医》2004,26(4):299-299
林某,女,29岁。1990-lO-09初诊。lO日前受凉后恶寒发热,咳嗽,胸痛。在某医院查体温38.3℃,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重,左下肺斑片状阴影,诊断为左下肺炎。口服复方新诺明、复方甘草片,并肌肉注射林可霉素lO日,病无好转。刻诊:发热,微恶寒,少汗,左前胸闷痛,头身困重,脘闷纳呆,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中医诊  相似文献   
95.
96.
心知 《家庭中医药》2009,(12):37-37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机体受到伤害时的一种保护性应激反应。选药治咳,绝不可见咳止咳,以单纯止咳为治疗目的。如果是由外感邪气导致的咳嗽,早用、滥用镇咳收敛药,会造成邪滞,使病情变得复杂难治,甚至可能并发肺炎等严重疾病。中医强调辨证论治,着眼于造成肺气不得宣畅的原因来治疗。  相似文献   
97.
汗法是通过使用药物、针灸、护理等方法使人体汗出,从而发挥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使邪气随汗而解的治法,《内经》有“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指出了汗法是病邪在表的治疗大法。而微汗是仲景运用汗法的基本原则,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论述,如《伤寒论·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说:“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似絷絷然,一时间许益佳,  相似文献   
98.
《医学真传·咳嗽》里对咳嗽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诸病易治,咳嗽难医。夫所以难治者,缘咳嗽根由本甚多,不止于肺。”自古以来,医家皆感到咳嗽医之不易,难就难在导致咳嗽的原因多,辨证困难。咳嗽为病,有自外而入者,有自内而发者,外有风寒暑湿,内有七情饥饱,外邪先自皮毛而人,皮毛乃肺之合,“必先以其舍而为嗽”;内有所伤故邪气上逆,肺为邪气出入之道,  相似文献   
99.
邪正,即邪气与正气,是对致病因素及抗病能力的概称。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证候是由症状组成的,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候包括了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邪正关系及各种临床表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阴阳作为机动代名词,既能代表邪气,又能说明正气。故将邪正与阴阳联系起来,借以阐述整个病理过程,能够进一步搞清邪正与阴阳及其与证候的关系,对提高辨别证候的能力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0.
邪气郁结于内,常常会导致胃脘痛的发生,根据朱丹溪的六郁之说提出解郁理论治疗胃脘痛。除丹溪所提及的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外,寒郁亦为临床上常见的导致胃脘痛发生的病机之一,故我们将解郁之法具体归结为散寒郁、理气郁、化湿郁、清火郁、开痰郁、活血郁、消食郁。诸郁得清,使脏腑清灵,身不为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