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8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33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12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400篇
预防医学   120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557篇
  1篇
中国医学   2968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533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AP)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其重症病人的死亡率高达20%~30%,一些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也可能诱发药源性AP,因此,如何有效控制AP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当今国内、外重要的研究课题。目的探讨芸香苷(Ru)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血浆TAB2/PGI2(T/P)比值及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雄性Wistar大鼠,体重350—450g。术前禁食12h,自由饮水。按献制备牛磺胆酸钠(STC,Sigma公司)AP模型。于造模前1.5h及0.5h,用药组大鼠分别经后肢内侧皮下注射Ru,3组剂量分别为120,60,30mg/kg。  相似文献   
62.
同步荧光法测定三月泡叶中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根据黄酮类化合物能与Al3+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建立了同步荧光法测定三月泡中总黄酮含量的新方法。方法:用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月泡叶中总黄酮,以芦丁为标样,选择Δλ为40nm,采用同步荧光光度扫描测定三月泡叶中总黄酮含量,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本方法检出限为1.27×10-9mol/L,线性范围在0~3.3087×10-5mol/L之间,线性回归方程:y=4971x+2.0895,相关系数R=0.9989,平均回收率108.7μg/ml,相对标准差(RSD)0.26%。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分析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目的:确定健脾促动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得率、水提液出膏率和总黄酮含量、正丁醇浸出物量为指标,选择挥发油的提取、包合条件及水提液的精制条件。结果:加水10倍量、浸泡3h的挥发油得率高;挥发油包合时其与β-CD的配比为主要影响因素;水提液醇沉浓度为70%时出膏率低而总黄酮含量和正丁醇浸出物含量高。结论:提取挥发油条件为加水10倍量、浸泡3h后提取8h;挥发油包合条件为油:β-CD:水=1:6:100,50℃搅拌2h;水提液的醇沉浓度为70%。  相似文献   
64.
葛根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骨钙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红  黄少华  苏子仁 《新中医》2005,37(2):92-93
目的:观察葛根总黄酮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选取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5组建立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模型,低剂量组予葛根总黄酮水溶液,50mg·kg-1;中剂量组予葛根总黄酮水溶液,100mg·kg-1;高剂量组予葛根总黄酮水溶液,200mg·kg-1;雌激素组予力维爱1.25mg·kg-1;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予蒸馏水灌胃。3月后测定各组大鼠骨重量、骨密度及骨钙含量。结果:葛根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及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大鼠的右股骨重、左股骨骨密度及右股骨骨钙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葛根总黄酮可有效地防治雌性大鼠的骨质疏松,其机理可能与其具有雌激素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65.
黄蜀葵花总黄酮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黄蜀葵花总黄酮 (TFA)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建立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观察TFA对小鼠ECGⅡ导联异常ST段、T波以及心肌含水量 (MWC)、心肌指数 (MI)的影响 ;采用气管挟闭建立小鼠心肌缺氧模型 ,观察TFA对小鼠心脏耐缺氧能力的影响。结果 :TFA可显著改善Iso诱发小鼠ECGⅡ导联异常的ST段和T波 ,抑制MWC及MI的升高 ,明显延长气管挟闭后小鼠心电持续的时间。结论 :TFA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6.
银杏叶总黄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肖海龙  高尔  胡晓丽 《中国药房》2005,16(12):947-949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内、外学者便开始将银杏叶总黄酮(FG)用于扩血管活性研究,并将其初步应用于临床获得了较好疗效.而国内掀起对FG进一步的研究高潮却在近几年.有大量的研究证实,FG不但具有扩血管作用,而且还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清除自由基、抗白血病、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辐射等作用.FG是银杏叶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银杏双黄酮(Gilobetin)、异银杏双黄酮(Isoginkgetin)、白果素(Bilobetin)、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等.现笔者就近几年国内、外有关FG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扼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7.
龙血竭总黄酮对动物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龙血竭总黄酮对大鼠、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扎麻醉犬冠状动脉致心肌缺血,测定缺血范围、心外膜电图及血清CK、LDH、LD浓度。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360、180mg·kg-1龙血竭总黄酮灌胃给药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心电图J点、T波的变化;120、60、30mg·kg-1龙血竭总黄酮十二指肠给药能缩小冠状动脉结扎所致犬心肌缺血梗死范围,降低心电图的ST段比结扎前抬高≥2mv以上的个数(△NST)和心电图的ST段于结扎前抬高的差值(△ΣST);减少血清中CK、LDH、LD释放。结论:龙血竭总黄酮对大鼠、犬急性心肌缺血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淫羊藿总黄酮(EF)对去卵巢大鼠骨骼的影响。方法:4.5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己烯雌酚(DES)组和淫羊藿总黄酮组。己烯雌酚组和淫羊藿总黄酮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去除术后,分别灌喂DES22.5μg·kg-1·d-1、EF300mg·kg-1·d-1,持续90d。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等方法测量胫骨上段和第5腰椎松质骨及胫骨中段皮质骨的动态参数和静态参数,同时测量股骨钙、磷及羟脯氨酸含量,测量子宫湿重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淫羊藿总黄酮可使去卵巢大鼠股骨钙、磷含量增加,胫骨上段的骨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腰椎和胫骨中段皮质骨的变化均不明显,子宫湿重及子宫内膜厚度也无明显变化。结论:淫羊藿总黄酮能有效预防去卵巢大鼠的股骨丢失,但不能有效预防胫骨上段和腰椎松质骨的丢失,对子宫没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69.
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根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其茎叶产量数倍于根,一直被废弃,造成茎叶资源浪费。为了充分利用黄芩资源,本研究所对黄芩茎叶的药化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黄酮是从黄芩茎叶中提取分离出的有效部位,主要成分为野黄芩苷、黄芩苷、白杨素苷、芹菜素苷。前期研究证明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有显著的防治作用[1]、有一定的抗凝和抗氧化作用、对人胎儿和大鼠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4]。本实验采用食饵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1材…  相似文献   
70.
正交优选法筛选荆芥炭炮制的最佳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包贝华  孙磊  丁安伟 《中草药》2005,36(3):370-372
目的 筛选荆芥炭炮制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工艺炮制的荆芥炭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荆芥炭炮制的最佳条件是2 10℃、加热10 m in。结论 重复试验表明,所选的最佳炮制工艺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