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上海市崇明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上海市崇明垃圾中转站的工程设计。这是我国首例采用竖直式压缩中转工艺的中转站。通过分析比较,认为竖直式垃圾压缩工艺在工艺技术上和运行费用上,较其它工艺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一种用于矫正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阻生的专用矫正器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根据矫正此类畸形所需的力学体系设计一种专用矫正器——环框式磨牙竖直器。该矫正器主要由以下3个部分构成:双侧基牙带环、舌侧弓、带结扎丝栓结区的环框。使用时将环框式磨牙竖直器用粘结剂粘固就位在患者的下牙列上。然后在近中倾斜阻生的下第二磨牙牙冠的适当位置上粘结牵引钮。在该牵引钮与竖直器的拉钩之间放置弹性链圈进行牵引,牵引力约200 g,每2周更换1次弹性链圈直至患牙被扶正。选择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阻生的病例共7列,其中双侧下第二磨牙近中倾斜阻生5例,单侧下第二磨牙近中倾斜阻生2例。分别制作并戴用环框式磨牙竖直器进行矫正。结果:所有病例的患牙都获得了扶正,平均疗程4个月,未出现支抗丧失的情况。结论:环框式磨牙竖直器可以高效地矫正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阻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微螺钉种植体在竖直磨牙矫治中的支抗应用,同时与传统方法中的“T”型曲竖直磨牙相比较。方法:10例单侧或双侧缺失下颌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远中磨牙前倾的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竖直向前倾斜的磨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丝上作“T”型曲的方法竖直前倾磨牙,通过倾斜磨牙竖直疗程来判断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种方法均能竖直倾斜磨牙。实验组竖直疗程为5.2个月,对照组平均疗程为6.8个月,两组间无差异。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是一种舒适、稳定、有效的竖直磨牙的支抗形式,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方丝上作“T”型曲竖直磨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用片段弓联合微种植体支抗直立倾斜磨牙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4例(28颗)邻牙缺失磨牙近中倾斜的患者,使用片段弓联合微种植体支抗直立倾斜磨牙,通过模型测量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一磨牙磨牙水平移位(1.92±0.98) mm,近中倾斜角减小(20.67±5.14)°;第二磨牙水平移位(2.60± 1.09) mm,近中倾斜角减小(25.36±6.57)°,均有明显的竖直效果.结论 片段弓联合微种植体支抗直立倾斜磨牙是一种简便、舒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种植体复合矫治力系统竖直倾斜磨牙的影响.方法 对上颌第二恒磨牙向近中、颊侧倾斜的干燥头颅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上颌第二恒磨牙及其牙周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观察计算机模拟微种植体位于不同位置、施加不同的远中向力和根颊向力偶矩时磨牙牙周膜的位移.结果 当微种植体位于第二恒磨牙近中颊侧牙槽骨,进行力学加载时,磨牙产生向远中倾斜、腭侧旋转的趋势;位于近中(牙合)面和近中腭侧牙槽骨,进行力学加载时,磨牙均产生向远中倾斜、颊侧旋转的趋势.结论 合理运用复合矫治力系统可以更有效地竖直倾斜磨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片段弓开大曲对近中倾倒的下颌第三磨牙进行直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共12颗)下颌第三磨牙近中前倾患者,使用随形片段弓末端的开大曲对近中倾倒的第三磨牙远中端施加后推力,从而竖直第三磨牙,通过头影测量和X线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12颗第三磨牙水平移位(6.75±3.48)mm,垂直移位(4.07±1.73)mm,近中倾斜角增加30.61°±8.36°。未见牙根吸收。