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4篇
  免费   931篇
  国内免费   525篇
耳鼻咽喉   300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43篇
口腔科学   1162篇
临床医学   682篇
内科学   279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2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8篇
综合类   3197篇
预防医学   520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1905篇
  5篇
中国医学   5513篇
肿瘤学   303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342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347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508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797篇
  2010年   751篇
  2009年   729篇
  2008年   879篇
  2007年   724篇
  2006年   604篇
  2005年   660篇
  2004年   543篇
  2003年   592篇
  2002年   475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370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265篇
  1996年   269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6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在中期舌体鳞癌治疗中的价值,以及影响中期舌体鳞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999年12月间首次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住院治疗的符合条件的cTNM中期(Ⅱ、Ⅲ期,T2-3NO或T1-3N1)舌体鳞癌患者122例.单纯手术69例,诱导化疗后手术治疗53例,其中顺铂+5-氟尿嘧啶+博来霉素A5(简称PBF方案)诱导化疗17例,博来霉素A5单药诱导化疗36例.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随访时间为7~177个月,平均随访(79.9±49.8)个月(-x±s),死亡45例(包括5例失访),失访率4.1%,存活77例中66例随访5年以上.全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9.4%、69.0%,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7%、66.3%;单纯手术组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73.1%,PBF方案组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70.1%,博来霉素单药诱导化疗后手术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61.1%,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P=0.8106);单纯手术、PBF诱导化疗后手术、博来霉素诱导化疗后手术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0.4%、41.2%和38.9%;单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未见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χ2=1.148,P=0.563)和远处转移率(χ2=2.305,P=0.316);多因素分析显示舌癌复发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舌癌复发是影响中期舌体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诱导化疗未见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PBF方案和博来霉素单药方案对舌体鳞癌的诱导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患者舌腭关系分型与舌后区上呼吸道狭窄的关系。方法经多道睡眠监测确诊的OSAHS患者共100例,采用螺旋CT对上呼吸道进行连续扫描,对舌后区呼吸道各参数进行测量,对比研究不同Friedman舌腭关系分型组间舌后区呼吸道各测量参数和舌后区呼吸道狭窄发生率的差别,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舌腭关系分型的因素。结果不同舌腭关系分型的OSAHS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从舌腭关系I型到Ⅳ型,舌后区呼吸道截面积和内径逐渐缩小,舌体长度和舌截面积逐渐增加,舌后区呼吸道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增高,Ⅰ型到Ⅳ型患者组中发生舌后区呼吸道狭窄的比率分别为0/25、3/39、7/22、1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影响舌腭关系分型最显著因素为舌后区呼吸道截面积,偏回归系数为-0.39,复相关系数为-0.545。结论舌腭关系分型与舌后区呼吸道狭窄有明显相关关系,临床可以通过对舌腭关系分型的观察来初步判断舌后区呼吸道状态。  相似文献   
993.
122例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的特点,提高颈部肿块术前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手术的盲目性和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收治的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122例。结果:资料表明,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以先天性来源肿块最为多见,共84例,其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舌管囊肿;其次是感染性肿块30例,其中颌下腺囊肿25例;肿瘤来源最少见,共8例。主要根据肿块发生时间的长短,肿块的位置,颈部囊性肿块特异性表现和辅助检查来进行术前诊断。发现肿块的位置没有特殊性。根据某些肿块特征性的体征和穿刺检查,可明确诊断。结论:对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术前尽可能的明确诊断能有效地减少手术盲目性,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4.
患儿,男,出生20天。因反复呼吸困难,呛奶半月余,加重1天入院。患儿呼吸困难为吸气性,仰卧时加重。系G1P1孕40周,在当地医院经产道分娩出生,无产时窒息抢救史,Apgar评分10分。父母非近亲婚配,农民,母孕期体健,否认用药及疾病史,家庭中无类似疾病。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对患者乳腺增生组织体表红外辐射强度与舌面红外辐射强度相关性的分析研究,建立乳腺增生病中医舌诊红外辐射强度辅助诊断指标。方法:采用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PHE-201型体表红外光谱仪分别检测20例肝郁痰凝型和16例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患者乳腺增生组织体表及舌面红外辐射强度。采用直线相关检验方法分析患者乳腺增生组织体表红外辐射强度与舌面红外辐射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肝郁痰凝型和冲任失调型患者乳腺增生组织体表红外辐射强度与自身舌面不同检测点红外辐射强度成正相关的波段分别有127个和71个,占总波段数的83.55%和46.71%。结论:舌面红外辐射强度可以作为乳腺增生病中医舌诊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96.
毛秀才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秀才的根、茎、叶、花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鉴定,找出毛秀才的根、茎、叶、花的主要特征。为开发研究该药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以人舌鳞状细胞癌角蛋白组群为抗原,制备了抗舌鳞癌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对单抗的特异性进行鉴定和免疫组织定位。方法:提取和纯化的舌鳞癌角蛋白免疫小鼠,建立了五株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免疫组化方法对18例口腔鳞癌病例进行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共获得5株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Lck1-5,免疫鉴定Lck1、Lck3、Lck4、Lck5都可在癌组织及癌转移淋巴结中部分表达,表达阳性细胞位于癌巢中的癌细胞胞浆中。其中以Lck4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高。结论:成功进行了舌鳞癌角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其中Lck4敏感度、特异度最高。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中抗HBV活性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分离,制备HPLC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用ELISA法对各化合物进行抗HBV活性检测。结果从空心莲子草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Ⅰ)、3-O-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苷(oleanolic acid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Ⅱ)、齐墩果酸-28-O-B-D-吡喃葡萄糖苷(oleanolic acid 28-O-B-D-glucopyranoside,Ⅲ)、竹节参苷Ⅳa甲酯(chikusetsusaponin Ⅳ amethylester,Ⅳ)、4,5-dihydroblumenol(Ⅴ)、N-trans-feruloyl3-methyldopamine(Ⅵ)、N-trans-feruloyl tyramine(Ⅶ)、3β-羟基豆甾-5-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en-7-one,Ⅷ)、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Ⅸ)、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Ⅹ)。抗HBV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Ⅰ~Ⅲ,Ⅴ~Ⅶ具有明显的抗HBV活性,化合物Ⅱ和Ⅴ在50LgmL给药剂量时对HBV-DNA克隆转染的人肝癌细胞HepG2-2.2.15的抑制率分别为85.38%和87.37%。结论化合物Ⅳ~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阿魏酰胺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结构类型,化合物Ⅱ和Ⅴ具有较强的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大陆发现罕见全身性台湾孔头舌虫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3岁,浙江省富阳市人。因“反复腹痛、腹泻,进行性消瘦半年,腹痛加剧二天”于2006年2月8日来我院就诊,拟诊“腹痛待查”收住入院。患者近半年来反复腹痛,呈上腹部阵发性疾病,能忍受,与进食无关,同时伴有黑糊便,  相似文献   
1000.
黄酮类化学成分是泽兰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以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类型为主,主要具有抗肿瘤、杀虫、抗SARS病毒、抗菌等作用。综述了泽兰属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