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1.
《陕西医学杂志》2021,(1):44-4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CHD患者96例(CHD组),按照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分组(稳定组40例,易损组56例);选择同期行冠脉CTA检查结果显示无斑块形成者46例(对照组)。收集一般材料及检测血生化数据,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易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有判断价值。结果:较对照组,CHD组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M)、嗜酸性粒细胞(EO)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LR(P=0.002)、NLR(P=0.008)均影响冠状动脉斑块的易损性,高PLR组及高NLR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比例分别明显高于低PLR组及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结论:PLR和NLR是CHD患者冠脉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预后联系紧密,且为临床诊疗提供了理论支撑及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96例急性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采取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VEGF和TGF-β1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脑梗死患者分为伴易损性颈动脉斑块组、伴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分析血清VEGF和TGF-β1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伴易损性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伴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P0.01),而TGF-β1水平明显低于伴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P0.01);VEGF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r=0.493,P0.01),而TGF-β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呈负相关(r=-0.524,P0.01)。结论 VEGF和TGF-β1在脑梗死的发病和脑缺血损伤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TGF-β1高表达和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存在密切联系,TGF-β1具有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IGF-1对实验性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新西兰兔,高脂饮食配合球囊拉伤腹主动脉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IGF-1干预组、辛伐他汀干预组。12周后处死动物,测血脂,取腹主动脉切片、染色,测量相关指标。结果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间血脂TC、TG、HDL、LD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GF-1组与模型组间血脂TG、HD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斑块顶部纤维帽厚度、肩部纤维帽厚度及斑块肩部、顶部帽/核比值,IGF-1组及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GF-1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三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斑块脂核面积/斑块面积、斑块偏心指数以及斑块直径/对应管腔直径比较,IGF-1组、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三项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GF-1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三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球囊扩张术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与人类粥样斑块的基本成分相似;IGF-1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动脉斑块的易损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烟酸、他汀联合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辛伐他汀干预组)、D组(辛伐他汀、烟酸干预组),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处死后解剖分离腹主动脉斑块标本,组织染色测量斑块纤维帽厚度及纤维帽的厚度与脂核横截面厚度的比值(帽/核比值);各组间进行相应指标的方差分析。结果 B组斑块纤维帽厚度、脂核横截面厚度、帽/核比值均与C组及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C、D两组比较,纤维帽厚度及脂核横截面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帽/核比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烟酸、他汀联合应用可以改善斑块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控制易损斑块的进展,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85.
通过回顾既往易损性斑块的中医病机认识,结合彝族医学的理论认识,发现风邪内动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易损性斑块与缺血性卒中病重要的病因病机联系,提出了"风邪内动——斑块易损性"的病机假说,认为CAS易损性斑块的病机是本为肝脾肾不足,标为痰瘀热毒互结,发则风邪内动。其中"内风"为斑块"易损性"的关键病理因素,"风邪内动,血脉痉挛"为斑块易损性的主要病机。确立了CAS易损性斑块的治疗原则:急则"息风止痉",稳定斑块;缓则化痰逐瘀解毒,补益肝脾肾,并初步阐明彝药塔若散干预易损性斑块的理论依据。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值得探索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诱导型环氧合酶(COX-2)在兔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兔主AS模型,并与正常饲料组对照。喂养12周后,取兔主动脉标本,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Ⅰ型和Ⅲ型胶原在AS斑块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OX-2仅见于AS斑块,正常动脉壁无表达。AS组COX-2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S组Ⅰ、Ⅲ型胶原和MMP-2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Ⅰ/Ⅲ型胶原的比例增加。结论: COX-2在兔主动脉AS斑块中的高表达可能增加斑块的易损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微白蛋白(Parvalbumin,PV)、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D28k,CB)与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易损性的关系及在颞叶癫痫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动态观察海马神经元内PV、CR、CB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PV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在CA3区无明显变化(P>0.05);在CA1区,呈进行性下降,到7d时达最低值(P<0.01);在齿状回及门区,先进行性下降,15d时达最低值(P<0.01),30d后开始上升,到60d几乎达正常水平(P>0.05).大鼠各区CR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在CA3区,急性期和慢性期下降最明显(P<0.01);在CA1区24h组的数量最少(P<0.01);在齿状回的门区15d组的数量最低(P<0.01).CB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在CA3区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在CA1区,6h后开始减少(P<0.05),7d后达最低值(P<0.01),然后稍有回升,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门区CB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 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动物模型中海马内含PV、CR、CB的GABA能中间神经元存在选择性易损性,CA1区含PV、CR、CB的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急剧减少可能诱发了颞叶癫痫的急性发作;含PV、CB的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齿状回的改变可能在颞叶癫痫自发性复发性发作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1 motifs,ADAMT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体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及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84例脑梗死体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338例)和易损斑块组(346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检测指标、ADAMTS rs402007(G/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和ADAMTS基因多态性与危险因素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中的交互作用。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分析不同基因型与阿托伐他汀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糖尿病比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间GG基因型与GC+CC基因型分布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LDL-C、HCY、FIB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P<0.05)。LDL-C与ADAMTS基因rs402007位点存在交互作用(P<0.05)。GG、GC、CC基因型组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44例(82.29%)、209例(84.27%)、233例(89.27%)。各基因型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治疗前、治疗后LDL-C水平,以及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GG基因型为参考,GC基因型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无相关性(P>0.05),CC基因型与疗效有相关性(P<0.05)。结论 ADAMTS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存在相关性,与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RS402007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分为稳定斑块组56例和易损斑块组58例。比较两组临床及血液生化指标、RS402007(G/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观察不同基因型患者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LDL-C、TC水平以及GG、GC、CC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GG、GC、CC基因型患者治疗后血清LDL-C、TG、T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均<0.05);治疗后比较,CC基因型患者血脂水平与GG基因型、CC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G、GC、CC基因型患者降脂治疗有效率分别分别为80.65%、84.62%、88.64%。CC基因型患者有效率高于GG基因型、CC基因型患者(P均<0.05)。结论 RS402007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相关且对药物的降脂疗效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相关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3年6月~2016年6月接诊的135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脑血管意外发生分为2组,发生脑血管意外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的9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进行检查,对比、总结斑块的声像特征,并对斑块与脑血管意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软斑、溃疡斑占比分别为25.40%、30.16%显著高于对照组,扁平斑、宽底硬斑占比分别为11.11%、17.4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的窄底硬斑占比为15.87%,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中易损斑块占比为71.43%,对照组易损斑块占比为44.3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血管意外与易损斑块呈正相关(r=0.857,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显著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通过评估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来预测患者的脑血管意外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