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2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20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742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982篇
中国医学   1201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油菜花粉中槲皮素和山柰素总含量的HPLC法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油菜花粉中槲皮素与山柰素总含量的HPLC法的测定方法.方法:以HPLC法定量分析山柰素、槲皮素总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Eclipse XDB-C8(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360nm,流速:1.0mL·min-1,进样量:10μL,以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山柰素与槲皮素的峰与其他色谱峰分离良好,槲皮素在进样量(0.029~0.73μg)、山柰素在进样量(0.053~1.315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槲皮素线性方程y=3 727.7X-6.0,相关系数r=0.999 9;山柰素线性方程Y=3 932.6X 3.5,相关系数r=0.999 9.槲皮素平均回收率为99.6%,RSD=1.6%,山柰素平均回收率为99.6%,RSD=2.0%.结论:本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以作为油菜花粉中槲皮素和山柰素总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2.
肝苏缓释胶囊精制工艺中大孔吸附树脂型号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适合分离纯化赶黄草提取物的最佳大孔吸附树脂型号。方法以槲皮素吸附量、解吸率、吸附速率及解吸速率为指标,对D140、D141、D3520、AB-8、D101、DM-130、NKA-9、S-8等8种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8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槲皮素的静态吸附量顺序为:D140>D141>D3520>AB-8>D101>DM-130>NKA-9>S-8,解吸率顺序为:D140>D141>S-8>AB-8>NKA-9>D3520>DM-130>D101。其中D140、D141对槲皮素的吸附量分别为9.728、.76m.g-1,解吸率分别为88.5%、84.3%;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比较结果表明,D140型树脂在加入药液后约5h吸附达到平衡,在加入解吸剂后1.5h解吸完全,其吸附、解吸速率最快。结论在8种树脂中,D140的吸附与解吸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3.
为探讨槲皮素抑制骨吸收的靶细胞和作用机理,作者研究了该化合物对破骨细胞分化和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槲皮素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槲皮素是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着重介绍槲皮素在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等实验研究中的作用,并从分子水平阐述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5.
莫睿 《中国医药指南》2005,3(2):120-122
本研究以60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期)患者为对象,并以阿司匹林为对照组,观察了复方槲皮素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影响.发现复方槲皮素片能较好地降低患者的血糖,减低糖化血红蛋白(HbAIC)和果糖胺(FTM)的水平,从而减轻循环蛋白的非酶糖基化反应,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中间产物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复方槲皮素片还可以减低患者的血脂和血液粘度;此外,复方槲皮素片能有效改善单纯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和眼底病变,其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对照组.阿司匹林虽然可降低患者的HbAIC和FTM水平,改善血液粘度,但却无降血糖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复方槲皮素片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单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6.
周江泉  汤致强 《中国药学》2005,14(4):231-236
目的体外代谢研究槲皮素对大鼠肝CYP1A2,CYP2E1,和CYP3A2活性的影响。研究其抑制强度及抑制机制。方法QU与底物共同温孵,HPLC检测底物特定的代谢产物生成量的变化反映对应亚酶的活性变化。比较槲皮素与酮康唑,红霉素在相同浓度下对CYP3A2的抑制能力强弱。不同浓度槲皮素对CYP3A2和CYP2E1底物代谢产物生成双倒数直线的影响初步分析槲皮素可能的抑制机制。结果各HPLC检测方法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1,RSD均<8.4%,回收率91.1%-107.6%。槲皮素在体外0~8μmol·L-1诱导大鼠肝微粒体CYP1A2的活性达338.1%,并抑制CYP2E1(49.2%),和CYP3A2(60.3%)。槲皮素对CYP3A2的抑制能力在酮康唑和红霉素之间。槲皮素竞争性抑制CYP3A2右美沙芬N脱甲基反应,非竞争性抑制CYP2E1氯唑沙宗6羟化反应。结论槲皮素对多个CYP450亚酶有抑制作用,它是有效的CYP3A竞争性抑制剂。做为黄酮类植物雌激素,槲皮素有分子结构的优势亦有对CYP450酶调控能力而具有未来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潜力。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热应激预处理能够减少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以期寻找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①正常对照组(N);②槲皮素组(Q):腹腔注射槲皮素(quercetin, 7mg·kg-1 );③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 areperfusion,I/R)组(I);④热应激预处理组(H+I):缺血再灌注前16h给予热应激预处理;⑤槲皮素+热应激预处理组(Q+H+I):缺血再灌注前16h先给予槲皮素腹腔注射(7mg·kg-1 )再给予热应激处理;⑥槲皮素+缺血组(Q+I):缺血再灌注前16h给予槲皮素腹腔注射(7mg·kg-1 )。观察以上各组大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6h后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 HSP70 )的表达,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大鼠肝脏HSP70表达由高到低依次为:H+I组、I组、Q+H+I组、I+Q组、Q组、N组;而检测血清ALT、AST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Q+I组、I组、Q+H+I组、H+I组、Q组、N组;肝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显示与上述血中ALT、AST含量变化相对应。结论 HSP70在经热应激预处理后减少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HPLC法测定栘衣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傣药栘衣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为固定相,甲醇-0.4%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360 nm为检测波长,柱温为30℃.结果槲皮素在0.586~11.72μg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2%,RSD=1.2%(n=3).结论该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9.
菟丝子中槲皮素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菟丝子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槲皮素体内动力学规律.方法建立快速敏感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以卡马西平为内标,以菟丝子灌胃给药后,大鼠含药血清样品经液-液萃取后在C18反相色谱柱上进行分离测定.结果槲皮素血药浓度在0.05~9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方法回收率为86.65~99.07%,提取回收率为79.91~84.56%,最低检测限为0.05μg/mL.结论槲皮素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表现为具吸收的二室开放模型,其中t1/2(Ab)=0.13h,t1/2(α)=0.19h,t1/2(β)=1.22h,tmax=0.333h.实验结果可为菟丝子在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黄蜀葵花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周正华  杜安全  王先荣 《中药材》2004,27(11):835-836
采用HPLC法测定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和槲皮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检测波长为360 nm.二者分别在0.2286~1.1430μg(r=0.9998),0.1928~0.9640μg(r=0.999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20%(RSD=1.08%)、98.875(RSD=2.26%).本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控制黄蜀葵花药材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