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086篇
  免费   14700篇
  国内免费   5551篇
耳鼻咽喉   344篇
儿科学   2770篇
妇产科学   1891篇
基础医学   6612篇
口腔科学   702篇
临床医学   74857篇
内科学   28678篇
皮肤病学   390篇
神经病学   1385篇
特种医学   151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9篇
外科学   11261篇
综合类   90456篇
预防医学   19492篇
眼科学   4656篇
药学   33877篇
  743篇
中国医学   18977篇
肿瘤学   13841篇
  2024年   2332篇
  2023年   8666篇
  2022年   7324篇
  2021年   9419篇
  2020年   9712篇
  2019年   9030篇
  2018年   4314篇
  2017年   7642篇
  2016年   8517篇
  2015年   9853篇
  2014年   16531篇
  2013年   16137篇
  2012年   19949篇
  2011年   20970篇
  2010年   19544篇
  2009年   18167篇
  2008年   18135篇
  2007年   16269篇
  2006年   15248篇
  2005年   14690篇
  2004年   11966篇
  2003年   10671篇
  2002年   8783篇
  2001年   7314篇
  2000年   5370篇
  1999年   4557篇
  1998年   4132篇
  1997年   3791篇
  1996年   3321篇
  1995年   2846篇
  1994年   2710篇
  1993年   1829篇
  1992年   1938篇
  1991年   1702篇
  1990年   1136篇
  1989年   1053篇
  1988年   243篇
  1987年   185篇
  1986年   149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兆云  庞月  白玲 《军事医学》2021,45(9):718-719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XGPN)是慢性肾盂肾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罕见,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漏诊或误诊.现将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诊治的1例弥漫性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痰液引流治疗心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4)和对照组(n=54)。研究组进行改良体位痰引流及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体位引流及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痰培养阳性率、每日脱氧时间、每日痰液量、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肺部感染灶缩小例数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CO_2、PaO_2、痰液量、脱氧时间及痰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1.20±7.18)mmHg、(35.29±3.17)mmHg、(212.23±25.35)ml/d、(15.66±2.33)min/d、16.67%(9/5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11.41±1.25)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灶缩小例数比率96.29%(52/54)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的体位痰引流治疗方法术可增加术后肺感染患者的肺通气量及改善肺部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常规体位痰引流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比较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与传统同轴3.0 mm小切口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10月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将患者分为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微切口组主切口长1.8 mm,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行直径约为5.0 mm的中央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用劈核钩劈核,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吸出术,自动灌注系统吸出残留皮质。小切口组角膜主切口大小为3.0 mm,术中植入常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后行裂隙灯、眼底镜以及角膜地形图检查,电脑验光检查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间手术源性散光比较,微切口组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在微切口组组内术后1个月和3个月手术源性散光无明显差异(P>0.05),微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在术后1个月保持稳定。在小切口组组内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散光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 (P<0.01)。微切口组术前角膜厚度为(567±27)μm,小切口组为(564±25)μ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3个月两组间角膜厚度变化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 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安全可靠,术后散光恢复快,可有效减少术后角膜手术源性散光。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婺源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COPD患者80例,均行多层螺旋CT低剂量及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以肺功能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手段在诊断COPD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肺功能检查,80例疑似COPD患者中哮喘22例,COPD 30例(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10例),肺气肿9例,支气管扩张7例,慢性鼻窦炎7例,肺部纤维瘤5例。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COPD的准确度(88.8%)、灵敏度(90.0%)、特异度(88.0%)、阳性预测值(81.8%)、阴性预测值(93.6%)均较多层螺旋常规剂量CT扫描(63.8%、63.3%、64.0%、51.4%、74.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诊断COP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并且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在临床诊治中是较好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切除治疗Ⅰ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I期肺癌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1年和3年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生活量表)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6. 13±1. 46 vs. 10. 39±2. 41 d),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4. 38±1. 09 vs. 11. 84±3. 25 cm),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84. 62±54. 21 vs. 397. 57±61. 49 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两组手术时间比较(165. 28±33. 24 vs. 156. 39±30. 9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97. 62%(41/42)、90. 48%(38/42)]均高于对照组[88. 10%(37/42)、76. 19%(32/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精神健康(75. 42±6. 87 vs 61. 30±4. 15分)、情感职能(81. 38±7. 15 vs. 73. 49±5. 76分)、社会功能(82. 67±5. 78 vs. 75. 42±4. 35分)、一般健康状况(79. 49±6. 17 vs.70. 31±5. 04分)、精力(84. 37±5. 45 vs. 74. 13±6. 07分)、生理职能(86. 52±6. 88 vs. 76. 93±6. 42分)、躯体疼痛(83. 46±7. 49 vs. 74. 33±5. 79分)、生理功能(70. 39±4. 31 vs. 61. 38±3. 56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切除治疗I期肺癌手术损伤更小、短期生存率更高,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这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将4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超声检查发现的46个病灶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个病灶中43个为单发、45个边界清晰、44个分叶状、45个内部回声不均匀、4个内部粗钙化,病灶范围平均(6.3±1.2)cm。结论:超声检查对诊断乳腺叶状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7.
48.
【摘要】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胸廓切开术后急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该研究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全身麻醉下计划进行胸廓切开术的61例患者被随机分配两组,前锯肌阻滞组32例,胸段硬膜外阻滞组29例。前锯肌阻滞组患者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进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浅层肌间隙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30 mL,而后在肌间隙泵注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 / h;胸段硬膜外阻滞组通过术前清醒状态置入胸段硬膜外导管,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在导管内推注0.25%左布比卡因15 mL,随后泵注的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h。在术后24 h内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和VAS疼痛评分以及使用吗啡的剂量。 结果 前锯肌阻滞组术前与术后相比,患者平均动脉血压没有显著变化(P = 0.147),而胸段硬膜外阻滞组则显著下降(P = 0.002);两组的VAS评分以及消耗吗啡的总剂量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前锯肌平面阻滞相对于胸段硬膜外阻滞是治疗急性胸廓切开术后疼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冠心病患者共150例。均给予所有患者分别行超声心动图诊断和心电图诊断,观察超声心动图诊断法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结果。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法灵敏度和特异均大于心电图检查法(100%和61.3%;75.0%和62.5%);诊断率为100%高于心电图诊断率60.0%。结论与心电图诊断法相比,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利于减少假阳性、假阴性的出现,提升诊断率。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超声应用于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探究超声引导手术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用脑细胞瘤住院患者55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显微切除手术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定位准确率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显微切除手术治疗后37例显效,16例有效,2例无效,总体有效率96.4%,且该组患者术中超声定位清楚,准确率为100.0%。结论超声引导手术对脑胶质瘤的定位精确,能够有效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完整切除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