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74篇
  免费   4491篇
  国内免费   2750篇
耳鼻咽喉   758篇
儿科学   253篇
妇产科学   634篇
基础医学   2608篇
口腔科学   842篇
临床医学   7870篇
内科学   6167篇
皮肤病学   257篇
神经病学   572篇
特种医学   42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2篇
外科学   8286篇
综合类   19515篇
预防医学   3531篇
眼科学   316篇
药学   6200篇
  92篇
中国医学   2406篇
肿瘤学   11675篇
  2024年   360篇
  2023年   1565篇
  2022年   1404篇
  2021年   1711篇
  2020年   1544篇
  2019年   1569篇
  2018年   903篇
  2017年   1357篇
  2016年   1707篇
  2015年   1824篇
  2014年   2988篇
  2013年   2923篇
  2012年   3894篇
  2011年   4298篇
  2010年   4135篇
  2009年   4066篇
  2008年   5187篇
  2007年   4462篇
  2006年   4012篇
  2005年   4591篇
  2004年   3794篇
  2003年   3250篇
  2002年   2643篇
  2001年   2264篇
  2000年   1813篇
  1999年   1459篇
  1998年   1276篇
  1997年   1179篇
  1996年   989篇
  1995年   804篇
  1994年   614篇
  1993年   384篇
  1992年   334篇
  1991年   306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49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对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究。方法:将实验分为西妥昔单抗组(150 μg · mL-1)、吉西他滨联合用药组(西妥昔单抗150 μg · mL-1,吉西他滨2.8 μg·mL-1)。通过MTT、Transwell实验检测联合用药对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合用药对MDA-MB-231细胞MMP-9、TIMP-1、p-IkB、NF-kB-p65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吉西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作用MDA-MB-231细胞后,其生长被不同程度的抑制,抑制率随吉西他滨浓度的增加而增高(P<0.05);联合用药组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数目明显减少(P<0.05),同时MMP-9、p-IkB、NF-kB-p65的表达含量降低,TIMP-1表达含量增加。结论:吉西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对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具有抑制作用,并明显抑制MMP-9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kB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乳腺中心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07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乳腺癌ALNM的准确性及各个参数对ALNM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乳腺癌ALN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阳性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3.48%、73.96%、77.52%、65.75%、88.20%、3.21和0.22。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最大径、淋巴结横径、纵横比、最大皮质厚度、淋巴结形态均是ALNM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最大径、淋巴结横径及最大皮质厚度是ALNM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最大径+淋巴结横径+最大皮质厚度这一组合指标最优,可较好地判断ALNM。结论超声诊断乳腺癌ALNM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超声无创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4.
35.
《临床医药实践》2020,(2):99-102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化疗对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淋巴转移抑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化疗方案,观察组采取动脉介入化疗。观察两组VEGF表达和淋巴转移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化疗前VEG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7 d,14 d,21 d,观察组VEG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采用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抑制VEGF表达,阻碍胃癌淋巴转移,提高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36.
患者,女性,53岁,于2004年5月健康体检作B超检查时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为排除包虫病到我院就诊。查包虫皮试阳性,血包虫酶标阳性,以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肝包虫病待排收住院。  相似文献   
37.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近年来逐渐被广泛认识的慢性肝脏疾病,呈世界范围分布,NAFLD影响了全球10%~39%的人口。平均患病率是20%。大多数病人没有症状,通常存在轻度的转氨酶的升高。近年的研究发现。15%的患可以从单纯的脂肪肝转变为肝纤维化、肝硬化;3%的患可进展为肝功能衰竭,或需要进行肝移植治疗,因而越来越受重视。  相似文献   
38.
肺癌胸膜早期种植转移:螺旋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CT诊断肺癌胸膜早期种植转移的价值,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肺癌胸膜种植转移的CT、手术病理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43例中,术前CT仅诊断8例,其中Ⅲ级5例,Ⅱ级3例,诊断符合率19%(8/43),CT实际显示胸膜转移结节28例,其中Ⅰ级10例、Ⅱ级13例,Ⅲ级5例,未显示Ⅰ级15例,CT检出率为65%(28/43)。28例中,术前CT漏诊Ⅰ级和Ⅱ级各10例,漏诊率71%(20/28)。20例中,CT漏诊叶间胸膜、肺表面脏层胸膜、纵隔胸膜、肋胸膜、膈胸膜转移,漏诊率分别为0%、33%、36%、43%、80%。结论:CT能准确检出、诊断肺癌中晚期胸膜转移,但检出胸膜早期微小病灶有明显局限性,在CT诊断中,忽视对膈胸膜、肋胸膜、肺表面脏胸膜上Ⅰ、Ⅱ级较早转移灶的观察,是导致漏诊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9.
肿瘤标记物近年来发现较多,在多数癌症常作为①发现癌症的辅助诊断;②治疗效果的判断;③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随访等。特别是大肠癌,术前血清CEA值与CA19-9值常依据TNM分类作为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0.
肝占位病变扩散加权成像的图像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时,b值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正常志愿者及60例行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DWI并测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b为100s/mm2、300s/mm2时DWI图像的SNR平均值>5,b为600s/mm2、1100s/mm2时,SNR<5;随着b值的增大,血流灌注对表观扩散系数(ADC)影响逐渐减少,而图像伪影增多,CNR逐渐降低,囊性病变较实性病变的CNR降低明显。结论进行DWI扫描时选取b值为300~600s/mm2时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