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目的观察小窝蛋白(Cav)-1、Survivin和Ephrin A2在红藻氨酸(KA)诱导的急性癫痫大鼠皮质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癫痫发作机制及肉桂醛干预作用。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a Cl对照组、癫痫组、肉桂醛小剂量组(25 mg/ml)、肉桂醛中剂量组(37.5 mg/ml)及肉桂醛大剂量组(50 mg/ml)。KA制备癫痫模型,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皮质Cav-1、Survivin和Ephrin A2的表达。结果 Na Cl对照组和正常组Cav-1、Survivin和Ephrin A2蛋白的表达无差异(P0.05),癫痫组大鼠皮质Cav-1、Survivin和Ephrin A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Na Cl对照组(P0.01);与癫痫组比较,肉桂醛组Cav-1、Survivin和Ephrin A2的表达降低,且与肉桂醛的浓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肉桂醛降低癫痫的发作与调节Cav-1、Survivin、Ephrin A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2.
李静娟  任福才  胡江苗  周俊 《中草药》2020,51(7):1819-1824
目的研究大苞鞘石斛Dendrobiumwardianum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合物的肿瘤细胞毒活性。方法应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结合半制备液相色谱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薄层色谱对照等鉴定化合物结构;MTS法检测部分化合物的肿瘤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大苞鞘石斛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愉悦石斛素(1)、钩状石斛素(2)、反式-阿魏酸二十烷基酯(3)、反式-阿魏酸二十二烷基酯(4)、对香豆素酸二十四烷基酯(5)、4-羟基-3-甲氧基肉桂醛(6)、二氢松柏醇(7)、3,7-二甲氧基-5-羟基-1,4-菲醌(8)、3-乙氧基-5-羟基-7-甲氧基-1,4-菲醌(9)、4-甲氧基-9,10-二氢菲-2,7-二醇(10)、5,7,4′-三羟基二氢黄酮(11)、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2)、苜蓿素(13)、3,5,4′-三甲氧基-4-羟基联苄(14)、3,5,3′-三甲氧基-4′-羟基联苄(15)和3,3′-二甲氧基-4,5′-二羟基联苄(16)。对所得化合物3、6、8、9、11、14、15进行了肿瘤细胞毒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6、8有一定的体外肿瘤生长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3、5、6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1、14、15为首次从大苞鞘石斛中分离得到;大苞鞘石斛活性成分有待挖掘。  相似文献   
43.
从催化剂活性组分、助剂、载体和还原方法等多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肉桂醛多相选择性加氢制备肉桂醇的方法研究,探讨了肉桂醛加氢活性和肉桂醇选择性的影响因素,并展望了肉桂醛选择性加氢的发展前景。通过催化剂设计提高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并进一步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肉桂与黄连不同配伍比例对交泰丸中肉桂醛溶出率的影响.方法 采取水煎法制备肉桂煎剂、交泰丸复方煎剂1(肉桂∶黄连=1∶2)、交泰丸复方煎剂2(肉桂∶黄连=1∶4)、肉桂醛对照品储备液(0.2 μg/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得到各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计算各样品肉桂醛溶出率.结果 以肉桂煎剂的肉桂醛溶出率为100%计算,则交泰丸复方煎剂1、交泰丸复方煎剂2的肉桂醛溶出率分别为64.5%、47.3%.结论 交泰丸水煎剂中黄连对肉桂有效成分肉桂醛的溶出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肉桂醛抗烟曲霉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固体插片培养法培养烟曲霉,定时取样品于光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烟曲霉生长情况,以RT-PCR检测在肉桂醛作用下烟曲霉FKS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以肉桂醛0.025 μg/mL作用后,烟曲霉生长显著迟缓,分生孢子头稀疏;烟曲霉FKS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但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该抑制作用减弱.结论肉桂醛通过抑制细胞壁主要多糖合成的关键基因FKS表达,使烟曲霉细胞壁失去正常生理结构,细胞生长、繁殖被抑制,从而达到抗烟曲霉的目的.  相似文献   
46.
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肉桂和赤石脂相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HPLC测定肉桂单煎液和肉桂与赤石脂不同比例配伍合煎液的水提液和挥发油中肉桂酸和肉桂醛的含量,从药效物质基础变化研究赤石脂对肉桂的相畏作用。方法:取肉桂,肉桂1∶1配伍赤石脂和肉桂1∶3配伍赤石脂3组药材,采用加热回流提取和挥发油提取法同时提取,同时收集水提液和挥发油两组成分,对提取成分采用HPLC分析。采用Phenomenex-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B),二元线性梯度洗脱0~30 min,90%B~65%B(10%A~35%A);30~50 min,65%B(35%A)的条件,测定水提液中肉桂酸和肉桂醛的含量。采用Phenomenex-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B),0~30 min,65%B(35%A)的条件,测定挥发油中肉桂醛的含量。结果:肉桂1∶1配伍赤石脂及肉桂1∶3配伍赤石脂水提液中肉桂酸的含量照单煎肉桂药材分别下降30.71%,53.54%,未检测到肉桂醛。挥发油中肉桂醛含量分别下降7.21%,75.89%。结论:肉桂与赤石脂配伍后肉桂酸和肉桂醛含量均下降,且下降程度与赤石脂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制备肉桂醛微乳并考察其溶解量、稳定性和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相转化法初步筛选出可行的表面活性剂,再采用伪三元相图法选择最佳的表面活性剂并制样,用UV法测定肉桂醛最大溶解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纳米粒度分析仪测量其粒径及分布。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观察变化以评价其稳定性。通过测定其对不同细菌及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评价其抑菌活性。结果制备出澄清透明的肉桂醛微乳,最佳表面活性剂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40(RH40);肉桂醛的最大溶解量是(98.88±0.31)mg/mL;肉桂醛微乳的稳定性良好,在本实验的处理条件下均保持澄清透明;肉桂醛微乳对所选细菌的MIC集中在125μg/mL,对所选真菌的MIC介于16~62μg/mL。结论制备的肉桂醛微乳具有较大的载药量、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好抑菌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8.
肉桂醛和茴香醛抗糠秕孢子菌活性检测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一种纯植物萃取液的杀菌效果及消毒相关性能。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以含有效杀菌成分丁香酚8700mg/L、肉桂醛690mg/L的该植物萃取液原液作用1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以该植物萃取液原液擦拭物体表面作用5min,对物体表面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1.00。将该植物萃取液密封储存于54℃14d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无变化。用该植物萃取液原液浸泡72h,对碳钢、铜有轻度腐蚀,对铝、不锈钢基本无腐蚀。结论该纯植物萃取液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性能稳定,但对部分金属有腐蚀性。  相似文献   
50.
肉桂醛存在下,将吡咯用电解聚合法分别在玻璃和导电胶片表面上形成薄膜,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们的电位-电流特性,发现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在不同的基质表面上所得到的聚合物具有不同形状的图谱,表明用电解聚合法构成复合材料时,基质表面的组成与结构是决定薄膜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