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091篇
  免费   26733篇
  国内免费   21897篇
耳鼻咽喉   2049篇
儿科学   4325篇
妇产科学   3537篇
基础医学   22613篇
口腔科学   4011篇
临床医学   71153篇
内科学   54595篇
皮肤病学   5404篇
神经病学   9661篇
特种医学   112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00篇
外科学   20055篇
综合类   158715篇
预防医学   39895篇
眼科学   4880篇
药学   124419篇
  625篇
中国医学   49731篇
肿瘤学   22089篇
  2024年   3143篇
  2023年   11739篇
  2022年   9651篇
  2021年   12344篇
  2020年   11656篇
  2019年   11974篇
  2018年   6524篇
  2017年   10979篇
  2016年   12343篇
  2015年   14684篇
  2014年   24195篇
  2013年   24628篇
  2012年   32597篇
  2011年   35164篇
  2010年   32731篇
  2009年   32042篇
  2008年   34665篇
  2007年   31548篇
  2006年   30190篇
  2005年   32137篇
  2004年   29362篇
  2003年   26887篇
  2002年   21342篇
  2001年   21511篇
  2000年   17101篇
  1999年   13899篇
  1998年   12516篇
  1997年   11611篇
  1996年   9679篇
  1995年   8763篇
  1994年   5817篇
  1993年   3575篇
  1992年   3229篇
  1991年   2992篇
  1990年   2215篇
  1989年   2269篇
  1988年   614篇
  1987年   530篇
  1986年   371篇
  1985年   225篇
  1984年   110篇
  1983年   76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保留阴茎头手术在治疗≥2 cm的早期阴茎鳞癌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07年7月至2017年7月69例早期阴茎鳞癌(≤T_(1a)N_0)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保留阴茎头手术,33例行阴茎切除术(阴茎部分切术或阴茎全切术)。结果:36例行保留阴茎头手术组患者的肿瘤平均直径为3.16(2.0~6.0) cm,平均肿瘤厚度为0.89(0.5~2.0) cm;33例行阴茎切除术患者的肿瘤平均直径为3.56 (2.0~6.0) cm,平均浸润深度为1.89 (0.6~4.0) cm。69例患者随访10~102个月,平均42个月,保留阴茎头手术组有5例患者分别于术后40 d、2、4、7、9个月出现原位肿瘤复发,分别再行阴茎头全切除、保留阴茎头手术、阴茎部分切、保留阴茎头手术及保留阴茎头手术后,随访54、34、39、70个月及66个月后未再复发。阴茎切除手术组无局部复发病例。69例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及复发,无患者死亡。结论:保留阴茎头的阴茎肿瘤手术治疗≥2 cm的早期阴茎鳞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6家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为规范临床医生抗菌药物处方行为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6家三甲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和合理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7.69±2.527)分,有94.4%的临床医生愿意参加抗菌药物相关培训,90.8%的临床医生会依据指导原则进行处方行为。结论三甲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知识得分偏低,且存在不合理用药行为,要加强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应用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对合理用药的积极作用、提高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  相似文献   
53.
54.
55.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蛋白表达及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与乳腺癌其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增生组21例、导管内癌组10例、浸润性导管癌68例病灶内EMMPRIN、VEGF-C和LVD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计量资料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EMMPRIN、VEGF-C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乳腺增生组比较,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EMMPRIN、VEGF-C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增生组的LVD为(8.38±3.18),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分别为(9.80±2.78)、(10.82±5.51),三组L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MPRIN和VEGF-C的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EMMPRIN和VEGF-C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5)。结论 VEGF-C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EMMPRIN和VEGF-C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6.
<正>我国结核患者在2011年统计已达500万例,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1]。临床多见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及过敏反应,对眼部的副反应关注较少[2]。笔者临床中发现部分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早期可出现视物模糊、异物感、干涩及视物不持久等类似干眼的主诉,眼科常规检查未发现明显视神经病变,更多为眼表的改变。笔者观察抗结核药物对眼表的毒副反应,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0月  相似文献   
57.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由尿酸盐沉积引起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炎。该文总结了最新的痛风遗传学基础,发现痛风的高风险基因多数与肾脏和肠道尿酸盐转运系统相关。糖酵解基因是一种异于肾和肠道尿酸排泄的血清尿酸调控路径,也为痛风和其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病因学线索。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基因与环境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均与痛风的发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58.
沈悦忠  王珏  林胜友 《新中医》2021,53(19):164-168
查阅近10 年中西医防治恶性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相关文献,对其中西医发病机制、防治方法展开系统整理与分析。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靶向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相关,防治措施以口腔护理、支持性治疗为主,皮质类固醇激素对依维莫司相关性口腔炎疗效显著。靶向药物治疗后口腔黏膜炎属中医口疮、口糜等范畴,以脏腑功能失调、火热上挠口舌为主要病机,病位以心、脾、肾为主,治则上以清热泻火、调理脏腑阴阳为主,可分为清热解毒、清心泻脾、清热祛湿、养阴清热、健脾泻火五种治法。扶正抗癌法联合靶向药物使用可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