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8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186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913篇
临床医学   650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1277篇
预防医学   17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443篇
  5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27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7 毫秒
31.
刘珏颖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6,8(2):143-143,173
目前,随着科学技的进步,高频超声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我院28例超声诊断为涎腺结石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在涎腺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吕昌惠  郭宜 《山东医药》2006,46(17):80-81
腮腺肿瘤大部分发生于浅叶,腮腺深叶肿瘤因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1985~1999年,我院共收治53例腮腺深叶肿瘤患者,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3.
34.
流行性腮腺炎,又称“痄腮”,是一种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儿童较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不便,或伴有怕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风温病毒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络,郁而不散,结于腮颊所致。根据近年来各地的临床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35.
腮腺区肿瘤常采用解剖面神经肿瘤切除的术式,面神经解剖术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既往临床医师多不采用特殊治疗措施,任其自行恢复,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多在3个月左右,在面神经功能恢复期间,患者的表情运动和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为了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缩短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自1998年始,我们对面神经解剖术后发生面神  相似文献   
36.
MR征象在腮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征象在腮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腮腺肿块132例140个病灶,其中良性89例共97个病灶,恶性43例.1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7例活检证实,3例临床证实.MR平扫采用T1WI、T2WI,其中108例共115个病灶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58例获得完整病灶者行病理逐层切片检查并与MR进行了对照分析.回顾性分析各形态学征象,探讨各征象在腮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结果]①良性腮腺肿块形状规则(86%),边界清楚(96%);在97个良性病灶中,44个腺淋巴瘤T2WI表现为低、等、高信号的分别为17819,另外53例良性肿块中的50例T2WI呈高信号,3例为等信号;腺淋巴瘤表现为轻度增强(40个),非腺淋巴瘤的良性肿块(29例)为中等或显著强化;良性腮腺肿块不侵犯邻近结构和面神经;深叶分布46例,浅叶分布51例;②恶性腮腺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88%);43例恶性肿瘤中,32例于T2WI呈低、等信号;26例侵犯邻近结构,9例侵犯面神经;局限于浅叶的仅有8例,另35例位于深叶或同时侵犯深、浅叶;增强扫描为中等或显著强化(40例);③腮腺肿瘤的大小、均匀性在良、恶性间并无显著差异.[结论]MR在腮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较CT优越,各种征象结合可较准确地鉴别腮腺肿块的良、恶性,其中①形状与边界是鉴别良、恶性腮腺肿块的最重要征象,其准确率可达86%~96%;②T2WI信号强度、强化程度、对周围结构及面神经的侵犯在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③肿块的位置可作为参考;④肿块的大小、均匀性在良、恶性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7.
腮腺漏是腮腺混合瘤切除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大多能自愈,但也有部分长期迁延不愈,甚至在颈部形成窦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我院自1997年4月~2005年7月收治此类患者5例,采用口腔内造瘘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硫普罗宁致腮腺肿大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冬华  蔡昭映 《海南医学》2008,19(5):148-148
硫普罗宁是一种含游离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N-2巯基丙酰基—甘氨酸),可降低肝细胞或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提高细胞ATP含量,改善肝细胞结构和功能,抑制肝细胞蛋白、糖代谢,维持肝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是一种新型代谢改善解毒剂[1],主要应用于各种疾病所致的肝功能异常,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增大,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现将我院发生的一例应用硫普罗宁致腮腺肿大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病人,女,48岁。右侧耳前区胀痛2周余。查体:腮腺开口区无红肿,颈部对称,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右耳屏前下方可扪及一大小约2cm×2cm的质软、界较清的肿块。B超示:右侧腮腺低弱回声占位(考虑混合瘤可能):颈部CT示右侧腮腺占位,考虑为混合瘤可能性大。术前考虑腮腺混合瘤。术中探查发现腮腺浅叶中有两枚大小约0.2cm的质硬钙化点,腮腺较肥厚,未发现有明显肿块,分离过程中有较多渗血,考虑腮腺血管瘤可能,术中病理考虑腮腺炎性病变。行腮腺浅叶切除。  相似文献   
40.
腮腺间隙良性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间隙常见良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良性肿瘤20例,包括多形性腺瘤13例、乳头状淋巴囊腺瘤3例、淋巴管瘤2例、血管瘤1例、脂肪瘤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穿刺活检证实4例,典型MR特征结合病史确诊1例。结果13例多形性腺瘤中有11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位于深叶;9例表现为均匀等T1长T2信号.4例在T2WI上信号明显不均匀;静脉注射Gd—UIPA后3例瘤实质均匀强化,4例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Warthin瘤中2例发生于一侧,1例累及双侧腮腺,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信号等于或低于正常腺实质,增强后无明显强化。2例淋巴管瘤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并有多房现象。1例血管瘤信号不均质,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静1脉注射Gd—DTPA后病变往往显著异常强化。1例脂肪瘤在T1WI及T2WI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强度。结论运用MR成像研究腮腺间隙的良性肿瘤,有利于疾病的定位,有助于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