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242篇
  免费   12704篇
  国内免费   9958篇
耳鼻咽喉   533篇
儿科学   1913篇
妇产科学   1385篇
基础医学   12855篇
口腔科学   1100篇
临床医学   42852篇
内科学   46417篇
皮肤病学   431篇
神经病学   4722篇
特种医学   53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9篇
外科学   11295篇
综合类   99765篇
预防医学   25064篇
眼科学   4880篇
药学   44182篇
  485篇
中国医学   44515篇
肿瘤学   968篇
  2024年   1802篇
  2023年   6990篇
  2022年   5998篇
  2021年   7922篇
  2020年   7736篇
  2019年   7951篇
  2018年   3902篇
  2017年   7493篇
  2016年   8414篇
  2015年   10764篇
  2014年   19679篇
  2013年   18188篇
  2012年   22596篇
  2011年   24648篇
  2010年   22532篇
  2009年   20665篇
  2008年   21686篇
  2007年   18208篇
  2006年   16073篇
  2005年   16460篇
  2004年   15025篇
  2003年   12938篇
  2002年   9818篇
  2001年   8314篇
  2000年   6798篇
  1999年   5339篇
  1998年   4214篇
  1997年   3554篇
  1996年   3021篇
  1995年   2594篇
  1994年   1940篇
  1993年   1298篇
  1992年   1137篇
  1991年   920篇
  1990年   780篇
  1989年   771篇
  1988年   268篇
  1987年   195篇
  1986年   139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汗是人体活动、气血运行、新陈代谢的产物~([1]),既是生理产物、又是病理产物。汗证则是由于气血阴阳不调,腠理不固所致的汗出异常。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伤寒论》中"病自汗出,此为荣气和",首次出现"自汗"病名。明代《医学正传·汗证》将诸汗统一,统称汗证。汗证是现代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科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现择验案3则(冉颖卓主治)介绍如下。1益气养阴敛汗范某某,女,67岁。2017年7月24日初诊。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观察川陈皮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并从腺苷酸蛋白活化激酶(AMPK)和内皮型一氧化氮酶(eNOS)途径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复制2型糖尿病肾脏损害大鼠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干预组以及川陈皮素低、中和高剂量治疗组(n=20)。实验中密切监测大鼠一般情况,治疗期结束后收集尿液检测24h蛋白尿,收集血液检测肾功能指标、抗氧化指标,收集肾脏观察肾脏病理学,同时检测肾脏组织中AMPK及eNOS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结果 正常组肾小球正常,无明显病理特征;模型组出现肾小球增大,系膜和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贝那普利组和川陈皮素三个剂量组相较于模型组明显减轻。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24h尿蛋白定量、UREA、CREA和MDA明显升高(P<005);SOD和GSH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和川陈皮素三个剂量组24h尿蛋白定量、UREA、CREA和MDA明显降低(P<005),SOD和GSH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 AMPK、AMPK和eNOS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和川陈皮素低、中和高剂量组AMPK和eNOS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川陈皮素可保护肾功能,提高血清和肾脏抗氧化指标,同时增加AMPK和eNOS蛋白和mRNA表达,最终保护糖尿病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训练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脂肪分布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以昆明种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高糖高脂膳食联合药物链脲佐菌素方式建立小鼠T2DM模型,对造模成功的小鼠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进行低强度(8 m/min)、中强度(12 m/min)、高强度(20 m/min)有氧(跑台)4 w运动干预,并比较各组血糖水平、糖耐量、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的重量及形态变化。结果有氧运动可以降低T2DM小鼠的空腹血糖,改善糖代谢,以中强度有氧运动效果最明显;有氧运动可使T2DM小鼠的体重减轻,体脂减少,且以中、高强度效果显著;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T2DM小鼠网膜脂肪积累。结论有氧运动可以缓解T2DM小鼠病征,改善糖脂代谢,降低其体内脂肪含量,且以中等强度运动干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重症肺部感染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与纤溶机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肺炎严重指数(PSI)分为低危组(n=62)、中危组(n=40)、高危组(n=34)。检测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随着肺炎病情的加重,PT、TT、APTT逐渐上升,FIB逐渐降低(均P<0.05)。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D-D和PAI-1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肺炎病情的加重,D-D和PAI-1逐渐上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36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8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6株,占69.23%;革兰阳性菌50株,占27.47%;真菌6株,占3.30%。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可导致患者体内凝血及纤溶功能明显异常,特别是对于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患者应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8月天津市公安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抑郁自评量表(CES-D)调查情况分为糖尿病抑郁(DDM)组和糖尿病非抑郁(NDDM)组各79例,采用问卷的形式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前后患者运动依从性影响因素。结果 NDDM组患者运动依从性量表评分为(78.4±3.3)分,高于DDM组的(52.7±4.1)分;重度抑郁患者较轻度抑郁患者运动治疗依从性明显降低;两组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后运动依从性量表评分较教育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运动依从性的糖尿病患者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支持、医患关系、并发症数量、住院次数、BMI、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依从性有明显影响,且抑郁程度越重运动依从性越差。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陈亮  鲁厚根 《中医学报》2019,34(4):774-776
目的:研究续断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大鼠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和脊髓组织空腔面积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均采用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续断水煎剂进行灌胃,对照组采用等量的PBS进行灌胃,2周后取材,进行MPO活性检测和脊髓组织切片HE染色并计算空洞面积。结果:2周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MPO活性分别为(33.43±4.82) U·mg~(-1)和(7.55±1.76)U·mg~(-1),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空洞面积分别为(0.09±0.03)mm~2和(0.19±0.05)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续断可以有效减少局部炎性细胞的聚集,抑制炎性反应,减少脊髓组织受到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调查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赋权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1日~2020年1月31日广州市某三甲医院106例中青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DES-SF)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青年糖尿病患者DES-SF评分1.75~4.75(3.66±0.53)分;其赋权能力低、中、高水平分别为12.26%、71.70%、16.0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并发症、餐后2 h血糖、糖尿病家族史、是否接受糖尿病教育是影响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赋权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整体赋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提高其赋权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成年人睡眠模式的特征,并探讨睡眠模式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参加体检的5 666名广州市职工的生活方式调查和体检资料。采用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对人群睡眠的潜在模式及分布特征进行探索性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模式与DM的关系。  结果  LCA识别出5种睡眠模式,分别为“睡眠时间过短伴失眠”(类别1,5.6%)、“睡眠不足伴日间功能轻度减退”(类别2,20.4%)、“睡眠状况良好”(类别3,47.7%)、“睡眠不足伴日间功能障碍”(类别4,4.7%)、“睡眠不足伴夜间睡眠质量差”(类别5,21.6%)。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类别3相比,类别1(OR=2.28,95%CI:1.51~3.43,P<0.001)、类别4(OR=2.48,95%CI:1.54~4.00,P<0.001)和类别5(OR=1.31,95%CI:1.01~1.71,P=0.045)人群罹患DM的风险升高。  结论  成年人群的睡眠因素之间存在关联,并表现为不同的睡眠模式;不良睡眠模式可增加DM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