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60篇
  免费   817篇
  国内免费   320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315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2297篇
内科学   659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789篇
特种医学   3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500篇
综合类   7304篇
预防医学   1168篇
眼科学   79篇
药学   6046篇
  53篇
中国医学   976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401篇
  2022年   403篇
  2021年   633篇
  2020年   635篇
  2019年   709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626篇
  2016年   625篇
  2015年   724篇
  2014年   1212篇
  2013年   1229篇
  2012年   1473篇
  2011年   1517篇
  2010年   1387篇
  2009年   1312篇
  2008年   1288篇
  2007年   1209篇
  2006年   1084篇
  2005年   942篇
  2004年   757篇
  2003年   670篇
  2002年   613篇
  2001年   469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硫酸镁作为罗哌卡因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用药,对其麻醉效果以及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80例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择期行前臂和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M组),C组患者采用30 ml 0.5%罗哌卡因加1 ml生理盐水,共31 ml麻醉液,M组采用30 ml 0.5%罗哌卡因加150 mg硫酸镁(溶于1 ml生理盐水)配制成31 ml麻醉液。观察两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开始记持续时间,以及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起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均长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地佐辛)使用次数比较:术后未使用镇痛药的患者M组多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使用2次镇痛药的患者数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过1次镇痛药的患者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0 mg硫酸镁作为0.5%罗哌卡因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用药,能够延长其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需求,并不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2.
郭唯行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0):606-607
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方法进行无痛分娩已得到临床普遍认可。本研究将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注入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持续注入,注药后孕妇采取不同的体位,旨在探讨无痛分娩术中行走对产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罗燕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560-563
目的:本研究比较了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奥氮平片用于近期病情加重而需要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方法:在为期6周的双盲研究中,因近期病情加重而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入派利帕酮缓释片组,奥氮平组或安慰组。首先进行2周的单药治疗,随后为4周的联合治疗。靶剂量为药物组的最大推荐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组为9 mg/d或是12 mg/d、奥氮平组为30 mg/d或40 mg/d。主要疗效指标是在2周单药治疗结束时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奥氮平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总分变化均值的差异。结果:帕利哌酮缓释片有77.5%(124/160列)的患者完成全部6周的研究,奥氮平组为66.7%(106/159例),安慰剂组为63.8%(51/80例)。从单药治疗的第5天开始,帕利哌酮缓释片组PANSS总分变化均值的改善即优于奥氮平组(-11.4vs.-8.2),并且一直持续到2周单药治疗结束(-23.4vs,-17.1)。在两周单药治疗结束时,只有帕利哌酮缓释片组的PANSS改善显著优于安慰剂组。虽然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奥氮平组应用联合治疗的情况相似(主要是联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但是在6周的研究终点,帕利哌酮缓释片组的改善要优于奥氮平组。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奥氮平组和安慰剂组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震颤(13.9%,7.5%,50%)、嗜睡(8.9%,11.9%,1.3%),失眠(10.1%、9.4%、11.3%)和头痛(12.0%、75%、13.8%)。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因不良事件而退出的患者6例;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奥氮平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6.3%、10.1%和6.3%。结论:对于近期病情加重而需要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奥氮平相较,帕利哌酮缓释片能够更早、更显著地改善症状,并且无意外的耐受性问题发生。大多数精神分裂患者会多次出现急性发作,且伴有精神行为症状,多次反复住院。院内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的症状迅速缓解,回归社会。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通常需要广泛应用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994.
目前新的局麻药陆续问世,使麻醉医生选择局麻药的范围更为广泛。但各种局麻药均有各自的特点,表现在药物的阻滞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及它的毒性反应上。布比卡因阻滞效果确切、作用时间长,但它的缺点是机体中枢神经和心脏毒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阿立哌唑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9~15岁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的最低标准的患者,应用阿立哌唑治疗,疗程8周,以简明精神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及实验室监测评价安全性。结果阿立哌唑治疗量评价为(15±2.5)mg/d,有效量为93.8%。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6.
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制及应用于临床,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氟罗沙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头孢曲松钠、香丹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为了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及药物的浪费,对此类现象我们进行了查阅资料和实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估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8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行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对照组行无镇痛药物的自然分娩,对两组患者的生产方式、疼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镇痛40 min、分娩后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中能够减轻产妇的宫缩疼痛、降低分娩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母婴健康,在产科工作中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地塞米松配伍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低浓度布比卡因辅以小剂量的地塞米松,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技术(PCEA),进行临床对比研究,评价其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自然临产的初产妇,在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后,分别采用微电脑镇痛泵调控硬膜外腔连续注入0.075%布比卡因+地塞米松(50例,A组);单用0.075%布比卡因(50例,B组);选择相同条件的未用任何麻醉方法者(50例,C组)作对照,观察三组产妇疼痛程度、副作用、产程时间、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比照。结果①镇痛组产痛明显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A组比对照组剖宫产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镇痛组产妇的生命体征、对运动神经的影响、新生儿窒息等情况在镇痛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硬膜外腔连续注入布比卡因加地塞米松或单用布比卡因可达到分娩镇痛的目的;②两种镇痛方法均对母儿无不良影响;③布比卡因配伍地塞米松镇痛效果更好,剖宫产率低,更适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999.
剖宫产术常选用硬膜外麻醉(EA),但存在起效慢、阻滞不够完善、肌松欠理想等缺陷;腰麻(SA)起效快,作用完善,肌松好,但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同时头痛发生率较高。此外,低血压的发生也是剖宫产麻醉中引起关注的问题。腰硬联合麻醉(CSEA)结合了EA和SA的优点,在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0.375% 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使用0.375%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对照组使用0.25%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手术开始前5 min均静脉注射哌替啶50 mg+氟哌利多2.5 mg使患者安静入睡.手术结束前15 min 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 mg+生理盐水 6 mL行单次术后镇痛.观察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时间、阻滞范围、麻醉质量、呼吸抑制程度、不良反应及术后疼痛情况等.结果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范围、麻醉质量、呼吸抑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低血压、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无明显疼痛.结论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都能安全用于胸段硬膜外阻滞,满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麻醉要求.但罗哌卡因有较短的诱导时间和较低的神经及心脏毒性,用于胸段硬膜外阻滞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更具有广泛的安全范围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