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0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531篇
内科学   27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24篇
综合类   919篇
预防医学   189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323篇
  5篇
中国医学   551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 评价应用金属止血夹在内镜全层切除术中闭合胃缺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共62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其中男22例,女40例,平均年龄58.5岁,均由超声内镜和CT明确诊断为源于固有肌层、与浆膜紧密粘连的胃黏膜下肿瘤,采用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完整全层切除病灶后,经内镜活检通道、直视下应用金属止血夹缝合全层缺损创面.观察术中金属止血夹缝合的成功率;术后内镜随访,检查金属止血夹缝合效果.结果 62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胃底部37例,胃体部20例,胃窦部5例.1例患者病灶切除后,术中创面出血无法控制,紧急腹腔镜手术并终止研究;57例仅以金属止血夹缝合全层缺损创面;4例金属止血夹结合大网膜封堵全层缺损创面.61例完整缝合全层缺损创面者成功率100%,术后2个月均无发热腹痛等症状;平均随访4.4个月,全层缺损创面均完整愈合.结论 内镜下应用金属止血夹缝合内镜全层切除术中的全层缺损创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小分子RNA(shRNA)沉默后HMG-A2基因在胃癌细胞株MKN-45的表达,并探讨HMGA2基因对胃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人HMGA2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MKN-45.用细胞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转染72h后HMGA2的蛋白表达水平,以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MKN-45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的情况.结果:转染HMGA2-shRNA组的蛋白表达强度(171.34±19.61)明显弱于scrambled组(143.48±19.04)和空白对照组(141.79±18.09,P<0.05),较之scrambled组(5.66%±0.63%)和空白对照组,HMGA2-shRNA组(39.32%±2.37%)能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HMGA2-shRNA组的凋亡率(39.67%±2.35%)与scrambled组(4.29%±1.33%)和空白对照组(5.05%±1.84%)相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靶向HMGA2基因的shRNA可以有效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的生长,并促进细胞的凋亡,HMGA2可能是胃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Dieulafoy病内镜下钛夹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Dieulafoy病患者在内镜下确诊后即行钛夹止血,其中胃大部切除毕氏II术后吻合口4例,胃底1例,胃窦1例,胃底体交界2例,十二指肠球部2例,回肠末段1例。其中1例肝癌晚期合并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结果所有病例均在内镜下行钛夹止血,一次成功11例,其中1例第2天,1例第25d再次出血,行急诊胃镜见钛夹脱落再行钛夹止血成功。平均随访90d,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钛夹止血治疗Dieulafoy病疗效确切,组织损伤小,复发率低,值得开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李晶 《护理学杂志》2013,28(6):88-88
头颈外科术后患者,一般都会放置一根或多根伤口引流管,并连接负压引流球。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先将引出体腔的管道用胶布或缝线固定在皮肤上,然后用别针将软管远端固定于患者床单上[1]。此固定方法的缺陷是易发生脱管及扎伤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免钛夹针孔式腹腔镜在早期胆囊良性疾患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钛夹针孔穿刺锥鞘和器械对符合手术指征的胆囊良性疾患行胆囊切除术463例。手术方法:建立气腹后,置3个trocar,2个为3 mm,1个为10 mm;胆囊管、动脉的解剖与免钛夹结扎离断,切除后的胆囊及胆石的取出方法改进等。结果 463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针孔式腹腔镜使切口更小、更美观、术后恢复更快;免钛夹消除了钛夹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免钛夹针孔式腹腔镜在早期胆囊良性疾患切除术的应用是安全的,是更进一步趋向微创外科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7.
对照研究内镜下钛夹法和钛夹与药物注射联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将60例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单用钛夹组30例和联合药物组30例,分别进行内镜下钛金属夹法及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法治疗。单用钛夹组与联合药物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0.00%、96.67%,再出血率分别为7.40%、6.90%。应用钛金属夹与肾上腺素注射联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优于单用钛夹治疗。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对后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囊肿去顶术囊壁切缘使用钛夹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行后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囊肿去顶术的128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比例是1:1。对照组在进行肾囊肿去顶术中对囊壁切缘不予固定处理,而观察组在术中则采用钛夹固定囊壁切缘。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1比较组间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组间出现感染、肾功能损伤、腹膜损伤等并发症的情况,有可比性,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两组中复发的情况,观察组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后腹腔镜下行单纯性肾囊肿去顶术时,囊壁切缘采取钛夹固定,临床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尼龙绳治疗Dieulafoy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2014年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经胃镜确诊的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并出血的16例患者,均采用金属钛夹联合尼龙绳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早期止血成功率为100%,随访6个月,无1例患者发生再出血.结论 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尼龙绳治疗Dieulafoy病手术时间短,疗效显著,无再出血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了解住院病历夹的细菌污染情况,为采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长沙市第四医院所有病区正在使用中的病历夹抽样,完成一次随机生物采样分析,同时分别采用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200 mg/L)消毒后的表面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检测。 结果 共对153份病历夹采样,病历夹染菌率76.47%,内科(69.86%)、外科(84.29%)、监护病房(70%)三者病历夹染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球菌在内科、外科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科病区较多见。其余菌种在病区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擦拭消毒病历夹后第1 d和第7 d两者之间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第3 d两组比较含氯组污染率明显低于酒精组(P<0.01),含氯消毒剂维持时间更长。 结论 住院病历夹的清洁消毒工作应引起医护人员及病区管理者的重视,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及消毒频次,建立监测、监督与反馈机制,确保病历夹的清洗消毒效果,保障医务人员及患者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