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8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11篇
综合类   184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1.
齐春贵  郭艾  李强 《中国骨伤》2007,20(9):651-651
1999—2004年,采用滑动加压螺钉(DHS)加松质骨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本实验对低剂量甲状旁腺素[PTH(1-34)]治疗对成年猪兔大椎体皮质骨和松质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方法16只19~20个月龄雄指兔犬随机分成4组。第1组(对照组)每天注射生理盐水。第2组间隙给药组,0.375ng儿g每天注射,持续4周,停药8周,然后这种给药方式再重复1次。第3组同样剂量的PTH每周给药1次,持续24周。第4组每周3次给药PTH,持续24周。在Calcein双标记后,对第5腰椎的松质骨和皮质骨(包括背侧和腹侧)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和平面的结节一结构(node-strut)解析法进行分析。结果第4组与对照组比较:①显著性增高松质骨的骨形成参数:类骨质表面(+74%),类骨质体积(+200%),矿化形成率(+ZI%),骨形成速率(+200%)。②对皮质骨的多死率和厚度没有影响。③显著性降低给节到末端参数(nodetotermini)和增高皮质骨到结节参数(cortextonode),松质骨结节到给节(nodetonode)参数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发现低剂量甲状旁腺素给药于成年猎兔犬:①刺激椎体松质骨骨形成速率。②改善椎体皮质骨到松质骨的连接性。③没有减少皮质骨厚度。④没有增加椎体腹测与背侧皮质骨的多死率。  相似文献   
93.
移位的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盂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 13例肩胛盂骨折患者按改良的Ideberg分型分类 ,Ⅰ型 2例 ,Ⅱ型 1例 ,Ⅲ型 1例 ,Ⅳ型 9例。Ⅰ、Ⅱ型用标准的三角肌胸大肌入路 ,骨折复位后用 2 7mm拉力螺钉固定。Ⅲ、Ⅳ型用后侧Judet入路 ,骨折复位后用AO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4个月。以最后 1次检查结果为准 ,对肩关节的功能进行临床效果评定 :优 7例 ,前屈、外展、上举及内外旋转均较健侧差 10°~ 15°。良 4例 ,外展上举及内外旋转均较健侧差16°~ 3 0° ,前屈后伸正常。可 2例 ,肩关节各方活动、旋转均较健侧差 3 1°~ 60°。结论 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有移位的肩胛盂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背景:异种松质骨脱蛋白生物力学性能较好,能够对承载的组织提供暂时的力学支撑.目的:验证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纤维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的动物对照实验,于2006-10/2007-10在解放军高原战创伤与骨病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45只新西兰兔制备双侧桡骨中段15 mm的骨和骨膜缺损模型.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来源于新鲜绵羊脊柱骨,制成直径约0.5 cm×0.5 cm×0.5 cm大小松质骨颗粒,经清洗、脱脂、部分脱钙、脱蛋白等处理.骨形态发生蛋白从小牛新鲜皮质骨中提取.纤维蛋白原由同种异体兔的血液中提取.方法:45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复合材料组、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组、空白组,每组15只.复合材料组双侧骨缺损区均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骨形态发生蛋白,纤维蛋白复合物,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组双侧骨缺损区均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主要观察指标:植入后2,4,8,12,16周大体观察,放射学、组织学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按新骨形成面积与视野总面积比值进行新生骨定量分析.结果:植入后16周,复合材料组骨缺损完全修复,成骨活跃程度、骨再生量和重建髓腔结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组和空白组;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组,形成骨性愈合,但无髓腔再通:空白组未愈合.结论:异种脱蛋白松质,纤维蛋白/骨形态发生蚩白复合物能够有效的修复大段骨缺损.  相似文献   
95.
应用骨移植用圆筒形取骨器,通过小切口切取自体髂骨骨松质,对22例伴有牙槽突裂的唇腭裂患者进行牙槽突裂的植骨修复,临床效果满意。保持术前术后口腔卫生、减少伤口张力、取骨区的护理和心理护理是植骨修复手术的护理重点。此种手术方法比通常髂骨切取术创伤小,患者疼痛轻、卧床时间短、恢复快,但大多数患者对牙槽突裂修复认知不足,易错过植骨的最佳时机。在唇腭裂患者中仍需加强序列治疗及牙槽突裂植骨技术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6.
背景:严重的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常采用矫形截骨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脊柱截骨矫形手术风险高,具体治疗方案较为个体化,畸形脊柱的生物形态与力学特性错综复杂。但有限元分析法对不规则物体的生物力学分析有其独特的优势性。目前国内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强直性脊柱后凸截骨治疗的生物应力特点鲜有报道。目的:建立强直性脊柱后凸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截骨方式选择与全脊柱变形位移趋势及截骨接触面、钛棒、椎弓根螺钉等应力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医学图形软件构建强直性脊柱后凸全脊柱模型,导入ANA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模拟在T_(12)和L_1椎体节段行2种截骨方式(全脊椎截骨术与去松质骨截骨术)的4个截骨模型。对椎体及螺钉分别施加相应的载荷,得到4种工况下的一系列变形和应力云图。结果与结论:(1)T_(12)椎体截骨加载后各方向轴的全脊柱位移趋势大于L_1椎体截骨模型;(2)去松质骨截骨模型的应力集中部位于后方的内固定装置,全脊椎截骨的生物应力主要集中在钛笼及截骨接触面;(3)个体化的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手术治疗会影响截骨节段及截骨方式的选择,截骨节段的选择将主要影响全脊柱的变形稳定性,内固定节段的应力分布可能与截骨方式及内固定装置方式相关;(4)该结论可为强直性脊柱后凸的生物力学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刘瑞  汪方  张洁  杨庆  王倞  王秋根 《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33(4):234-236,239
定量CT(QCT)技术测定骨矿物质密度(BMD)弥补了双能X线吸收测定(DXA)技术的不足,可分别测定皮质骨、松质骨BMD及与骨强度有关的几何、结构参数,是临床上判断骨质疏松程度的方法之一。随着CT技术发展,QCT较DXA的优势日趋明显并重新受到广大学者重视,已广泛应用于骨折风险预测、骨量监测、药物疗效评价及骨生物力学研究等领域。该文就QCT原理、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双解剖钢板治疗严重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8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79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采用双解剖钢板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松质骨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2.31%,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62.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解剖钢板治疗严重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固定牢固,膝关节恢复良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9.
正常与老年股骨头坏死松质骨拉伸与压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正常股骨头松质骨和老年股骨头坏死松质骨的拉伸、压缩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方法对正常和老年股骨头坏死松质骨进行拉伸、压缩实验。结果得出了正常组和老年组股骨头松质骨拉伸、压缩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数据及曲线。结论老年组股骨头松质骨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显著低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00.
老年股骨头坏死松质骨对骨应力松弛力学性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股骨头松质骨和老年股骨头坏死松质骨45°方向的黏弹性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方法对正常和老年股骨头坏死松质骨进行应力松弛实验。结果得出了正常组和病态组应力松弛数据和曲线。结论老年组应力松弛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