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150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8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对某部战士暴发 165例核黄素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其病因进行了调查分析 ,为制定治疗、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通过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筛选病因。 结果 患病率为 42 .7%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阴囊炎、口角炎、舌炎。病因是居住地的改变、体重大、喜吃面食、运动量大 ;吃水果则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此次核黄素缺乏症的暴发流行与蔬菜的储存、面食制作方法等饮食因素有关 ,也与运动量、体重等非饮食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2.
核黄素极微溶于水,本文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以聚乙二醇4000为载体,制备核黄素-PEG4000固体分散物,研究固体分散物的类型,比较不同比例分散物与纯药物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73.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硫胺素,核黄素及铁的营养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10.6%,1~3岁年龄组(13.5%)高于4~6岁年龄组(9.72%);男童(14.4%)明显高于女童(5.3%).提示儿童的缺铁性贫血与性别有关。学龄前儿童中硫胺素缺乏者占20.4%.1~3岁年龄组(30.9%)高于4~6岁年龄组(17.2%);核黄素不足者占13.2%,1~3岁年龄组(25.5%)高于4~6岁年龄组(9.4%).核黄素不足儿童的缺铁性贫血检出率(16.1%)高于核黄素营养正常儿童(9.3%)硫胺素缺乏儿童的核黄素不足检出率(31.3%)明显高于硫胺素营养正常的儿童(8.6%),提示核黄素不足与硫胺素营养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74.
采用荧光法对河南产18类172种食物中核黄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核黄素主要存在于肉、蛋、乳类等动物性食品中,尤其以猪、牛、羊等动物的肝脏及肾脏含量为最高,其含量均在每100g1mg以上。菌藻、干果、干豆类食物中核黄素含量也较为丰富,在每100g0.10~0.40mg之间。其余种类的食物中核黄素含量较低,均小于每100g0.10mg。本结果为河南省居民合理调配膳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核黄素对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上,研究核黄素(2.6×10-5mol·L-1)对再灌注心律失常影响。结果发现:再灌早期再灌注组均发生心律失常,持续13±3.8min;核黄素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仅为0.08(1/13),持续2.5min,两项指标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核黄素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抗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和稳定膜相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76.
77.
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登上了世界核黄素业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78.
以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 Ⅰ式)后已恢复健康的人为对象,研究核黄素的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法的生物利用度及动力学参数,将结果与正常人对比(对照组),探讨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数据处理按PKPⅡ(2)程序在微型计算机上进行。结果表明,胃大部切除者的核黄素口服吸收率低于正常人,而吸收速度大于正常人,动力学参数Ka、Tmax在胃切除组与对照组间可有非常显著或显著的差异,而β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提高胃大部切除者的核黄素生物利用度,可通过制成释放速度较快的制剂或采用小剂量多次给药的方案来实现。  相似文献   
79.
核黄素预处理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核黄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大鼠喂以正常饲料,核黄素预处理组(R+I/R组)大鼠补充核黄素。喂养4周后,阻断大鼠肝门1 h,再灌注1 h建立I/R模型。术后采血并收集肝脏标本,分别检测血清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蛋白印迹法检测肝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O-1) 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血清AST、ALT活性及MDA水平均明显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中SOD活性亦明显下降(P<0.01),MDA水平及HO-1蛋白表达则显著增高(P<0.05)。而R+I/R组较I/R组大鼠血清AST、ALT活性及MDA水平均明显下降,SOD活性显著增强(P<0.01);肝组织中MDA水平亦明显降低,SOD及HO-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组织切片显示I/R组大鼠肝细胞肿胀,炎症细胞浸润,小叶结构紊乱;R+I/R组大鼠肝细胞仅轻度肿胀,几乎无气球样变,小叶结构清晰。结论: 核黄素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肝脏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核黄素通过降低MDA水平、提高SOD活性及HO-1蛋白表达,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0.
我科3例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核黄素磷酸钠(批号0904301,湖南五洲通药业),出现药物过敏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