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0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治病必求其本。“本”即阴阳。对虚寒性疾病,笔者在临床上遵循《内经》“以热治寒,劳者温之”的原则,以温阳为主法,喜重用附子、干姜、肉桂,临床疗效显著。兹举例如下。1骨质疏松症案患者女性,51岁。因全身四肢关节间歇性疼痛12年就诊。自诉于劳累后出现关节疼痛,MR及CT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查雌激素低,但因口服雌激素后出现胸闷、心悸而停药。曾予六味地黄汤加减未效。刻下:四肢大关节酸痛,面色白,精神疲倦,稍畏寒,口渴喜热饮,小便色白。舌质淡红,苔白而润,脉沉细无力。已绝经。辨证为少阴虚寒,拟温肾补阳为法,…  相似文献   
22.
温阳法是临床常用治法之一从温阳散寒、扶阳益阴、温阳化瘀、寒温并用、温阳化湿等方面介绍温阳法治疗多种皮肤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23.
<正>子宫肌瘤是来源于子宫平滑肌细胞的良性肿瘤,医家多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瘀血阻滞,治疗以活血化瘀消癥为主,然而治疗效果依然欠佳。笔者认为,子宫肌瘤的病机当以阴乘阳位为核心,治疗应拨阴扶阳,重视应用温阳之法。故尝试以温阳法治疗子宫肌瘤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胃癌病变在胃,关乎脾,涉及气血阴阳。脾与胃生理上经络连属,互为表里,病理上相互影响;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以往对胃癌的治疗更多关注正虚、毒结、气虚等,但在临床实践发现不少患者存在阳气不足。阳气乃生命之根基,肿瘤的形成与阳气的虚衰密不可分,故温阳法在胃癌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温阳法治疗胃癌须标本兼顾,辨证与辨病论治结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5.
王芳芳 《国医论坛》2014,29(1):15-17
三焦为水火气机之通道,肾为阳气之本。消渴之为病,多饮多尿、多食易饥,其病机主要为三焦不畅、气机鼓动不利。基于此,治疗消渴,以温肾和通利三焦为根本进行调节,此法是对消渴病主流病机“阴虚燥热”的一次重新审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26.
“阳化气,阴成形”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不足而“阴成形”太过会导致气滞血瘀、痰湿凝滞、水饮内停,使病理有形之物积聚而发为肿瘤。因此,“阳化气”不足而“阴成形”太过是肿瘤的核心发病机制。基于此,提出扶阳法为肿瘤的临床防治大法。在预防方面,需强身健体,劳逸结合,饮食有节忌偏嗜,注意调畅情志;在治疗用药方面,可分为温阳法、通阳法、温通法三法。  相似文献   
27.
颈椎病作为现代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生活。因颈椎所处部位重要,解剖结构精细,多数以保守治疗为主,中医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疗效确切且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发现以温阳法治疗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故从阳气与颈椎病关系的理论研究、温阳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实践及预防调摄做一总结,以期为颈椎病的防治提供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发现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以阳虚为本,外感风寒湿邪为标。中药治疗多采用温阳散寒的中草药,辅以祛湿通络的药物;针灸则主要通过疏通督脉及阳经经气,促进阳气在体内运行,或是借助灸火的热力作用于督脉及颈部周围加强温阳的作用;蜡疗、中药热敷等其他温热疗法,在治疗颈椎病方面也扮演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医温阳法论治银屑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为银屑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4月10日收录的临床研究文献,使用Excel 2019、SPSS Statistics 20.0和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复方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等。结果:共纳入方剂71首,包含药物156味,药性以寒、温、平者最为多见,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多归肝、肾经。用药频次居前10位的中药为附子、桂枝、麻黄、当归、黄芪、白芍、丹参、防风、鸡血藤和牡丹皮;功效类型主要为补虚药、解表药和活血化瘀药;关联分析显示,常见配伍为附子-细辛、麻黄-细辛、附子-细辛-麻黄、当归-川芎及当归-红花-桃仁等;聚类分析发现,将上述药物分为6类聚类效果较好。结论:根据病机特点,温阳法涵盖温阳益气、温阳散寒、温阳化瘀和温阳利水等范畴。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初步明确了中医温阳法论治银屑病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用药及新处方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
1 小儿以阳气为本,诊治时应时时顾护阳气 儿科温阳学派起源于南宋陈文中,陈氏倡导固养小儿元阳,以擅用温补扶正治疗见长。他强调小儿体质特点为脏腑娇嫩,病理上易见阳气不足的证候,年龄愈小则阳气愈加相对不足,平素即应注重调护摄养,使其元气充盛,方能迅速长养;诊病治疗时更应时时顾护阳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