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8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1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728篇
内科学   152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536篇
外科学   544篇
综合类   1100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86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20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患者,女.53岁。因“右乳肿物缓慢增大30年.近2月增大明显”就诊。查体:右侧乳房巨大(图1),左乳房正常大小。右乳腺体后方扪及一大小约35cm×8cm×25cm肿物.表面光滑,质软,与周围无粘连,活动,无压痛,双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示右乳腺体后方为低回声.内见条索样回声.大小约32cm×6cm×24cm,界限欠清,  相似文献   
993.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6例.单发4例,多发2例.肿瘤直径平均9(5~14)cm.有结节硬化家族史1例.CT检查发现肿瘤内含脂肪组织(CT值-30~-120 HU)3例,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瘤组织CT值30~55 HU,增强扫描CT值70~110 HU.行肿瘤剜除术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结果 3例行肿瘤剜除术者肿瘤完整剜除,2例出现肾盂破损,行肾盂修补及留置双J管.其中1例双肾肿瘤者,2个月后手术剜除对侧肿瘤.3例根治性肾切除者完整切除肾脏、肾周脂肪组织及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镜下肿瘤以上皮样细胞为主,并出现多形、异形核,有明显的上皮样分化,浸润破坏性生长,瘤组织广泛坏死.免疫组化染色HMB45(+++),EMA、CK(-).病理诊断均为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平均随访26(10~44)个月,肿瘤无复发及转移5例;1例根治术后18个月出现双肺转移,10个月后死亡.结论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为良性,部分缺乏脂肪组织,主要由单核或多核的上皮样细胞构成,免疫组化染色HMB45强阳性为特征表现,具有潜在恶性倾向,可发生转移;CT检查易误诊为肾癌;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比较体外培养的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与脂肪瘤间充质干细胞(lipom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LMSCs)的生物特性,以探讨ASCs移植的安全性.方法 对正常脂肪组织和脂肪瘤组织进行切片染色,分离培养ASCs和LMSCs,观察细胞形态;MTS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表面分子表达;QRT-PCR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A2)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结果 正常脂肪组织和脂肪瘤组织切片差异明显;ASCs细胞形态一致性好,而LMSCs具有不均质性;MTS活性测定ASCs增殖活性要远低于LMSCs细胞(P=0.000);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ASCs与LMSCs在干细胞标志CD29、CD44、CD105上表达类似,而在肿瘤干细胞标志CD133表达上,ASCs(5.35%)要远低于LMSCs(26.87%);细胞周期显示ASCs的增殖能力低于LMSCs;定量PR-PCR显示ASCs中HMGA2平均aQ值为1,远低于在LMSCs中的表达(1.7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细胞化学结果:hTERT在ASCs和LMSCs中的累计吸光度A值分别为1 379.597±498.617和3 328.108±902.856,面积分别为132 390.27±35 568.945和238 000.53±49 264.289,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0.009±0.003和0.014±0.003,ASCs中hTERT表达远低于LMSCs.结论 体外培养的ASCs生物学特性与LMSCs存在显著差异,未发现其恶性转、化为肿瘤干细胞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脂肪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法 与恰当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6月至2008年12月间8例十二指肠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 、内镜下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组织学结果 .结果 8例中反复黑便者4例,上腹不适、反酸或呃逆者3例,无症状者1例.血脂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均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检查发现病灶6例(球部2例,降部4例,其中2例首次检查时漏诊).CT发现十二指肠肠壁局部增厚6例,局部肠腔变窄4例,肠腔内低密度病灶3例,CT值平均-85 HU,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超声内镜下表现为起源于黏膜下层的密集高回声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内镜活检结果 均为黏膜慢性炎症,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切除术后病理结果 均为十二指肠脂肪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术3例,内镜下行圈套摘除术4例,无出血、穿孔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十二指肠脂肪瘤好发于降部,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与影像学检查是发现病灶的主要手段,内镜超声具有重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除肿瘤局部切除术或局部肠段切除术外,对有适应证者可在内镜下行圈套摘除术.  相似文献   
996.
患者男,54岁,因黑便20d收治入院。既往体健,无家族肿瘤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20/80mmHg,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率70次/min,心律齐,心音有力,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及包块,肠鸣音5次/min,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997.
伴有脂肪化生的多形性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多形性腺瘤.本文报道1例伴有脂肪化生的多形性腺瘤,该患者为28岁女性,发现左耳前肿物2年余,伴有疼痛.CT及B超检查提示为多形性腺瘤可能.手术治疗后病理结果为伴有脂肪化生的多形性腺瘤,脂肪成分占肿瘤的60%.结合文献,本文讨论了该类疾病的命名,总结了其影像学表现、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  相似文献   
998.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但临床上极少发生于颈部深层组织内。本文报道1例累及硬膜外隙的颈深部脂肪瘤,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情况、组织来源、诊断及治疗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99.
<正>结肠脂肪瘤系临床上较少见的胃肠道良性肿瘤,由于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因而术前诊断困难。近6年来,本院确诊10例,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40~75岁,平均57.5岁。从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为10天到12个月,平均5.5个月。临床表现腹痛7例,腹部抠及肿快5例,大便次数增加6例,并发肠梗阻4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符合率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病变程度,24例行肾错构瘤剜除术,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3例行肾切除术.结论 B超和CT为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首选方法,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主.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多无临床症状,可临床随访 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以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