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6篇
  3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61.
正畸菌斑染色指数在离体刷牙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晓峰  张丁 《口腔正畸学》2001,8(4):171-174
目的 本研究自定义一种菌斑观测指数———正畸菌斑染色指数 ,从而更好的观察正畸牙齿菌斑的存留情况。方法 使用Crest牙刷在刷牙机上对带有正畸矫治器的树脂牙进行水平 ,垂直 ,倾斜4 5° ,旋转刷牙法模拟刷牙。使用正畸菌斑染色指数对刷牙后的牙齿进行菌斑的检测。结果  1 正畸菌斑染色指数可以很好的评价正畸牙齿不同区域的菌斑堆积情况。 2 运用正畸菌斑染色指数 ,发现正畸牙齿弓丝下的区域菌斑去除效率最低 ,其次是非弓丝下的邻间隙区域 ,托槽的上方和下方菌斑堆积最少。3 4 5度角倾斜刷牙法更有利于正畸牙齿菌斑的去除。结论 正畸菌斑染色指数评价正畸牙齿菌斑存留情况提示正畸患者 ,应注意弓丝下区域以及牙齿邻接处的菌斑去除  相似文献   
62.
固定矫治器对菌斑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万敏  陈宏  诸海敏 《口腔医学》2002,22(2):87-88
目的 研究固定矫治器及患者的行为因素对菌斑附着的影响。方法 通过100例正畸儿童使用菌斑染色剂染色并给予全面的口腔卫生指导,分别对矫治前、矫治初期、矫治末期、保持期进行菌斑指数(PLI)测试及比较。结果 矫治末期及保持期与矫治前比较,PLI下降(p值分别为P<0.01,P<0.001),有显著性意义。矫治初期PLI高于矫治前0.05,保持期的PLI低于矫治末期0.0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固定矫治器客观上会妨碍口腔卫生,但患者的认识和行为因素对口腔菌斑附着的影响更重要于固定矫治器。?  相似文献   
63.
魏菁钰 《现代养生》2024,(6):444-447
目的 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牙周病正畸患者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牙周病正畸患者11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56)及观察组(n=5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牙周健康指标、疾病认知水平、汉密尔顿焦虑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及龈沟出血指数等4项牙周健康指标,牙周病相关知识、正畸流程、正畸装置维护及口腔护理等4个方面的疾病认知水平评分,HAMA、HAMD等心理状态评分以及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4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4项牙周健康指标均下降,4个方面的疾病认知水平评分均上升,心理状态评分均下降,4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于牙周病正畸患者中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牙周健康状...  相似文献   
64.
65.
<正>菌斑是引起牙周炎症的主要致病因素[1],因此有效的控制菌斑是预防牙周病的最好方法。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用的口腔保健措施是刷牙,但各种牙周病退行性病变导致牙龈萎缩、牙根面暴露,引起食物嵌塞及邻间隙区菌斑堆积,而邻间隙区又是人们刷牙时易被忽略的部位且普通牙刷的刷毛或牙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烤瓷冠对2型糖尿病(DM)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烤瓷冠修复的患者82例,依据有无2型DM既往史分别分为DM患病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对两组患者修复前、后的口腔菌斑指数、牙龈指数、临床附着丧失、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等5项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M患病组与对照组在修复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牙周治疗后、修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患病组组内牙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间比骄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烤瓷冠修复短时间内不会影响DM患者牙周治疗术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67.
《广东牙病防治》2014,(10):554-554
ADD 关节盘前移位 PLI 菌斑指数 BST 牙齿吹气刺激敏感值 rb-bFGF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CI 可信区间 RDC/TMD TMD研究用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8.
《口腔医学》2013,(6):392-393
目的通过Dentocult SM方法检测大学生多龋和无龋者唾液变形链球菌和菌斑指数,评估其是否可作为龋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指标。方法将48名18~25岁大学生分为多龋组和无龋组,各24名,进行菌斑指数测定,随机抽取多龋组23名及无龋组16名受试者采用Dentocult SM方法进行唾液变形链球菌的检测。结果多龋和无龋组的菌斑指数分别是3.65±0.64、3.42±0.65,2组之间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9),唾液变形链球菌在两组之间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运用Dentocult SM方法检测唾液变形链球菌可考虑作为评估龋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指标。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3年2月来我院治疗牙周炎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治疗组给予行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分析其治疗过程与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龈沟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平均附着丧失以及探诊出血的差异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效果优于单纯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