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殷菱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3):469-470
超微结构病理学(ultrastructural pathology)[1],主要是指亚细胞病理学,亦称细胞器病理学.即使用电子显微镜技术从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水平来观察和分析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而形成的一门形态学科.  相似文献   
102.
土槿乙酸抗白色念珠菌的敏感性及作用机理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土槿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LAB)对白色念珠菌(caudida albicans)标准菌株C1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经PLAB作用后,白色念珠菌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其作用机制,从而为抗白色念珠菌的中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液体稀释法检测PLAB对白色念珠菌C1a的MIC,透射电镜下观察经不同浓度PLAB作用前后白色念珠菌C1a超微结构的改变,两性霉素B(AmB)为阳性对照药物.结果:PLAB对白色念珠菌C1a的MIC为32 μg/ml.透射电镜观察发现,AmB处理组白色念珠菌C1a形态基本正常,但细胞壁结构疏松,有裂口,细胞膜缺失较严重.胞浆内容物漏出.经PLAB处理组白色念珠菌C1a细胞变形,结构模糊,细胞壁疏松,有裂口,细胞膜连续性破坏,进而破碎成碎片互相融合,细胞器肿胀乃至坏死溶解,甚至胞浆内容物全部漏出呈"空壳"状.结论:PLAB有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可能通过破坏白色念珠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的结构而达到抗真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阐释肾性高血压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机制,观察中药复方对肾性高血压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高血压模型组、中药高、低剂量组。用双肾双夹法建立肾性高血压动物模型,采用光镜、透射电镜技术对脑组织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大脑皮质内大量神经元呈缺血性改变,部分神经元坏死、神经元细胞膜蛋白解聚,胞内细胞器溶解空化,形成软化灶,神经纤维脱髓鞘,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中药高、低剂量组脑神经元超微结构和神经纤维脱髓鞘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变性神经元的线粒体增多,轴突和突轴内的分泌小泡增多。结论:复方中药制剂有恢复脑神经元的功能,减轻脑缺血坏死及微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4.
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的病因病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COS)的睾丸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改变,探讨SCOS的可能病因和病理过程.[方法]对SCOS患者进行不育症的相关检查如精液、周围血激素水平、染色体、睾丸组织活检(光镜、电镜).[结果]本例患者符合SCOS诊断,电镜观察到的生精上皮超微结构异常.[结论]SCOS病因复杂,本例检查结果提示,SCOS由于内外致病因素引起肥大细胞"入侵"曲细精管管壁内,导致细胞器发生超微结构改变,从而引起生精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HCV核心蛋白(CORE)在HCV致病机制中的作用,观察基因1b型不同截短片段CORE在瞬时转染HepG2细胞中亚细胞器的分布状况.方法 将含有增强型绿荧光蛋白(EGFP)的3个基因1b型不同准种HCV和同一准种5个不同截短片段的CORE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EGFF-CORE,瞬时转染HepG2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观察它们在亚细胞的分布状况.结果 基因1b型不同准种CORE的N端1~172氨基酸(腿)主要表达于胞质,含有N端越长表达于胞质内越多,而N端1~58 aa主要表达于核内,而59~126 aa及127~172 aa胞质和核内均有表达.结论 不同区段CORE在细胞内亚细胞器的表达部位不同,与其在致病机制中功能的发挥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confocallaserscanningmicroscope,CLSM)是上世纪 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先进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分析仪器。它在荧光显微镜成像基础上加装了激光扫描装置 ,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 ,把光学成像的分辨率提高了 30 %~ 4 0 % ,是光学显微镜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它通过其独特的成像原理和技术[1] ,使用紫外线或可见光激发荧光探针 ,不仅可观察固定的细胞、组织切片 ,还可以对活细胞的结构、分子、离子等进行实时动态观察和检测 ,在亚细胞水平上观察诸如Ca2 + ,pH值 ,膜电位等生理信号及…  相似文献   
107.
细胞器有其特殊的功能,且同时细胞器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通过相互协调来完成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细胞器的相互作用通常发生在膜接触位点(membrane contact sites,MCSs),其中以膜性细胞器内质网最为核心,膜接触位点上特定的束缚蛋白与细胞器膜结合,各种蛋白质复合物协同工作,执行特定的功能,例如脂质转运、Ca2+的转移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膜接触位点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细胞器中的关键作用研究,主要关注内质网与质膜、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之间的连接,以及膜接触位点上的关键蛋白与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8.
综述了生物组织细胞三维重建技术的方法,重点讨论了连续超薄切片的三维重建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 CI)高发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这一重型脑血管疾病。随着外科治疗发展,SAH病死率已获得有效控制,SAH CI越发引起关注。针刺疗法可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CI亦有确切效果。相关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异常是SAH CI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系统分析SAH CI过程中凋亡相关通路,并详细论述针刺干预细胞凋亡的机制。由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看来,针刺能调节B淋巴细胞瘤-2(B cell lymphoma-2, 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9,Caspase-9)等表达,控制Caspase级联反应以及非Caspase依赖凋亡过程。于内质网途径来说,针刺疗法可调控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葡萄糖调节蛋白78、Caspase-12等的活性,制约过度内质网应激。就死亡受体途径而言,针刺能够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与其受体结合引起...  相似文献   
110.
线粒体是机体保持功能正常及结构完整的能量枢纽,线粒体融合蛋白在维持线粒体正常生物学功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不断发展,给人类及畜牧业带来福音的同时,研究哺乳动物生殖繁衍机制的科学探索不断深入,打破了长久以来生物的自然选择,更实现了物种控制性优胜劣汰。卵母细胞作为ART的重要组分,其质量及发育潜能倍受学者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