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8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常用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噻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L1、L2 β-内酰胺酶的诱导作用.方法 RT-PCR方法,确定不同浓度抗菌药物(1/4、1、4×MIC)对L1、L2两种酶表达的影响;Image J软件对L1、L2电泳条带定量分析;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抗菌药物作为诱导剂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将不同浓度的4种抗菌药物作为诱导剂时,不加任何抗菌药物的空白对照和含有不同浓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以及4×MIC的头孢噻肟菌株未见电泳条带,而1/4、1、4×MIC的头孢他啶和1/4×MIC的头孢噻肟电泳条带较弱,只有含1×MIC浓度头孢噻肟的菌株L1、L2电泳条带清晰,表达量最大(P<0.05),MIC明显增加.结论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对L1、L2两种酶具有诱导作用,以1×MIC的头孢噻肟诱导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2.
用ADP,肾上腺素及蛇毒为诱导剂,对18例脑梗塞,20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PAgT检测。结果显示,脑梗塞仅对肾上腺素呈高聚性反应,高血压对ADP和蛇毒呈明显的高聚性反应,糖尿病对三种诱导剂均有明显反应。因此,对不同疾病应选择不同的诱导剂,才能敏感地反映血小板聚集反应。  相似文献   
33.
用2升全自动发酵罐观察大肠杆菌工程菌Ec108(pPAHD1)青霉素酰化酶(Penicillin-G-acylase)基因的表达,发现溶解氧浓度对生物量的扩增和基因产物的积累有显著的影响。对数前期扩增生物量时需要相对高的溶解氧,以不低于相对饱和度80%为宜;而产酶阶段则要求相对低的溶解氧环境,可保持相对饱和度5%。按溶解氧峰形变化特征,指导补加苯乙酸的时机;以尖峰出现的间距,决定补加剂量,采用每次补加0.03~0.05%为佳。在罐压0.3kg/cm2,通气比1:0.5及恒温条件下,借助上述手段,最高酶活水平已达342u/100ml(NIPAB法),比摇瓶发酵酶活提高1.8倍。  相似文献   
34.
戴岚  邱丽华  狄文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1061-1063
1997年,Chicheportiche等[1]从人扁桃体和胎肝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条长约1.3kb,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家族成员相似的cDNA,并将其命名为肿瘤坏死因子样凋  相似文献   
35.
聚肌胞为干扰素诱导剂,用以试治43例普通感冒病人,总有效率为88.37%,较对照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6.
新生儿黄疽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症状。黄疽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是性黄疽的病因复杂,当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异常增高可并发核黄疽,引起死亡或损害组织而造成严重的神第系统后遗症.新生儿黄疸治疗主要是降低血清胆经素。目前,对其多采取综合治疗,包括光疗,换血疗法,静脉输注白蛋白,碳酸氢钠溶液,口服酶诱导剂等。本文就对我科2003年度收治的134例新生儿黄疽患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7.
冯先锋 《临床医学》2004,24(2):38-39
1 临床资料我院 2 0 0 1年 2月~ 2 0 0 3年 5月收治新生儿高未结合型胆红素血症 71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6例 ,男 2 0例 ,女 16例 ,出生体重 ( 2 940± 2 80 )g ,日龄 0 85~ 2 7 0天 (平均 6 0天 ) ,胎龄( 3 7 9± 4 5 )周。其中溶血性黄疸 2例 ,头颅血肿 4例 ,围产期窒息 9例 ,败血症 10例 ,母乳性黄疸 11例。对照组 3 5例 ,男19例 ,女 16例 ,出生体重 ( 2 890± 2 90 ) g ,日龄 0 78~ 2 6天 (平均 7 8天 ) ,胎龄 ( 3 8 5± 4 0 )周。溶血性黄疸 2例 ,头颅血肿 3例 ,围产期窒息 10例 ,败血症 11例 ,母乳黄疸 9例 ,经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和成纤维细胞因子诱导14(Fn1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病灶(ECE组,22例)、在位内膜(EUE组,26例)中TWEAK和Fn1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组(CE组,40例)子宫内膜对比。结果TWEAK/Fn14 mRNA和蛋白均表达于子宫内膜,EMs患者异位病灶的TWEAK的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在位内膜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P0.05),而Fn14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在位内膜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P0.05)。结论 TWEAK低表达可促进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生及转移,Fn14高表达可代偿性降低TWEAK,这种异常表达,提示TWEAK/Fn14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检测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剂(EMMPR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9(MMP-9)的关系,以探讨EMMPRIN在宫颈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10例早中期宫颈癌标本中EMMPRIN、MMP-2及MMP-9的表达,用卡方检验和相关分析了解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EMMPRIN、MMP-2及MMP-9表达于宫颈癌组织中。EMMPRIN、MMP-2及MMP-9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分别为70.9%(78例)、62.7%(69例)、及52.7%(58例)。EMMPRIN的阳性表达分别和世界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P=0.001),病理学类型(P<0.001)、分化程度相关(P<0.001),呈现显著性相关;但与年龄、肿瘤大小、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以及生存率无显著性相关。EMMPRIN在宫颈癌中分布表达和MMP-2(P<0.001,相关系数r=0.583)及MMP-9(P<0.001,相关系数r=0.556)呈现正相关性。结论宫颈癌EMMPRIN的表达和MMP-2及MMP-9呈相关性,提示EMMPRIN在肿瘤的局部转移浸润及预后的相关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