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81篇
  免费   2432篇
  国内免费   1170篇
耳鼻咽喉   283篇
儿科学   765篇
妇产科学   694篇
基础医学   1568篇
口腔科学   624篇
临床医学   12701篇
内科学   4760篇
皮肤病学   360篇
神经病学   1524篇
特种医学   17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7篇
外科学   3998篇
综合类   22922篇
预防医学   7638篇
眼科学   463篇
药学   10646篇
  181篇
中国医学   4308篇
肿瘤学   1617篇
  2024年   334篇
  2023年   1389篇
  2022年   1331篇
  2021年   1821篇
  2020年   2129篇
  2019年   2061篇
  2018年   890篇
  2017年   1847篇
  2016年   1861篇
  2015年   2103篇
  2014年   4222篇
  2013年   3879篇
  2012年   4574篇
  2011年   4792篇
  2010年   4720篇
  2009年   4398篇
  2008年   6184篇
  2007年   5318篇
  2006年   4440篇
  2005年   4854篇
  2004年   2856篇
  2003年   2854篇
  2002年   1883篇
  2001年   1398篇
  2000年   1149篇
  1999年   766篇
  1998年   624篇
  1997年   484篇
  1996年   408篇
  1995年   366篇
  1994年   309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摘 要目的:分析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 方法:选取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接受广泛性子宫全切术 治疗,观察组接受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术后 首次排气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 个月,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于术前,雌二醇(E2) 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两组患者两侧卵 巢体积及窦卵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两侧卵巢体积小于术前,窦卵泡数少于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经手术治疗均会对早期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卵巢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性激素指标水平改变,但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效果更好,可有效缩短 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使其尽早康复,且并发症发生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致残率、运动功能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对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II类1分类错k的疗效。方法: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此次研究对象择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替牙期安氏II类1分类错k患者,实施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肌激动器治疗,观察组则应用MRC肌功能矫治器早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牙齿正畸临床效果以及牙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牙齿正畸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效果均较为理想,P> 0.05;观察组PLI、GI、BI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替牙期安氏II类1分类错k采用MRC肌功能矫治器早期治疗的方式,可以显著的提升矫正舒适度,缩短矫正时间,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新生儿早期保健对新生儿黄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正常分娩的新生儿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保健法,研究组采用新生儿早期保健,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0~3天的黄疸值及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与母亲皮肤接触后不同时间的黄疸值。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0~3天黄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A组新生儿出生后第0、1、2天黄疸值,明显低于B组(P<0.05);研究组中A组新生儿出生后第3天黄疸值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保健应用于新生儿中,可影响新生儿黄疸水平变化,与母亲皮肤接触时间长的新生儿黄疸水平较低,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早期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FBG、2 hPG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FBG、2 hPG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29.17%)(P<0.05)。结论早期优质护理应用于GDM孕妇护理中,可降低孕妇空腹及餐后2 h的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药物流产与无痛负压吸引人工流产在终止早期妊娠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进行流产的早期妊娠孕妇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米非司酮片联合米索前列醇片的药物流产;观察组实施无痛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比较两组孕妇完全流产率、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及阴道出血总量。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95.24%)高于对照组(71.43%)(P<0.05);观察组阴道流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阴道流血总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药物流产比较,无痛负压吸引人工流产终止早期妊娠的疗效更佳,完全流产率更高,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更短,阴道流血总量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文章对妊娠早期的胚胎发育监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98.
早期新生儿死亡属于围产儿死亡的一部分,其定义为新生儿出生后0~6天死亡。通常认为男性新生儿、先天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和5分钟Apgar评分低于7分等是早期新生儿死亡最常见的相关因素。但是仍有相当多的早期新生儿死亡病因不明,其为产科及儿科医务人员比较棘手的问题,也容易引发医患矛盾。近年来发现,除上述常见的病因外,基因缺陷和代谢性疾病在早期新生儿死亡中亦占有相当的比例,而通过全基因测序和串联质谱检测技术,可能对寻找部分既往被归于不明原因早期新生儿死亡病例的病因有一定的帮助。该文就早期新生儿死亡病因及可能机制、病因评估方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了解武汉市新洲区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发生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孕早期健康干预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抽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与武汉市新洲区中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早期(小于13周)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质谱法进行血清维生素D[25-(OH)D]的检测,判断其维生素D营养状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孕前期及孕期膳食习惯、生活习惯及营养剂补充情况等进行调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2 011例,其中维生素D缺乏、不足、充足分别有505例、1 011例、495例,检出率分别为25.11%、50.27%、24.6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早期维生素D不充足(缺乏与不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30岁(OR=1.747,95%CI:1.287~2.372)、检测季节为冬春季(OR=1.188,95%CI:1.056~1.336)、妊娠早期呕吐(OR=1.775,95%CI:1.417~2.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护因素有妊娠早期服用复合维生素(OR=0.522,95%CI:0.344~0.793)及妊娠早期服用复合微量元素(OR=0.717,95%CI:0.553~0.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武汉市新洲区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情况较为严重,其维生素D营养状况受到年龄、检测季节及孕期营养补充的影响,应重点关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高风险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效降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发生率,提高优生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及耐受性,以期为胃癌根治术后营养治疗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省黄山首康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在术后7d接受不同的营养治疗方式,观察组于术后24h内开始鼻饲肠内营养,逐步过渡至口服肠内营养;对照组则在术后早期接受肠外营养,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至口服肠内营养.比较2组并发症、进食耐受性、营养状况、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并随访至术后第6个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胃癌病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治愈出院.2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肠梗阻2例(2/30,6.7%);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肠梗阻2例(3/30,10.0%),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出现恶心伴呕吐、腹胀等进食不耐受情况,予以暂停肠内营养并经肠外营养及保守治疗后缓解.两组间进食不耐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留置引流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少(P<0.05).两组均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未发生远期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开展鼻饲肠内营养并逐步过渡至口服肠内营养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且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