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2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570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228篇
口腔科学   281篇
临床医学   1506篇
内科学   208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74篇
特种医学   3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07篇
综合类   1781篇
预防医学   310篇
眼科学   149篇
药学   686篇
  11篇
中国医学   1346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469篇
  2011年   547篇
  2010年   561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649篇
  2007年   657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579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436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目的研究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电极移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研究113例帕金森病DBS术中及术后程控时的深部电极与预置靶点的差异.结果发生电极移位5例,其中术中发生2例;3例术中刺激效果满意,电极未发生移位,但术后4周程控时达不到满意效果,复查头颅MRI示脑深部电极移位,2例比原定位置深4 mm,1例比原定位置深6 mm.结论植入的刺激电极在颅内移位是影响DBS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可造成某些病人术中刺激效果好,但一段时间后疗效差的现象,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72.
Objective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 in young adults comprise a distinet fracture pattern that is diffficuh to manage and associated with a high frequency of post-traumatic arthritis.Restoration of articular congruency and alig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outcome.Methods In this study we prospectively re- viewed the results of 21 consecutive cases of dorsally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after failing to achieve articular congruency with closed reduction.Results 3 patients were lost to follow-up.For the rest of 18 patients,follow-up time ranges from 18 to 75 weeks the fractures had healed with highly satisfactory radiographic and functional results.The final volar tilt averaged 4.9°;radial inclination 23.9°;radial length 14mm;and articular incongruity,0.1 mm.Wrist motion at final follow-up examination aver- aged flexion 62°,extension 60°,radial deviation 16°,ulnar deviation 27°,pronation 77°and supination 74°.Grip strength averaged 83% of the uninjured side.The overall outcome of 18 patients(94.4%)had a good or excellent result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of Gartland and Werley and 18 patients(72.2%)had a good result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system of Green and O'Brien at the most recent evaluation.The only complication in this series was a superficial pin tract infection,which was rapidly resolved with removal of pins at 5th week of external fixation. Conclusion Thus restoration of articular congruency and alignment is possible with minimal complication using modern non-angular stable methods of internal fixation.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损伤膈神经移位术对青壮年患者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例接受膈神经移位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10 d)进行肺功能指标的比较,同时定期进行门诊随访,观察呼吸系统自觉症状程度.结果13例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氧不足症状,16例全部出现一侧膈肌抬高,术后第10天肺活量(VC)、肺活量预计值百分数(VC%)分别比术前减少37.98%和26.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vc=11.532、tvc%=0,P<0.01).其它项目如残气量(RV)较术前轻度下降,肺总量(TLC)下降值达到术前肺总量的36.49%,残气量/肺总量比值(RV/TLC%)较术前上升了4.75%,上述各指标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术前比基本无改变,但其差值有统计学意义.膈神经移位右侧(10例)与左侧(6例)术前、术后肺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8个月~2年,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结论膈神经移位术后对青壮年患者肺容量有较大的丧失,肺通气功能减弱和小气道阻力增加,但其丧失程度在机体自身代偿耐受范围内,不会导致急剧发生的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建议对右侧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患者,术前进行严格的肺、心功能检查,避免发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4.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移位锁骨骨折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5.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针灸理疗科是常见病,我院大多采用手法拉压复位加中西医结合疗法。该疗法是目前非手术疗法中疗效最显著且安全可靠的一种科学方法。优点是治疗时无痛苦或痛苦较小。病人易于接受。其治疗目的是纠正偏歪的椎体与椎体之间软组织关系,改变过度的组织移位。缓解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对腰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从而达到治愈。手法拉压复位后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疗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妥当的护理措施在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6.
本文叙述了近年来我院开展的股二头肌长头与半腱或半膜肌移位治疗股四头肌瘫的治疗体会。从解剖上阐明股二头肌的长短头各有其独立的血供系统和神经支配:功脉灌注证明二头血供不同,长头由胫神经支配而短头由腓总神经支配。手术设计合理亦简化了手术操作,经临床应用及观察并发症少,随访2年效果好,优于膕绳肌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针刺、针刺配合闽东草药山冬瓜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两组,75例采用针刺治疗,另75例采用针刺配合山冬瓜根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率82.7%,针药组有效率94.7%,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组疗效优于针刺组,说明山冬瓜根能促进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78.
猪门静脉回流阻断模型内毒素的移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拟在猪的肠血管阻断模型中探讨门静脉回流阻断肠淤血可能造成的内毒素移位和肿瘤坏死因子释放。【方法】采用种群相近体质量22~25kg雌性小猪8只,无感染症状。分离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分别阻断、然后开放各60min.观察血压、心率,阻断前和开放60min各取回肠末端小肠全层行光镜、电镜检查,测定门、颈静脉血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阻断后,肠淤血、水肿,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光镜检查表明实验后肠粘膜和腺体明显损伤,电镜检查表明细胞超微结构轻微异常。阻断前后的血内毒素、TNF—α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肠静脉回流阻断60min引起的肠道淤血可导致肠粘膜屏障损伤。②在60min内肠淤血性的损伤不会引起肠腔内内毒素的大量移位及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79.
背景:虽然椎间cage已被广泛应用,但关于人类脊柱cage内所含组织的组织学资料却很少报道。本文旨在描述从人体取出的、临床失败的椎间cage内容物,以及关于cage内植骨类型对骨质存活的影响。方法:对78枚取自48例患者体内的cage进行分析:其中碳纤维cage8枚,金属螺纹cage70枚。有植骨资料的67枚cage中,56枚为单纯移植自体骨,6枚为局部自体骨加脱矿物质骨基质植骨,4枚为同种异体骨植骨,1枚单纯脱矿物质骨基质植骨。导致取出cage的原因包括融合不良、cage位置不良或术后移位、脊柱损伤(融合节段的压缩骨折)、腰痛、进行性椎关节退变强直、神经根受压和(或)感染。cage置入时间平均为22个月。对每个包埋在cage中心的部分进行不脱钙切片观察,对被存活骨、坏死骨、纤维软骨、透明软骨、纤维组织及移植替代物所占据的邻近区域进行直观评估。碎屑微粒通过半定量的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在78枚中有71枚cage内容物显示有组织学存活的骨组织,有血管长人证据,说明移植骨已融合。存活骨所占的区域范围平均为44%(范围,0%~80%)。虽然有些cage中有相对较大的皮质植骨块,但仅有微弱的新骨形成迹象。在这些cage中,纤维软骨成分占50%。失败cage的植骨块间存在小的纤维软骨缝隙,提示cage松动。另外,78枚中有31枚cage发现植骨区域内有≥5%的范围被透明软骨占据,这可能是来源于椎体终板或小关节面。结论:本研究并非检验cage及植骨的效果,而是通过研究透明软骨及纤维软骨在这些失败病例中的发生率,来说明植骨及植骨部位的准备对最大限度地提高植入骨融合的重要性: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系列病例(没有,或历史,对照组)]。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80.
掌背动脉蒂逆行掌骨瓣移位治疗指骨骨折不连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设计以掌背动脉为蒂的逆行掌骨瓣移位,对12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发现手的掌背动脉在指蹼处与指革侧总动脉有恒定的吻合支.并发出1~3条小分支至2~5掌骨基底部.临床应用掌背动脉蒂逆行掌骨瓣移位治疗指骨骨折不连接6例,掌骨瓣最大1.2cm×0.5cm×0.5cm,最小0.7cm×0.5cm×0.5cm。指骨均在2.5~3个月内骨性愈合,经术后8~10个月随访,按TAM标准评价,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0%.本术式提供有血运的活骨,加速骨折愈合,为治疗指骨骨折不连接提供了一个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