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390篇
  免费   8963篇
  国内免费   4828篇
耳鼻咽喉   279篇
儿科学   659篇
妇产科学   672篇
基础医学   3879篇
口腔科学   678篇
临床医学   10344篇
内科学   11362篇
皮肤病学   781篇
神经病学   1120篇
特种医学   18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篇
外科学   3699篇
综合类   35251篇
预防医学   4996篇
眼科学   528篇
药学   17524篇
  150篇
中国医学   56664篇
肿瘤学   1731篇
  2024年   1327篇
  2023年   4252篇
  2022年   3389篇
  2021年   4463篇
  2020年   3924篇
  2019年   3942篇
  2018年   1996篇
  2017年   3739篇
  2016年   3900篇
  2015年   4454篇
  2014年   7013篇
  2013年   6511篇
  2012年   8523篇
  2011年   9151篇
  2010年   8518篇
  2009年   7694篇
  2008年   8666篇
  2007年   7484篇
  2006年   7154篇
  2005年   6782篇
  2004年   6101篇
  2003年   5535篇
  2002年   4522篇
  2001年   3843篇
  2000年   3154篇
  1999年   2450篇
  1998年   2171篇
  1997年   1827篇
  1996年   1712篇
  1995年   1439篇
  1994年   1276篇
  1993年   971篇
  1992年   866篇
  1991年   796篇
  1990年   767篇
  1989年   789篇
  1988年   288篇
  1987年   226篇
  1986年   155篇
  1985年   144篇
  1984年   88篇
  1983年   74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曲马多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高血压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心钠素的影响。 方法:于2004-12/2005-12选择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有1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并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术或股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每组2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所有病例在手术过程中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对照组患者术毕回病房常规镇痛,当患者自述疼痛难忍时肌注哌替啶50mg/次。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清醒拔管后开始行静脉自控镇痛。术毕静脉给予曲马多100mg+盐酸格拉司琼3mg为负荷量。静脉自控镇痛液配方为曲马多900mg+芬太尼0.3mg+盐酸格拉司琼3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毕、术后24,48h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浓度;监测心率、血压;并进行术后8,12,24及48h的目测类比评分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并进入结果分析。(1)两组高血压患者术前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值分别高于正常参考值[肾素活性:(0.42&;#177;0.37)mg/(L&;#183;h),血浆血管紧张素Ⅱ:(40.2&;#177;12.0)ng/L,心钠素:(379.00&;#177;76.60)ng/L]。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术毕、术后24,48h时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低于术前;术毕、术后24h时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毕、术后24h的心钠素高于术前,而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心钠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静脉自控镇痛组术毕、术后24h心钠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患者术后8,12,24,48h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静脉自控镇痛组术毕、术后24h时由于疼痛缓解,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48h收缩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术后曲马多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抑制应激反应,降低高血压患者骨科手术后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值,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2.
全世界范围内,终末期肾病(ESRD)的发病率增加的原因是:两大主要病因: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除了高血压本身对肾脏血流动力学有不良影响外,高血压还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继而激活炎症、氧化应激、细胞生长及间质积聚。降压能减少心血管事件与肾脏损害。临床与实验室研究都证明用ACEI、ARB、醛固酮受体阻断剂阻断RAAS能干预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肾损害,减少尿微量白蛋白。与其他降压药,如钙拮抗剂、  相似文献   
103.
《糖尿病新世界》2006,(2):54-54
17年糖尿病病史,收缩压高,脉压差大,糖尿病早期肾病(微量白蛋白98毫克,尿蛋白++)。现服用降压药伲福达,每日2次,每次1片。依那普利,每日2次,每次1粒。依那普利的说明书中明确写出肝、肾有损害者要慎用,而《糖尿病新世界》2005第4期关于糖尿病肾病治疗新进展一文(第20页)认为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一种药)对糖尿病早期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此说法是否有矛盾?我该不该服用依那普利来降血压?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分析中国马拉松运动员ACE基因I/D多态频率分布特征,探讨其作为杰出耐力基因标记的可行性。选择我国马拉松健将、国际健将级运动员26名作为马拉松运动员组,汉族学生216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ACE基因I/D多态性测定。结果显示:我国马拉松运动员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中15名国际健将中无一DD型纯合子,提示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的纯合子DD型频率低下是其ACE基因多态频率分布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5.
中医学的现代研究应从中医证入手,对中医证进行规范化、客观化研究是中医研究的当务之急,也是当前中医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如何应用影像医学来发展中医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笔者结合自己的点滴经验提出一些肤浅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AT2受体在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取新生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后加入不同浓度的AT2受体兴奋剂CGP-42112A,在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细胞比值,并结合TUNEL分析.结果CGP-42112A不同浓度加入细胞24h后,随着剂量的增大,凋亡细胞所占比值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01.10-5M CGP-42112A作用于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所占比值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AT2受体可诱导新生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数与受体剂量正相关,与受体兴奋剂作用时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改构α-防御素-1(HNP-1)使其成为一端带J链的改构体J-HNP-1分子,并探索建立能有效表达和分泌J-HNP-1,其表达产物又易于被检测和分离纯化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方法利用重组PCR技术,使HNP-1一端带上J链;将J-HNP-1 DNA片段插入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C中,构建出C端带Myc和6×His的rpcDNA3.1(-)/Myc-HisC/J-HNP-1;将此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导入COS-7细胞,分别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分析J-HNP-1的表达情况,并同步检测细胞可溶性蛋白及培养上清的抗菌活性。结果采用RT-PCR法从被转染的细胞中扩增出1条约786bp的片段,其大小与预测相符;采用Western印迹法,用抗His抗体检测到细胞可溶性蛋白及培养上清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4×103处有强反应条带显示;细胞可溶性蛋白及培养上清的抗菌活性检测显示,经rpcDNA3.1(-)/Myc-HisC/J-HNP-1转染的COS-7细胞的可溶性蛋白和培养上清均有明显的抗菌活性。结论α-防御素-1(HNP-1)被成功改构成杀菌肽J-HNP-1;所建立的J-HNP-1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系统能有效表达和分泌活性J-HNP-1。  相似文献   
108.
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穴:太溪、肾俞、合谷、廉泉,将穴位与电针仪连接。结果显示治疗后部分患者口干症状有明显改善。血中促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指标降低。结论:电针疗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好、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9.
AngⅡ在肾脏疾病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终末期肾脏病(ESRD)病人进入维持性透析阶段后却很少有人关注AngⅡ的作用,本研究从2002年7月到2002年12月对鄂尔多斯地区29例走透患者的AngⅡ进行了检测,并随访至2006年3月,平均随访时间42个月,现就随访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0.
张淑兰  魏晨玲 《临床荟萃》2006,21(18):1356-1357
E-选择素(E-selectin)是由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多糖(LPS)激活的内皮细胞产生,产生后24小时释放入血,形成可溶性的分子。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可诱导82整合素(Mac-1)(CD11b/CD18)活化,对多形核粒细胞有趋化作用,是内皮细胞活化的标志。。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渗出及与肝细胞的黏附均由黏附分子(sE-选择素等)所介导,肝脏内皮的损伤与sE-选择素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层黏连蛋白(LN)是细胞外间质中的一种非胶原性糖蛋白,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间质间的黏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