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2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86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17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73篇
预防医学   39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70篇
  4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目的分析惠州地区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抗体及特异性IgE抗体水平,了解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儿童慢性荨麻疹204例,应用IgE抗体特异性过敏原检测试剂盒(ELISA法)检测血清IgE特异性抗体。结果 204例慢性荨麻疹患儿中总IgE阳性198例,阳性率为97.1%,196例患儿检测出过敏原,阳性率为96.1%,其中食入组主要为蛋黄46例(22.5%),牛奶42例(20.6%),蟹、虾40例(19.6%);吸入组主要为花粉、屋尘、尘螨76例(37.3%),蟑螂52例(25.5%)、猫狗毛发皮屑44例(21.6%)。食入组及吸入组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特异性过敏原在各阳性级别均有分布,总IgE均为(+++)级或(++)级。结论多数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同时出现多种过敏原,其中主要食入因素有蛋黄、牛奶、蟹、虾,主要吸入因素主要为花粉、尘螨、蟑螂、猫狗毛发皮屑。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质量标准进行修订研究。方法除原注册标准的检测项目外,增加了以ImmunoCAP 方法检测氢氧化铝吸附的螨变应原注射液制品的总生物学活性和游离过敏原生物活性测定,以Western—Blot法对其主要成分进行检测。结果10批制品的总特异性IgE测定的均值为20.58kUa·L^-1,总过敏原对血清库抑制率均值为67.70%,批间变异系数为1.48%;游离特异性IgE测定的均值为58.24kUa·L^-1,游离过敏原对血清库抑制率均值为9.0%,批间变异系数为35.49%。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批制品均与内参有相同的图谱,并在25kD、14kD具有明显的条带。结论新增的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可用于螨变应原注射液产品的常规检定,可以作为考察制品批间一致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63.
蒋伟  黄春  耿承芳  周洁 《江西医药》2014,(9):898-901
目的:评价摩拉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在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过敏性皮肤病中过敏原检测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摩拉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提供的36大类近千种常见过敏原样本的快速筛查或患者提供的可疑过敏原,对经采用规范性治疗方法,规则治疗4周以上,无明显效果或病情反复发作的慢性荨麻疹212例,过敏性紫癜54例,进行过敏原检测和脱敏治疗。结果2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位居前5位的是:粉尘螨、蛋白、糖、小麦麸、花粉;5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过敏原位居前5位的是:细菌、虾、蛋白、花粉、药物。212例慢性荨麻疹和5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治疗10周时,总有效率分别为73.11%和74.07%。结论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过敏原检测种类多,覆盖面广,疗效明显,无试剂消耗,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无痛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血清过敏原检测对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支气管哮喘儿童9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患儿血清特异性变应原IgE(SIgE)和总IgE(TIgE)。结果观察组血清TIgE阳性率和SIgE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吸入类中螨类、屋尘和德国小蠊以及食物类中牛奶和全蛋血清过敏原SIgE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过敏原检测对于早期评估儿童的支气管哮喘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基层医院哮喘患儿的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65.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在小儿哮喘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因喘息症状的反复发作,严重地影响着患儿的学习、生活质量、家庭经济和家长工作以及患儿的身心健康。检查过敏原的目的在于发现和明确诱发哮喘的原因,以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与之接触,从而防止或减少哮喘的发作。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是一种既简便而又具有较高特易性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本院荨麻疹患儿过敏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球蛋白E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总IgE (TIgE)和Phadia公司全自动体外变应原检测系统ImmunoCAP250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吸入物过敏原过筛查试验(Phadiatop)、食物过敏原过筛查试验(Fx5E)和特异性IgE(SIgE)。结果:193例荨麻疹患儿中,TIgE阳性率为99.3%。Phadiatop、Fx5E总计阳性率为59.8%;Phadiatop、Fx5E阳性率分别为32.1%和49.7%。SIgE显示吸入物过敏原以屋尘、粉尘螨、屋尘螨为主(47.6%),食物过敏原以牛奶、鸡蛋为主(56.3%,52.6%)。0-3岁年龄段患儿Fx5E阳性率为45.2%,明显高于Phadiatop的阳性率26.2%(P〈0.05);〉3岁患儿中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荨麻疹患儿多属特应性体质,约60%与第I型变态反应有关;吸入物过敏原主要为屋尘、粉尘螨、屋尘螨,食物过敏原以牛奶、鸡蛋为主;0-3岁患儿食物过敏是其主要因素,而〉3岁患儿食物与吸入物过敏几乎均等存在。  相似文献   
67.
韩虹 《家庭医生》2014,(17):42-42
柯大夫: 我妈妈44岁,最近两年患了过敏性鼻炎,可是她去医院也没有检查出过敏原。请问她到底是不是过敏性鼻炎?如果是,治疗方面又该怎么办? @sisilisi @sisilisi:过敏性疾病的病因主要有两方面: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随着大气污染的加剧,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虽然你妈妈没查出过敏原,但这并不代表她患的不是过敏性鼻炎,因为空气中所包含的物质种类太多,不可能全部一一检测。  相似文献   
68.
吴佳力  郑莹莹  苏屿  李东东 《现代预防医学》2014,(18):3401-3402,3417
目的了解近几年海南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与环境和饮食因素之间过敏原分布暴露相关性。方法收集某院2009-2012年间住院和门诊且确诊为变态反应疾病患者血清334例,应用德国欧蒙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美国贝克曼DXI800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中总IgE含量。结果 334例变态反应患者血清中共检测出868项过敏原阳性,海南地区排行在前十位的过敏原分别是:尘螨组合30.4%、屋尘13.6%、海水鱼组合9.9%、虾7.1%、蟹6.0%、猫毛4.8%、黄豆4.4%、淡水鱼组合4.0%、鸡蛋白3.8%和狗上皮3.7%。4年间各项过敏原分布比率无明显变化。结论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为流行病学资料库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福州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种类,为该地区过敏性疾患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欧泉印迹法体外检测血清中的吸入性及食入性特异性抗体,并对过敏原进行分析。结果:福州地区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分别为蟑螂、螨虫组合、屋尘,其阳性率分别为66.7%、43.2%、39.5%。食物组中淡水鱼组合、虾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4.7%、21%。结论:福州地区吸入性过敏原组发病率较高,以蟑螂的阳性率最高。对于过敏性患者而言,找出变应原,减少接触,对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食物过敏在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中的检测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原因不明型迁延性慢性腹泻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受试者食物特异性IgG检查是否为阳性,分为过敏组以及非过敏组,每组100例。分析临床表现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和非过敏组相比,过敏组的IgG明显更高,P <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P> 0.05。和非过敏组相比,过敏组的便潜血、便脂肪球、大便白细胞、大便红细胞、肠道菌群异常率无明显差异,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比非过敏组高。在过敏组内,3种阳性人数最高,其次为4种阳性,再次为2种阳性,最后为1种阳性。过敏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3.00%,非过敏组为55.00%,过敏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 <0.05。结论大部分不明原因性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存在食物过敏现象,其对于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敏感性高,开展此类IgG过敏原抗体检查,有助于尽早做出临床诊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