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王子龙  杨莉红  杨寒凝  陆永萍 《重庆医学》2021,50(18):3079-3083
目的 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对不同病理分型斑块易损性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检测60只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斑块模型内的血流情况,按标准进行血流分级.计算各斑块内血流信号面积与斑块总面积之比,即彩色像素密度(MCD),根据MCD结果按评分标准评分,对斑块做病理分型并统计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诊断易损斑块的最佳界点值.结果 斑块病理分型与超微血流强度呈正相关(rs=0.735,P<0.05),超微血流增强评分与斑块内微血管数呈正相关(rs=0.751,P<0.05).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0.962,灵敏度82.3%,特异度95.4%,诊断易损斑块的最佳分值界点11.5分.结论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可应用于斑块易损性的诊断.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致力于对核心节点的定位方法进行比较,并将核心节点映射到相应的解剖区域。分别采用节点度法和介数中心度法求出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并通过参数易损性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即分别去掉每一个核心节点,比较网络的全局效率受影响的程度,再进一步将采用介数中心度法将求出的核心节点定位到相应的解剖区域。结果表明采用介数中心度求出的核心节点易损性更大、实验结果的一致性更好,是更为有效的核心节点定义方法,正常人核心节点对应的解剖区域主要集中在顶叶和额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核心节点在脑网络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并为进一步研究功能网络的信息传输在解剖结构上的映射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维生素D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老年高血压颈动脉易损斑块合并血清25(OH)D3缺乏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T1)24例,阿托伐他汀+骨化三醇组(T2)24例,其中T1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QN,T2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 QN+骨化三醇0.25ugBid,干预24W;2组患者均于0W、24W,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25(OH)D3,二维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弹性剪切波测定斑块中心杨氏模量(YM),动态血压测定24hSBP、24hDBP;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25(OH)D3与IMT、YM的关系。结果 24WT2组血清25(OH)D3 较0W及24WT1组明显增高(P<0.05);24W T1、T2组IMT较0W下降、YM较0W升高(P<0. 05),其中T2组上述指标变化较T1组明显(P<0. 05);24WT2组与0W及24WT1组比较,24hSBP降低 (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25(OH)D3与IMT呈负相关(r=-0.463,P<0. 05)与YM呈正相关(r=0.509,P<0. 05)。结论 合并维生素D缺乏的老年高血压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在服用阿托伐他汀基础上补充维生素D具有一定稳定颈动脉斑块,改善颈动脉硬化,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尖形态及功能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5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根据CT造影检测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n=28)、易损斑块组(n=25)。比较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心尖部舒张末期左右径(Dap)、心尖球形指数(Siap)、舒张末期心尖角度、收缩末期心尖角度。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尖形态及功能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结果稳定斑块组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明显低于易损斑块组(P < 0.05),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易损斑块组(P < 0.05);稳定斑块组左心室Dap、舒张末期心尖夹角、收缩末期心尖夹角明显低于易损斑块组(P < 0.05),Siap明显高于易损斑块组(P < 0.05);斑块易损性是影响左心室Dap、舒张末期心尖夹角、收缩末期心尖夹角、LVEDD、LVESD、射血分数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左室心尖形态及功能和斑块易损性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海马CA1区神经元选择易损性与此区组织结构特点的关系。方法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缺血再灌注12h、24h、36h、48h、72h组CA1区神经元损伤及星形胶质细胞动态变化。结果 在再灌注各组中,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早于与之相连的神经细胞,而和不与之相连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同步。神经元轴突内超微结构变化早于胞内结构。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海马CA1区神经元选择易损与此区星形胶质细胞较少从而保护作用小及其轴突长有关。  相似文献   
36.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常见的多发生于老年人术后的认知功能改变的一种临床现象,其发病机制复杂且不清楚,并与多种因素相关。现就POCD诊断标准和发病率、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术后认知功能的改善等几大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及在血管内超声(IVUS)下冠状动脉斑块显像特征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8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72例,同时选取在门诊因胸痛就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患者血清Lp(a)水平,应用IVUS评价ACS组和SAP组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特征及易损性。并进一步评价血清Lp(a)与IVUS评价易损性斑块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血清Lp(a)浓度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1),ACS组狭窄病变处主要为软斑块、偏心性斑块,而SAP组则反之,ACS组IVUS斑块面积(P<0.01)、偏心指数及重构指数(P均<0.05)均大于SAP组,管腔面积小于SAP组(P<0.01),血浆Lp(a)水平与软斑块面积百分比、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r=0.365,P=0.011;r=0.448,P=0.008和r=0.432,P<0.001)呈正相关。结论 ACS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血清Lp(a)水平与IVUS评价斑块易损性指标相关,Lp(a)可作为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评估因子。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选择性抑制剂-1(TIM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60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 n =122)、稳定性斑块组( n =118)、无斑块组( n =120)。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所有入组人员的血清MMP-9、TIMP-1水平、VEGF,分析血清MMP-9、TIMP-1、VEGF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易损斑块组血清MMP-9、VEGF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TIMP-1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稳定斑块组血清MMP-9、VEGF水平高于无斑块组,TIMP-1水平低于无斑块组,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MMP-9、TIMP-1、VEGF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39.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易损斑块不可预测的突然破损、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已有研究发现存在颈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海马 CAl 区神经元选择易损性与此区组织结构特点的关系。方法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缺血再灌注 12 h、2 4 h、36 h、4 8h、72 h组 CAl 区神经元损伤及星形胶质细胞动态变化。结果 在再灌注各组中 ,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早于与之相连的神经细胞 ,而和不与之相连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同步。神经元轴突内超微结构变化早于胞内结构。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海马 CAl 区神经元选择易损与此区星形胶质细胞较少从而保护作用小及其轴突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