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58篇
  免费   3575篇
  国内免费   2829篇
耳鼻咽喉   77篇
儿科学   195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1163篇
口腔科学   264篇
临床医学   2595篇
内科学   1632篇
皮肤病学   468篇
神经病学   666篇
特种医学   8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504篇
综合类   11717篇
预防医学   1614篇
眼科学   110篇
药学   14719篇
  32篇
中国医学   16664篇
肿瘤学   1006篇
  2024年   402篇
  2023年   1270篇
  2022年   1171篇
  2021年   1344篇
  2020年   1222篇
  2019年   1561篇
  2018年   938篇
  2017年   1619篇
  2016年   1694篇
  2015年   2073篇
  2014年   2851篇
  2013年   2842篇
  2012年   3649篇
  2011年   3998篇
  2010年   3339篇
  2009年   3124篇
  2008年   3576篇
  2007年   3173篇
  2006年   2827篇
  2005年   2585篇
  2004年   1990篇
  2003年   1752篇
  2002年   1359篇
  2001年   1042篇
  2000年   728篇
  1999年   592篇
  1998年   443篇
  1997年   390篇
  1996年   325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羟基积雪草苷对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 ide d ism u tase,SOD 1)-G 93A突变肌萎缩侧索硬化(am yotroph ic latera l scleros is,ALS)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行为学和组织学测定,观察羟基积雪草苷对SOD 1-G 93A突变ALS小鼠发病时间、生存时间、运动功能变化和神经元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羟基积雪草苷(61.1±11.0)和(185.6±18.7)m g/(kg.d)在小鼠日龄70 d时开始给药至死亡,能分别延长SOD 1-G 93A突变ALS小鼠的生存时间11.4和9.4 d,但对发病时间无影响;同时(61.1±11.0)m g/(kg.d)组小鼠在肌力缓慢下降期运动功能降低减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120 d时L 2~5组织切片显示两治疗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明显高于SOD 1-G 93A对照组(P<0.05),多数运动神经元胞浆中仍有尼氏体存在。结论羟基积雪草苷对SOD 1-G 93A突变转基因小鼠运动神经元变性有保护作用,能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92.
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 agnolia off icina lisR ehd.etW ils.或凹叶厚朴M.off icina lis R ehd.etW ils.subsp.biloba(R ehd.etW ils.)Cheng etLaw的干燥干皮、根皮和枝皮。厚朴中主要有效成T el:(024)23986296 E-m ail:lium z80@yahoo.com.cn*通讯作者毕开顺分为酚类和生物碱  相似文献   
993.
红景天是名贵的药用植物,有着与人参、刺五加相似的滋补强壮、扶正固本功能。红景天属植物主要有效成分为红景天苷(salidroside)[1],研究表明红景天及红景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2,3]。尽管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可加重组织损伤[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炎症反应的始发细胞因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5~7]。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各种损伤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在受损脑区内表达增加,其表达过多,参与和加重了脑缺血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黄芩愈伤组织培养和黄芩苷合成调控的规律。方法采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诱导愈伤组织;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量。结果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和黄芩苷积累的优势培养条件为在基本培养基MS中氮源浓度为60mmol/L(NH4 ∶NO3-为1∶1),KH2PO4浓度0.5~1.5mmol/L,附加80g/L蔗糖,0.3mg/LIAA,2mg/L6-BA和200mg/L蛋白胨,温度(25±1)℃,暗培养。培养40d后收获愈伤组织,生物量达28.7g/L,黄芩苷为167.4mg/g,明显高于野生黄芩的最高量。结论黄芩愈伤组织的生长和黄芩苷的积累并不同步,而是先生长后合成。蔗糖对黄芩苷的合成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蔗糖质量浓度小于3%时,能有效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但对黄芩苷的合成没有刺激作用;当蔗糖质量浓度在3%~8%时,愈伤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和次生代谢功能,黄芩愈伤组织的生长及黄芩苷合成明显增加;当蔗糖质量浓度在8%时,两者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95.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Ting ex H.I.Chang、宽叶羌活N.forbesii Boiss.或川羌活N.franchetii Boiss.的根及根茎,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等功效,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痛、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等[1]。本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香豆素类化合物。羌活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品种,但对羌活药材未作定量测定要求,其质量仅通过测定挥发油的量来控制,规定总挥发油不得少于0.028mL/g[2]。为了有效地控制羌活药材的质量,本实验选择羌活药用部分中量较高的4种有效成分(阿魏酸、羌活…  相似文献   
996.
综述了桃叶珊瑚苷在杜仲、车前草等植物中的分布,介绍了桃叶珊瑚苷的生物合成、理化性质及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概括了冷浸提取法、醇提铅盐沉淀法、超声波提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等提取纯化方法,比较了硫酸铜-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分离-分光光度法、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方法,展望了桃叶珊瑚苷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桃叶珊瑚苷的研究和含桃叶珊瑚苷类药品的生产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对大戟科植物白背叶Mallotusapelta的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原料的乙醇浸出物,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所得化合物以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果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Ⅰ)、β-谷甾醇(Ⅱ)、5,7-二羟基-6-异戊烯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Ⅲ)、洋芹素(Ⅳ)、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Ⅴ)。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背叶素(mallotusin),化合物Ⅰ、Ⅲ-Ⅴ为首次从白背叶中分得。关键词:白背叶;蒲公英赛醇;5,7-二羟基-6-异戊烯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洋芹素;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998.
养血当归精合剂由当归、川芎、熟地、黄芪、白芍、阿胶、甘草等组成,具有补虚益气、养血调经的功效,主要用于妇女气血两虚所致月经不调、闭经及痛经等病症。该品目前有15家企业生产,但是临床疗效不稳定。究其原因,是原生产工艺较粗糙,缺少量化质量控制标准。为保证药品质量,进一步修订药品质量标准,本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养血当归精中芍药苷。1材料与仪器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UV检测器(美国AgiLent公司),CQ250型超声波清洗器(上海超声波仪器厂),PL5124型纯水机(美国PALL公司),C18固相萃取小柱(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AB—204…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为扩大和提高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资源的利用效率。方法以肉苁蓉肉质茎的不同组织部位作为外植体,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筛选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的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继代培养。应用HPLC方法对愈伤组织培养物中松果菊苷和洋丁香苷(毛蕊花糖苷)的量进行测定。结果肉苁蓉肉质茎的维管组织部分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外植体,鳞片叶次之,髓组织部分诱导效果较差。在暗培养、25~27℃条件下以B5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BA(0.5~2mg/L)与IAA(0.5~1.5mg/L)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佳;在半光照(光培养10h/d,暗培养14h/d)条件下,愈伤组织生长正常,最佳继代时间为25~30d。愈伤组织培养物中松果菊苷和洋丁香苷(毛蕊花糖苷)达4.37%。结论筛选出了适宜的肉苁蓉愈伤组织培养方法,且培养物中主要药用有效成分松果菊苷和洋丁香苷(毛蕊花糖苷)的量达到并超过了《中国药典》要求(0.3%)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00.
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头状花序,作为常用中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味苦、辛,性凉,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用于疔疮、痈肿、丹毒,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高血压眩晕,头痛等症。野菊花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和蒙花苷为其中的代表性成分。据报道,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强的抑制活性,对cAMP磷酸二酶酯的IC50为79μmol/L[1]。蒙花苷又名野菊花黄酮苷,其具有抑制磷酸二酯酶作用,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保肝作用,并对慢性气管炎有一定疗效[1]。两者均为野菊花中的主要成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