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6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究清热利胆汤治疗胆汁瘀积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清热利胆汤和胆汁瘀积性肝损伤相关的核心靶点,构建基于活性成分与疾病共同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genesand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方法验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作用。采用胆管结扎方法建立胆汁瘀积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给予思美泰及清热利胆汤进行干预,考察各组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以及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和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考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考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RKCA)、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protooncogene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1,RAF1)、双特异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dual specificity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2K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m RNA表达情况。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清热利胆汤可能通过作用于PRKCA、RAF1、MAP2K1和MAPK1靶点,参与MAPK信号通路,从而治疗胆汁瘀积性肝损伤;原花青素B2与MAP2K1、槲皮素与MAPK1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与模型组比较,清热利胆汤组大鼠血清中ALT活性和TBA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改善;肝脏组织中PRKCA、MAP2K1和MAPK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RAF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清热利胆汤能够通过调控PRKCA、RAF1、MAP2K1和MAPK1,从而治疗胆汁瘀积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 (ICP)妇女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变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测定 3 6例ICP妇女血清及胎儿脐静脉血清EGF浓度 ,并与正常妊娠妇女 3 5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ICP组孕妇血清EGF浓度及胎儿脐静脉血清EGF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ICP组胎儿脐静脉血中EGF浓度有随胎儿体重降低而下降的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ICP组及对照组孕妇血清EGF水平与胎儿脐静脉血清EGF水平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ICP妇女所发生的IUGR与孕妇血清及胎儿血中EGF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方法:对本院近3年发生的311例ICP病例分治疗组(171例)和未治组(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明显少于未治组。结论:对ICP的早期诊断、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也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敏  车宇光 《疑难病杂志》2007,6(2):105-106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伴门脉炎症性改变,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近年来,随着抗线粒体抗体(AMA)检测的开展,发现的早期病例逐渐增多,PB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1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探讨PB  相似文献   
26.
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瘀积—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木文对输精管结扎后的“附睾瘀积”进行了系统研究。选用金黄地鼠为实验动物,结扎组84只,对照组76只。采用微穿刺、微量分析方法证实扎管后附睾功能受损。组织学检查示附睾管扩张,间质充血,有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临床收集49例病人,39例微波治疗,10例手术,效果优良。采用B超、C超、MRI观察瘀积附睾,发现附睾瘀积多位于附睾尾部。人类标本的光镜及电镜检查证实,附睾瘀积的病理实质是附睾对外渗精子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本文根据研究资料,阐明了附睾瘀积的发生机制,提出了防治方法,并定名为“附睾瘀积综合征”。  相似文献   
27.
丹参注射液在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中的治疗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在治疗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中的机制。方法:采集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血清,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模拟其宫内环境,不同含量(1,2,4,8 g.L-1)的丹参注射液进行干预,MTT法检测内皮细胞的活力,ELISA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内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丹参注射液治疗组能使脐静脉内皮细胞活力增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分泌可溶性和膜结合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增加,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以8 g.L-1的作用最佳。结论:丹参注射液对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血清刺激后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8.
一氧化氮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并胎儿窘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与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ICP)并胎儿窘迫(胎窘)的关系。方法 采用硝酸根还原酶与Griess反应相结合的方法,测定4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晚孕组)、36例无胎窘ICP孕妇(ICP组)、33例ICP并胎窘(胎窘组)孕妇静脉血及脐血中NO代谢产物亚硝酸基/硝酸基(NO2-/NO3-)进行测定。结果 胎窘组母血NO2- /NO3-含量显著低于另两组(P <0.01);胎窘组脐血NO2-/NO3-水平显著低于晚孕组及ICP组(P<0.01);脐血NO2-/NO3-水平与pH、PO2呈显著正相关,与PCO2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NO含量的降低是导致ICP患儿发生胎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黄明春 《右江医学》2008,36(3):299-300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妊娠过程中的变化。方法用酶法定量检测正常孕妇200例(研究组)与健康非妊娠妇女30例(对照组)血清中TBA浓度。结果对照组和妊娠早期组、后期组血清TBA值分别为1.1±0.8μmol/L和2.4±1.4μmol/L、5.6±4.4μmol/L;妊娠早期和晚期孕妇血清中TBA水平都比非妊娠组升高(P<0.01),而且妊娠晚期组比早期组孕妇血清中TBA水平也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TBA在妊娠过程中持续升高,孕妇在妊娠时就有潜在发生妊娠性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的危险。  相似文献   
30.
目的提高对ICP的认识,了解ICP的处理及对围产儿的危害。方法对47例ICP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95.7%的病人以全身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血胆汁酸水平与羊水污染率成正比,对围产儿的相关损害中,以早产为首位。结论加强对ICP的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对嗣产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