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33篇
  免费   702篇
  国内免费   541篇
耳鼻咽喉   166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378篇
口腔科学   82篇
临床医学   1731篇
内科学   255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5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66篇
综合类   5155篇
预防医学   668篇
眼科学   11145篇
药学   1703篇
  21篇
中国医学   642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35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424篇
  2020年   397篇
  2019年   443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497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832篇
  2013年   823篇
  2012年   1184篇
  2011年   1210篇
  2010年   1280篇
  2009年   1365篇
  2008年   1449篇
  2007年   1322篇
  2006年   1252篇
  2005年   1280篇
  2004年   1073篇
  2003年   847篇
  2002年   786篇
  2001年   787篇
  2000年   598篇
  1999年   528篇
  1998年   422篇
  1997年   418篇
  1996年   349篇
  1995年   353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1.
新生儿泪囊炎是新生儿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出生后溢泪、眼部分泌物增多,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引起角膜感染、急性泪囊炎、泪囊瘘等后果。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对94例103眼新生儿泪囊炎采用按摩、冲洗、泪道探通配合抗生泰眼药水滴眼,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2.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对于其流行病学、病因学及手术方法的探讨已有大量文献报导 ,但关于翼状胬肉所致的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改变报道甚少 ,且多为定性研究[1~ 3] 。 2 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的临床应用 ,使对角膜表面的细微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成为可能。我们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测了翼状胬肉手术前后的角膜形态的改变 ,对翼状胬肉的认识进一步加深。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样本为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7月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雷纳眼科中心就诊的病例 ,患者确诊为真性翼状胬肉 (除外假性…  相似文献   
93.
白海琴 《广西医学》2004,26(6):877-878
角膜异物是眼科的常见急症,常因风沙、装修、车磨、刨床等不慎被异物进入眼角膜,造成眼睛出现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严重时,可使眼睛开、合困难,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并导致其精神高度紧张。自1999年7月至2 0 0 3年12月,本院门诊对173例眼角膜异物作剔除术的处理,获得满意疗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贝复舒对角膜缘上皮修复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翼状胬肉患者98例(98只眼),治疗组为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贝复舒,对照组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贝复舒。术后每日观察角膜上皮缺损区的修复情况,并随诊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角膜缘上皮平均修复时间为3.1天,对照组4.2天,有显著差异性。随诊6个月发现对照组有一例复发,均未发现感染。结论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贝复舒可使角膜缘上皮修复时间快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贝复舒。复发率均较低,表明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贝复舒治疗翼状胬肉可以加快角膜缘上皮修复,减少复发及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95.
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角膜上皮瓣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及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 ialkeratomileusis,LASEK)后,角膜上皮瓣的成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行LASEK治疗的42例(80眼)于术后1、2、3天,1、2、3、4周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角膜上皮瓣的观察。结果 34例(68眼),角膜上皮瓣成活,成活占85%(68/80);未成活8例(12眼),未成活占15%(12/80)。结论 LASEK术后角膜上皮瓣成活率的高低,决定着LASEK的临床疗效,影响其成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角膜上皮瓣边缘不整齐、破裂、对位不良、操作时间过长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
李桂荣 《广西医学》2004,26(9):1392-1393
我们自1999年6月开展Momose式小切口(4~6mm)无缝线人工碎核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老年性白内障。人工碎核组(A组) :32例32眼;男19例,女13例,年龄5 5~72岁,平均6 4 2岁;超声乳化组(B组) :  相似文献   
97.
Purpose:To report a rare sign, paracentral corneal dellen that developed in a middleaged female patient with Graves ophthalmopathy.Methods:A paracentral corneal dellen developed in the left eye in a 42-year-old woman who was diagnosed as Graves ophthalmopathy. The patient had remarkable upper eyelid retraction, upper eyelid lag and upward motility restriction. The Graves ophthalmopathy was classified as Grade Ⅳ according to NOSPECS classification.Results:Local artificial tear film and 0.3% Tobramycin eye drops were administered to both eyes.Twenty-four hours later, the left corneal dellen disappeared.Conclusions:Graves ophthalmopathy can lead to paracentral corneal dellen because of severe upper eyelid retraction and upward motility restriction of the eye in spite of the lack of lagophthalmos. Artificial tear drop and antibiotic eye drop therapy helped even though the patient did not have corneal exposure. Eye Science 2003;19:174-175.  相似文献   
98.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对其病因的探讨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 ,手术方法众多 ,但术后复发率高达 2 0~4 0 % [1 ] 。本文统计了自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8月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 36例 (4 3只眼 ) ,随访 3~ 2 5个月 ,获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共 36例 (4 3只眼 ) ,男 15例 (17只眼 ) ,女 2 1例 (2 6只眼 )。年龄 2 6~ 73岁。患眼翼状胬肉肥厚充血 ,角膜新生血管侵入 ,瘢痕混浊。病程在 1年以上 ,均已做过 1~ 3次手术。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手术显…  相似文献   
9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是目前治疗近视最理想和最有前途的手术方法之一〔1〕。表现为视力恢复迅速、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安全性及有效性〔2〕。但因该手术无需住院,术前检查、手术及术后复查治疗均在门诊进行,故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0.
板层角膜移植联合羊膜层间充填治疗角膜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板层角膜移植联合层间羊膜充填治疗严重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对35例角膜溃疡穿孔和濒及于穿孔患者行角膜溃疡板层切除,层间充填保存羊膜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观察3~12个月,并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30例植片成活(30:35)为85.72%,无双前房发生。视力较术前提高者23例(65.71%);无进步7例。术后1个月发生真菌性眼内炎1例。植片再次融解及原病复发各2例。结论:该项手术技术不仅具有治疗性和成型性,而且术后无排斥反应及双前房发生。尚有一定增视效果,大部分病例可避免二次手术。羊膜材料和非活性角膜保存材料均较容易获得,此手术具有明显的优点和合理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