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10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41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肺心病是在肺气肿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老年肺心病主要是由于肺动脉系统和肺组织的原发病变引起肺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导致肺循环阻力增高、右心肥大,有可能会导致心脏衰竭。  相似文献   
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别是合并肺循环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中以肺栓塞和各类肺动脉高压最为引人注意,近年来,国内外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促使基础研究、诊断、治疗等领域均取得飞速发展,本文对此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预防性心包内肺循环短暂阻断术在局限性T4期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开胸后探查肺癌、转移淋巴结与肺血管的关系,切开心包,在心包内游离患侧肺动脉根部和肺上、下静脉,通过肺循环短暂阻断术结合成形术完成肺癌切除.结果 肺动脉阻断时间为(22±4) min,肺静脉阻断时间为(18±3) min,术中出血量为(239±71) ml.2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肺癌切除,未行全肺切除术.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预防性心包内肺循环短暂性阻断术能提高T4期肺癌手术的安全性和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减少全肺切除的施行.  相似文献   
24.
《护士进修杂志》2012,(23):2186-2186
答:感染性休克时,肺微循环、肺静脉明显收缩,致肺循环出现高度瘀血、水肿。加上微循环大量动静脉吻合支开放,致使感染性休克发生前血容量正常。感染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携带氧又不易解离,红细胞2,2二磷酸甘油酸减少,造成氧离曲线左移。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L-精氨酸(L-Arg)对急慢性缺氧大鼠肺循环和脑血流的影响。一次注射L-Arg400mg·kg ̄(-1)对急性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HPV)无影响,而800mg·kg ̄(-1)有明显抑制作用;两种剂量的L-Arg对缺氧性脑血流的变化均无显著影响。L-Arg(300mg·kg ̄(-1)·d ̄(-1))能缓解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增高和右心肥厚,并抑制HPV,但对脑血流无显著影响。NO合成酶抑制剂L-精氨酸甲酯可拮抗L-Arg的作用,提示L-Arg的作用可能与增加NO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PYM)+明胶海绵(Gelatin Sponge granule-GSG)介入治疗肺咯血合并支气管动脉-肺动、静脉瘘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1例咯血患者经DSA发现存在支气管动脉-肺动、静脉瘘,判定责任血管、瘘口的类型、数目、大小,全部病例使用平阳霉素+明胶海绵颗粒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结果:本组21例手术均成功,栓塞术后随访6个月~3年,20例患者临床咯血症状消失,1例术后8个月再次咯血,第二次使用平阳霉素+明胶海绵颗粒行介入治疗,咯血症状消失。结论:对肺咯血合并支气管动脉-肺动、静脉瘘的患者,选择性血管内使用平阳霉素+明胶海绵颗粒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7.
心脏黏液瘤多为良性病变,但可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心功能不全,体、肺循环栓塞,甚至猝死.2000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收治心脏黏液瘤66例,现对其外科治疗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肺动脉高压(PAH)是由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肺动脉内压力异常增高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存在肺循环障碍与右心高负荷,可导致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2]。PAH的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远期预后极差。有研究表明,PAH在确诊后中位生存时间仅为2.8年[3]。其中右心室功能(RVF)在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PAH)中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4]。因此了解PAH发展过程中肺循环及右心室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耦合关系,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9.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习惯的改变,肺栓塞患病率呈升趋势。肺栓塞是内科极为凶险的急症,是许多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医师对此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常导致误诊误治而危及患者生命。不面报告我科抢救的1例急性肺栓塞典型病例。1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有高血压病史2年。因胸闷气促4天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运用320排CT双入口灌注成像技术,评估结核病灶灌注参数值对肺结核化疗近期效果的预测作用。方法:将30例肺结核按形态学分为结核球、空洞型病灶和浸润型病灶三组。化疗前7 d内CT检查与化疗后30 d的CT平扫结果进行比较,根据标准评定疗效分成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化疗前7 d内及化疗后14 d行2次CT灌注扫描,比较化疗前、化疗后早期CT灌注参数的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30例患者中缓解组20例,非缓解组10例;化疗前与化疗后早期病灶大小进行比较,均未见明显变化。化疗前及化疗后早期CT各灌注参数在两组中均有变化。缓解组结核的治疗前PF、BF值高于未缓解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t=7.61;P<0.001),缓解组中结核病灶灌注值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灌注值有所下降,未缓解组中治疗前后结核病灶灌注值升高,BF值治疗前14.06&#177;4.09,治疗后升至36.68&#177;4.41,其差异显著。PF值虽轻度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20排双入口灌注技术对肺结核化疗后早期疗效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肺结核治疗后的灌注值变化与近期疗效相关,BF值升高提示结核病灶进展,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