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06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568篇
预防医学   183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328篇
  14篇
中国医学   15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蓝光治疗与优质护理配合。方法统计我科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31例,给予优质护理配合。结果患儿均在14 d内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较轻,无后遗症。结论蓝光照射对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结合优质护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患儿顺利好转或痊愈,医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62.
张学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628-3630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联合间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并分析两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儿14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同等剂量蓝光照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治疗,两组均治疗5d。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37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治愈29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6.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56,P<0.05)。治疗前,两组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分别下降78.1%、80.7%、64.2%,对照组下降70.5%、71.5%、41.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3.
王伟 《北方药学》2014,(12):149-149
目的:比较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0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间歇蓝光照射组和持续蓝光照射组,每组52例。研究两组患儿在不同照射方法下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照射72h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间歇蓝光照射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持续蓝光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比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4.
郭灵  王斌  谷照斌 《河北医药》2014,(2):231-233
目的探讨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SN60AT)与染色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Q-310Ni)在中间视力下视觉对比敏感度及色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双眼白内障患者30人共60只眼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机选取一眼植入SN60AT,另一眼植入AQ.310Ni,比较两组的最佳校正视力、瞳孔直径、SPP2色觉检查及对比敏感度。结果在所有亮度条件下,SN60AT组与AQ-310Ni组的最佳矫正视力、瞳孔直径、伪调节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50Lux和20Lux亮度下,AQ-310Ni组的SPP2色觉要优于SN60AT组(P〈0.05);在所有亮度条件下,对比敏感度检查中,AQ-310Ni组的对比敏感度要优于SN60AT组(P〈0.05)。结论AQ-310Ni更接近正常年轻人的晶状体折射光谱,在较暗的光线条件下具有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黄疸采取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间歇性蓝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给予抗感染、母乳喂养、酶诱导剂等基础治疗上,均行间歇性光疗;同时观察组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记录黄疸消岁: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首日胆红素浓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第3天、第5天,均明显高于治疗首日,且观察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黄疸平均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间歇性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降胆红素浓度水平快,黄疸消退时间短,疗效优于单独蓝光治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等治疗,蓝光治疗每日连续治疗12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茵栀黄颗粒,每次1/3包,3次/d口服;两组均以治疗5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7.
过敏性皮炎是由于接触过敏性抗原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主要是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凡对特异性抗原有遗传或体质上易感的人,在接触这种抗原时,可导致速发型或迟发型过敏性皮炎,主要是指人体接触到某些过敏源而引起皮肤红肿、瘙痒、风团、脱皮、红斑等。面部患病会影响患者面部美观,甚至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三联活菌片联合高频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三联活菌片联合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频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比较2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黄疸持续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黄疸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而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联活菌片联合高频短时蓝光照射可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持续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9.
卢惠卿 《现代医院》2014,(8):99-100
目的探讨改良护眼法在新生儿蓝光治疗中保护新生儿眼部的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儿12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改良组采用自制眼罩加用医用纱布敷料包裹,再在紧贴双眼部一面两侧各滴12滴妥布霉素眼药水湿润后遮盖双眼部,对照组采用自制眼罩直接遮盖眼部,两组均采用3M胶布固定。对比2组患儿光疗24 h后眼部皮肤红肿、皮疹和眼睛分泌物的发生率。结果改良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护眼法可有效保护眼睛,避免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皮疹及眼部分泌物,提高患儿舒适感,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使用LED蓝光照射治疗MRSA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2月~2014年1月,笔者科室共收治11例MASA感染的难治创面患者,创面大小20cm×20cm~40cm×40cm。通过每日洗澡,双氧水冲洗,LED蓝光照射及碘伏换药治疗。结果:复查细菌培养均未检测出MRSA,创面均完全愈合。结论:LED蓝光照射治疗对MRSA感染创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