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56篇
  免费   7951篇
  国内免费   6655篇
耳鼻咽喉   1416篇
儿科学   1872篇
妇产科学   1108篇
基础医学   11262篇
口腔科学   766篇
临床医学   28841篇
内科学   18252篇
皮肤病学   1586篇
神经病学   3101篇
特种医学   44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1篇
外科学   8184篇
综合类   54105篇
预防医学   15764篇
眼科学   1213篇
药学   22304篇
  191篇
中国医学   9671篇
肿瘤学   5200篇
  2024年   855篇
  2023年   3378篇
  2022年   2930篇
  2021年   4025篇
  2020年   3911篇
  2019年   4220篇
  2018年   2082篇
  2017年   3674篇
  2016年   4206篇
  2015年   4770篇
  2014年   7442篇
  2013年   7527篇
  2012年   9676篇
  2011年   10467篇
  2010年   9739篇
  2009年   9662篇
  2008年   10362篇
  2007年   9807篇
  2006年   9337篇
  2005年   9828篇
  2004年   8314篇
  2003年   7839篇
  2002年   6477篇
  2001年   5862篇
  2000年   4525篇
  1999年   4015篇
  1998年   3665篇
  1997年   3419篇
  1996年   3159篇
  1995年   2994篇
  1994年   2505篇
  1993年   1873篇
  1992年   1657篇
  1991年   1467篇
  1990年   1303篇
  1989年   1244篇
  1988年   475篇
  1987年   309篇
  1986年   252篇
  1985年   141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对在手术过程中向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炭对于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每组甲状腺良性肿瘤及甲状腺癌患者各10例共计20例。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患者则采用注射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数量、术后甲状旁腺误切率以及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衰退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并未出现甲状旁腺误切的现象,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甲状旁腺误切的概率为10%,两组患者误切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衰退的概率也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过程中,向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炭,能够有效对淋巴结进行染色示踪,同时显露并且有效保护甲状旁腺,降低手术过程中对甲状旁腺的损伤,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2.
蒋巍  孙育民  李颖  王蓓  薛元媛  王骏 《心脏杂志》2015,27(2):249-250
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因"四肢近端肌肉无力9个月,加剧1周"于2013年9月22日入院。患者于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肌肉无力,以近端肌力减退为主,主要表现为上楼梯费力,提重物困难,易疲劳,尚可参加工作,无发热、皮疹、肌痛、感觉异常等,无明显晨轻暮重的波动现象,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劳动耐量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下  相似文献   
83.
妊娠期母体甲状腺功能异常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可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高。目前研究对象多为单胎妊娠,针对双胎孕妇甲状腺功能的研究较少。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双胎妊娠发生率逐年升高。已有研究发现,双胎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孕妇较单胎妊娠更易出现流产、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因此妊娠期双胎孕妇甲状腺功能的监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4.
《中国药房》2019,(4):518-522
目的:分离、鉴定黄皮种子中香豆素类化合物,并研究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反相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黄皮种子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氢谱(1H-NMR)、碳谱(13C-NMR)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以阿卡波糖、阿维菌素为阳性对照,采用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和贝曼漏斗法分别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考察。结果:从黄皮种子中共分离鉴定出7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为7-羟基香豆素(Ⅰ)、黄皮呋喃香豆精(Ⅱ)、Lansiumarin-C(Ⅲ)、Claucoumarin A(Ⅳ)、ClausenalansiminA(Ⅴ)、(E,E)-8-(7-羟基-3,7-二甲基-2,5-二烯基)补骨脂(Ⅵ)、Dihydroindicolactone(Ⅶ)。在质量浓度为0.25 mg/mL时,化合物Ⅰ、Ⅲ、Ⅴ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分别为(32.4±1.9)%、(37.1±6.0)%、(39.5±1.1)%;在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化合物Ⅰ、Ⅳ的线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0.5%、47.9%。结论:香豆素类化合物Ⅰ、Ⅲ、Ⅴ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Ⅰ、Ⅳ具有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其中,化合物Ⅲ、Ⅴ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Ⅳ的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均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5.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196-198
目的研究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应用效果,分析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8年8月本院及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70例,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甲状腺切除手术)和观察组(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各35例。将两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情况、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切口长度更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VA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安全有效,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6.
87.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284-287
目的探讨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筛查与确证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7月本中心进行无偿献血的1 071 489例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为实验材料,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血液样本进行抗-HIV检查,使用ELISA试剂盒对样本进行检验,如有试剂显示为阳性则将此样本记录为筛查结果为抗-HIV为阳性的样本,再使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法)对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样本进行确证。结果在1 071 489份样本中有266份样本被初次筛选为抗-HIV阳性,通过确认检查其中有250例确认为抗-HIV阳性,筛查为抗-HIV阳性的概率为0.025%(266/1 071 489),确证为抗-HIV阳性的概率为0.023%(250/1 071 489)。这250例HIV感染者对自己的感染情况未知,后续调查分析这250例感染者中有174例为异性传播,76例为同性传播。结论血站应该建立完善的抗-HIV筛查与确证机制,提高筛选的准确率,提高血液的质量,加强对公众的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力度,增加民众对艾滋病的检查意识。  相似文献   
88.
89.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142-14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诱导痰中肺炎支原体核酸阳性的分布特性,为该病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进行诊断的疑似MPP患儿480例,采集诱导痰,检测患者诱导痰中MP-DNA,检测IgM抗体。结果男性患儿MP-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个年龄段患儿的MP-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具体表现为4~7岁患儿MP-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0~3岁患儿和8~12岁患儿。不同月份患儿的MP-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具体表现为7~9月份患儿MP-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10~12月份、1~3月份和4~6月份。MP-DNA与IP-IgM检测结果高度一致。结论肺炎支原体核酸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较好,能够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究附子理中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内毒素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观察组。采用腹主动脉取血法,收集血液后离心取上清,通过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鲎合成基质显色法检测内毒素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内CD14表达水平,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与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水平显著提高,且在第12~24周内持续维持较高水平;附子理中汤观察组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正常组大鼠肝脏TNF-α mRNA未见其表达,模型组TLR4和TNF-α 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汤观察组TLR4和TNF-α mRNA显著低于模型组,但仍高于正常组TLR4和TNF-α mRNA表达;正常组只有少量细胞能够表达CD1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在第12~24周内,CD14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持续升高,在24周时略有降低,而附子理中汤观察组CD14表达的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减少。结论:附子理中汤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内毒素及其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