结论:运用片段弓开大曲竖直近中倾倒的下颌第三磨牙是一种简便、舒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上前牙及上牙槽骨严重前突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上前牙及上牙槽骨严重前突的疗效及稳定性.方法:选择双颌前突成年患者28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8~35岁.术前正畸完成后,Le Fort Ⅰ型截骨术联合上颌骨前段截骨术将上牙槽骨-上前牙整体怪直并后退,术后正畸调整咬合关系.拍摄治疗前、术前正畸完成、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治疗后5个月时间点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量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减小(11.77±9.9)°(P<0.001),上牙槽骨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减小(6.24±3.9)°(P<0.001),上下中切牙长轴交角增大(19.4±8.6)°(P<0.001),上中切牙突度减小(6.62±2.2)mm(P<0.001),露齿减少(3.82±3.6)mm(P<0.001).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变化不大(P>0.05).软组织表现为鼻唇角增大,上、下唇后移及颏前点前移.术后各阶段测量指标无明显变化,手术效果稳定.结论: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可有效改正上前牙及上牙槽骨严重前突、改善露龈,维持牙根唇侧有足够的牙槽骨厚度,治疗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根据巨乳缩小术的手术原则,探讨一种既能保证乳房血供和功能,又能保持良好乳房外观的手术方式,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共10例乳房肥大症患者,采用竖直切口结合内上蒂法行乳房缩小术.根据术前设计,去除内上蒂表皮,形成腺体蒂,再切除外下象限多余的皮肤及腺体,重塑乳房形态.结果 术后无皮肤坏死、脂肪液化、乳头乳晕感觉减退、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患者对术后乳房外观形态及功能均表示满意,能接受术后瘢痕.结论 竖直切口内上蒂巨乳缩小术操作简单、安全,对轻、中度,特别是中度乳房肥大患者特别适用,术后和远期均能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柳杨  韩翔 《口腔医学》2012,32(11):656-659
目的 介绍2种竖直下颌前倾第二磨牙的正畸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 选择12例下颌第二磨牙前倾阻生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共16颗前倾阻生的下颌第二磨牙。按照随机化原则分成2组,每组8颗磨牙。A组采用下颌第一磨牙带环焊支架的方法,通过橡皮链连接支架与下颌第二磨牙牙合面上粘结的舌侧扣,控制力值在2.5~3.0 N,拉第二磨牙向远中直至完全竖直;B组采用下颌第一磨牙带环焊双曲或三曲推簧的方法,将推簧放置于下颌第二磨牙牙合面粘结的舌侧扣的近中,推第二磨牙向远中直至完全竖直,力值与A组相同。对2种方法矫治时间的差别及矫治结束后第二磨牙近中牙槽嵴的改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A组8颗前倾阻生的下颌第二磨牙完全直立所需的矫治时间为4.5~8.4个月,平均6.3个月,B组为6.5~11.5个月,平均8.5个月,2组数据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A组下颌第二磨牙完全直立后近中牙槽嵴高度增加的平均值为4.8 mm,B组为5.0 mm,2组比较P>0.5。 结论 2种矫治方法都成功地竖直了前倾阻生的下颌第二磨牙,并且使第二磨牙的近中牙槽嵴高度增加,A组的方法矫治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临床竖直振动环境中输注泵(输液泵和注射泵)的瞬时流速稳定性和平均流速精准度,研究输注泵在竖直振动环境中流速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用振动摇床模拟稳定(0 m/s2)、轻度振动(5 m/s2)、中度振动(10 m/s2)和重度振动(20 m/s2)等4种竖直振动环境,分别用瞬时流速的合格率和平均流速的误差率对Mindray输注泵的稳定性和精准度进行描述,通过比较不同振动环境中的输注泵的性能找出两者的差异。结果 在稳定和轻度振动实验条件下,Mindray输注泵流速的稳定性和精准度能保持良好的性能。随着振动强度的增大,Mindray注射泵瞬时流速的稳定性和平均流速的精准度呈显著下降,然而,对Mindray输液泵流速的影响较小。结论 在中度竖直振动强度以上的环境中,Mindray输液泵流速的稳定性和精准度优于注射泵。因此,在竖直振动环境中,使用Mindray输液泵进行静脉注射更有利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