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3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126篇
基础医学   10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599篇
内科学   158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1939篇
预防医学   169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52篇
  7篇
中国医学   3096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591篇
  2011年   634篇
  2010年   578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533篇
  2006年   529篇
  2005年   526篇
  2004年   521篇
  2003年   463篇
  2002年   339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如何正确认识更年期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更年期一般在45~50岁之间,或推迟到50岁以上。少数人提早到40岁左右,结束的时间一般在绝经期后的2~3年。更年期出现的症状和变化因人而异,轻重程度不同。如果症状和变化多而集中,即称作更年期综合症。由于更年期是一个周身性的变化过程,多少都会出现一些症状,但不一定每一个人都会出现更年期综合症,因此,对更年期综合症要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2.
胡建立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9):646-647,682
更年期指生理上一个特定转变的过渡时期,男女皆有,但以妇女较为明显.出现症候也以妇女为多,这与男女的不同生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23.
归脾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是健脾养心 ,益气养血的常用方剂。笔者运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6例 ,收到了一定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中 ,年龄 4 3~ 5 3岁 ,平均 4 8岁。绝经前期 7例 ,绝经期 12例 ,绝经后期 17例。表现为面、颈部潮热 ,继之汗出热消 ,头昏耳鸣 ,心烦失眠 ,急躁易怒 ,倦怠乏力 ,健忘 ,腰膝酸软 ,纳谷减少 ,舌淡、苔薄白、脉细。全部病例均经检查排除有关器质性病变。2 治疗方法炙黄芪 30 g,白术、茯苓、木香各 10 g,党参、白芍各 15 g,当归 12 g,酸枣仁、煅龙骨、煅牡蛎各 2 0 g,远志、炙甘草各…  相似文献   
24.
武忠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159-160
潮热、汗出是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典型症状之一,轻者每周发作数次,重者每日发作十余次或更多,最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在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是对症治疗或雌激素替代治疗[1]。对于患者整体的内分泌失调来说,无论是采用雌激素的序贯治疗或是雌孕激素的联合用药,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会引起乳胀、白带多、头痛或水肿等反应[2]。怎样才能找到一种疗效确切且又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也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经过反复地探索和实践,发现六地黄汤合五子衍宗丸治疗妇女更年期潮热、汗出,有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5.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12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善莲  郭晓华 《山东医药》2007,47(22):95-96
2006年3月~2007年2月,我们自拟有滋阴清热作用的更年回春饮治疗阴虚内热型更年期综合征120例,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治新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莉  李少银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0):105-105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我国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早现趋势。症状加重现象。如何有效地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一非常时期.我院改变过去认为这是正常生理现象。给予对症治疗的医学模式,成立了更年期咨询门诊。从2002年10月~2003年10月1年内共诊治了1982人(年龄最小为38岁)。效果十分满意。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7.
子宫肌瘤是女性的常见病,好发于育龄妇女。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及较新颖的介入治疗。传统的外科手术有较大的生理和心理创伤,恢复慢,且部分患者提前出现更年期综合征。介入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安全、简便,不影响女性正常生理解剖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8.
何进 《西部医学》2005,17(1):42-43
目的探讨二参养心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心虚型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6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二参养心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更年欣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参养心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心虚型,远期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9.
针刺干预后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及β-内啡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拟定补肾、调理脏腑、协调阴阳的针刺处方,观察针刺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改善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998—06/1999—04山东省中医院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65例,随机抽签法分为针刺组(n=33)和谷维素组(n=32),另在济南第二钢铁厂女工中随机选取20~30岁健康育龄妇女1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针刺组拟定补肾、调理脏腑、协调阴阳处方,主穴选取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均双取);配穴选取内关、神门、太冲(均双取)百会、膻中。阴虚型患者酌加肝俞、太溪、大赫(均双取);阳虚型可酌配脾俞(双取)、关元。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一次。治疗1次/d,连针6d后休息1d,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谷维素组患者口服谷维素4周,20mg,3次/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达1疗程后的Kupperman指数。参照改良的Kupperman指数评定法,Kupperman指数比:治疗1疗程以上的Kupperman指数/治疗前Kupperman指数。显效:Kupperman指数比〈25%;有效:25%≤Kuppermarr指数比≤80%;无效:Kupperman指数比〉80%。并于初诊后次日与治疗满1个疗程后3d内的上午8:00~9:00空腹时抽取肘静脉血5mL,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β-内啡肽。正常标准对照组抽血时间同患者治疗后时间。结果:针刺组和谷维素组各脱落2例,原因为外出等。针刺组和谷维素组进入结果分析分别为31例和30例,正常对照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1)针刺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潮热出汗、感觉障碍、失眠、易激动、泌尿系统感染、抑郁多疑、眩晕、头痛、关节肌肉痛、心悸、易疲劳、皮肤蚁行感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谷维索组(P〈0.01,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Kupperman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的Kupperman指数下降幅度更大,与谷维素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⑧针刺组显效4例、有效26例、无效1例,有效率97%;谷维素组显效2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有效率73%,针刺组明显优于谷维素组(驴_4.927,P〈0.05)。(9治疗前患者血清β-内啡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4.3486&;#177;30.8609),(177.1331&;#177;43.2032)mg/L,t=7.404,P〈0.01];针刺治疗后血清β-内啡肽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136.1452&;#177;54.6915),(94.3486&;#177;30.8609)mg/L,t=3.632,P〈0.05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在改善各项临床症状方面优于谷维素。患者血清β-内啡肽含量显著低于正常育龄妇女,针刺治疗后明显升高,可能的机制是针灸改善了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内环境,体现在诱发β-内啡肽的释放增多,导致外周β-内啡肽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30.
年轻时,夫妇间两情相悦.无论工作负担多重,抚育后代如何艰辛,相濡以沫的夫妻总能忙里偷闲,在爱的港湾里尽情享受爱与被爱的快意。但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变化,将导致性功能障碍的问题出现。其实,这些问题只要妥善面对、处理,更年期夫妻一样可以巧妙享受鱼水之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