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69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13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中颈部淋巴结结核常能见到,但在诊断中易与颈部其它疾病相混淆,为防止误诊,滥治,故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分析总结我科自2000年~2004年门诊和住院颈部淋巴结核53例及我们的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62.
63.
王致远 《家庭医学》2006,(23):46-46
消癌散结膏羊靥(羊甲状腺)5枚,紫菜、夏枯草各250克,红糖500克。将羊靥切去筋膜,洗净切块,和紫菜、夏枯草加水小火同煎,2小时后过滤取汁。余渣加水再煎煮取汁。取3次汁混合再慢火熬煎,浓缩至稠厚时,趁热加入红糖收膏,置阴凉处贮存备用。可放防腐剂少许,以利贮藏。每次取膏2匙服食。饭后用温水化服。早晚各服1次,半个月为一疗程。功效:消瘿散结,抗甲状腺瘤。适用于颈淋巴结核、甲状腺癌、甲状腺瘤和单纯性甲状腺肿等。本膏不宜久藏,随吃随制为宜。方出《食疗本草》。  相似文献   
64.
十二指肠结核临床上较少见,国内多为个案报道。我科1987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6例。现将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例,男2例,女4例;中位年龄32岁(10~52岁)。女性患者中有3例年龄≤35岁。病程1个月至3年。2例有颈部淋巴结核病史,否认肺结核病史。  相似文献   
65.
我们自1996年1月~1999年1月在口服抗结核药物同时,局部外敷自制消疬膏治疗单纯颈部淋巴结核4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6~69岁,平均39岁.病程3~16个月,平均3.9个月.  相似文献   
66.
淋巴结核性溃疡是淋巴结核的晚期临床病变,病程长,经久不愈。1992年我们应用CO2和He-Ne激光治疗2例病人,疗效显著,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例病人,男女各1,年龄27~62岁,病程2~5个月。病变均位于颈右侧,一例为2处溃疡,部分表皮坏死,皮缘潜行;另一例为一处溃疡伴窦道。溃疡面积最小为1.2×1.0cm,最大为2.1×1.3cm。窦道2.8×0.3cm。溃疡周围皮肤呈暗红色,肉芽组织苍白水肿,有不同程度的淡黄色稀薄脓性分泌物。2例患者既往有结核病史,曾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抗结核治疗,局部换药2~5个月,伤口不愈转激光室治疗。另有7例患…  相似文献   
67.
我们于1979年1月至1988年3月,采用自制“瘰疬丸”内服及“圆芪膏”外贴,治疗确诊为颈淋巴结核者计131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作初步小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31例中,男性68例,女性63例;年龄3~15岁者41例,16~30岁者70例,30岁以上者20例;病程6个月以下者32例,6个月以上~1年者57例,1年以上~3年者29例,3年以上者23例,其中最长者达18年。  相似文献   
68.
淋巴管注入多联抗癌药物治疗恶性淋巴瘤7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74例淋巴管注入多联抗癌药物治疗恶性淋巴瘤,完全缓解率为69.7%,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传统的静脉化疗组。经 ̄(99m)TC-Dextro标记法作淋巴结核素显影及 ̄(131)I标记博来霉素对淋巴管与静脉两组注药前后的药代动力学观察,证实淋巴管注药后于淋巴系统及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高,停留时间长,该法确实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局部强化疗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9.
患者男,51岁。因反复发热、颈部肿块半年,伴胸闷、气喘2个月,加重1周以肺结核、淋巴结核入院。否认传染病接触史,无输血、手术史,无饲养宠物及鸟类史,偶有吃涮牛、羊肉史。体格检查:体温39.6℃,脉搏112次/min,呼吸24次/min,BP130/85mmHg(1mmHg=0.133kPa)。急性热病容,双侧颈部、锁骨上下、腋下、腹股沟均可触及成串肿大淋巴结,直径0.5~4.0cm,质韧、活动度好、无触痛。眼结膜轻度充血,巩膜轻度黄染。咽部轻度充血。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