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8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11篇
综合类   184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骨缺损修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骨组织工程学的研究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思路。天然生物骨材料具有类似人体骨骼的三维网状结构,作为人体的异种组织,直接植入人体必然引起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而导致骨修复的失败,而通过深低温冷冻、脱脂、脱钙、脱蛋白等方法处理获得的生物衍生骨,因其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能、生物相容性和一定的成骨诱导能力,已被单独或作为其它成骨诱导因子的载体,广泛地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但天然生物骨在处理过程中没有完全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抗原成分,因此,以生物衍生骨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植入机体后必然引发宿主产生移植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2.
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作为种子细胞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同种异体BMSCs与丝素蛋白-异体松质骨共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体,移植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术后2、4、12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Ⅱ型胶原、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BMSCs能在丝素蛋白和松质骨支架上较好的黏附、生长,共培养后成功地构建了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体;体内移植后生成透明软骨样组织并修复了骨软骨缺损.结论 同种异体BMSCs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丝素蛋白-松质骨双相支架负载同种异体BMSCs可用于骨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53.
Yeung HY  Zhu F  Qiu Y  Tang SP  Qin L  Lee KM  Cheng C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2):777-780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脊柱畸形顶椎区和端椎区两侧关节突松质骨的三维微结构。方法AIS患者9例,均为女性,年龄12~17岁,平均14.9岁;Cobb角48°~84°,平均56°。患者均接受后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前与患者家长签署同意书,在去皮质手术时取下顶椎区和上下端椎区两侧关节突。标本取材后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然后用解像度为20μm的微焦点CT扫描,三维图像重组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测量对比。结果顶椎区凸侧与凹侧相比有显著差异,分别为:骨量容积比BV/TV为0.268/0.354(P<0.05),骨小梁厚度TbTh为0.20/0.24(P<0.05),骨小梁分离度TbSP为0.66/0.56(P<0.05),骨小梁面积体积比BS/BV为12.7/10.4,P<0.05)。端椎区左右两侧关节突松质骨骨小梁无明显差异,上胸椎和胸腰椎关节突骨小梁微结构比较未见差异。结论由于脊柱侧凸凹侧承受不同应力,凹侧关节突出现更多的骨小梁,骨小梁间的连接更紧密,而且骨小梁更粗,从而可使脊椎楔形变的速度变缓,提示脊柱的骨骼本身并不是AIS脊柱侧凸畸形进展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54.
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后椎体应力分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YC  Liu SL  Zhang MC  Huang DS  Wang Q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4):1485-1488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的方法研究正常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腰椎间盘、人工腰椎间盘3组椎体的应力分布,探讨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对椎体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K,建立正常腰椎间盘、髓核摘除、人工腰椎间盘及L4-5运动节段的三维模型,然后模拟腰椎节段的运动,进行椎体应力分布的比较研究。结果 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后在各种运动状态下椎体松质骨的应力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腰椎间盘及髓核摘除术后腰椎间盘,且应力呈均布状态,但髓核摘除后椎体松质骨的应力水平较正常腰椎间盘组有所提高,并且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应力的分布状态有所不同,前屈时,应力集中于椎体松质骨的前部,后伸时集中于椎体松质骨的后部,右侧弯时集中于椎体松质骨的右侧,压缩、旋转时,应力较为均布。结论 从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对椎体的生物力学影响来看,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重建椎间盘的功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5.
髂骨翼内入路开窗松质骨采取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斌  赵敏  熊斌 《北京医学》2008,30(3):178-178
自2000年7月至2005年7月,我们应用髂骨翼内入路开窗法采取松质骨,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张锡智 《中外医疗》2007,26(18):5-5
目的 观察单侧各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C型臂电视X线观察胫腓骨骨折情况并根据外固定器选择进针点,安置外固定支架,复位满意后,锁紧外固定器的各个部件,观察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满意,手术结束.结果:本组58例,骨折愈合52例,占89.66%,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6例,占10.34%,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外固定失效1例.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为单平面半针外固定器,此固定器选择质地较轻,固定强度好,固定针较粗,针的前段有皮质骨螺纹或松质骨螺纹,与骨质接能较牢靠.只要严格掌握适应征,操作技术及术后管理,用于固定胫腓骨骨折完全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加自体松质骨移植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头颈型骨折及经颈型骨折,应用带旋股内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加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共51例。结果:术后随访22-75月,平均38个月,股骨颈骨折愈合49例,股骨头坏死8例。结论:该方法具有改善骨折端股骨头,股骨颈的血供,促进骨折的愈合,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1995-04~1999-10,我院共收治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伤员,均为单纯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后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5例临床怀疑骨斑点症患者经头颅、胸部、肩关节、双肱骨、双尺桡骨、双手骨、脊柱、骨盆、双股骨、双胫、腓骨及足骨X线摄影检查,对全部患者的X线照片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病变以骨盆、腕骨、跗骨、指(趾)骨和长管状骨的骨骺及干骺端为好发部位,很少累及颅骨、肋骨、脊柱、胸骨、锁骨。病变呈对称性分布,以松质骨内0.2~1.5cm散在多发的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致密阴影为特征,越靠近关节病灶越密集。结论骨斑点症是一种罕见的无临床症状的遗传性疾病,可依据其特征性X线表现进行确诊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0.
钛板加松质骨块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