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81篇
  免费   5125篇
  国内免费   6228篇
耳鼻咽喉   356篇
儿科学   3192篇
妇产科学   793篇
基础医学   8721篇
口腔科学   658篇
临床医学   8819篇
内科学   7077篇
皮肤病学   170篇
神经病学   2786篇
特种医学   21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5517篇
综合类   29614篇
预防医学   4413篇
眼科学   3039篇
药学   8767篇
  36篇
中国医学   13159篇
肿瘤学   1061篇
  2024年   358篇
  2023年   1158篇
  2022年   1137篇
  2021年   1602篇
  2020年   1648篇
  2019年   1835篇
  2018年   973篇
  2017年   1735篇
  2016年   2139篇
  2015年   2427篇
  2014年   3747篇
  2013年   3888篇
  2012年   5536篇
  2011年   6282篇
  2010年   5781篇
  2009年   5943篇
  2008年   7627篇
  2007年   6123篇
  2006年   5463篇
  2005年   6088篇
  2004年   5921篇
  2003年   5360篇
  2002年   3464篇
  2001年   2657篇
  2000年   2217篇
  1999年   1786篇
  1998年   1421篇
  1997年   959篇
  1996年   916篇
  1995年   909篇
  1994年   727篇
  1993年   497篇
  1992年   446篇
  1991年   377篇
  1990年   321篇
  1989年   354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141篇
  1986年   101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建立大鼠肺鳞癌模型方法学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性肺鳞癌研究中.首先要建立一个动物模型。如何快速、准确地建立动物肺癌模型对深入研究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不同方法和途径.建立了多种肺癌模型。田鸿生等建立的肺癌模型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模型具有诱癌局限于右肺下叶及心后叶,只诱发肺鳞癌,无肺外癌的发生,诱癌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主动脉Gαq/11及磷脂酶C(PLC)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SHR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4周龄和12周龄SHR,颈动脉插管记录动脉血压,放免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免疫印迹法检测主动脉组织Gαq/11和PLC的含量。结果:SHR12周龄时动脉血压明显增高。4周龄SHR主动脉Gαq/11的表达较对照高 69.2 % (P <0.05)。4周龄和12周龄SHR主动脉PLCβ3分别较各自同龄对照组高66.9%和 85.1% (P <0.05)。结论:Gαq/11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上调参与SHR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3.
硒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甲状腺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硒干预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甲状腺超微结构改变,探讨硒对甲状腺自身免疫损伤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模型,对患病大鼠预防性和治疗性给予亚硒酸钠,观察其干预后甲状腺病理组织学变化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实验结束时,硒预防EAT组和硒治疗EAT组TgAb、TmAb水平与EAT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且光镜下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滤泡破坏减轻.电镜下EAT组大鼠主要表现为部分滤泡上皮细胞断裂,内质网高度扩张水肿,线粒体明显减少,部分线粒体嵴消失.硒预防组和硒治疗组均可见滤泡形态较规则,内质网扩张程度减轻,线粒体增多且结构趋于正常.结论 硒可预防和减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甲状腺的免疫性损伤.  相似文献   
994.
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和BD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和BDNF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选出造模成功者随机分为模型组及葛根素干预组,各为24只,另以条件匹配的24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分别在造模术后15d,1、2和4个月等时间点,采用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BDNF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1)模型组大鼠的逃逸潜伏期(EL)均明显长于假手术组(P<0.01),葛根素干预组大鼠的EL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但仍长于假手术组(P<0.05);(2)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比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1),葛根素干预组2个月和4个月时点锥体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1),但仍少于假手术组(P<0.01);(3)模型组大鼠海马BDNF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除15d和1个月组DG区外,葛根素干预组大鼠海马BDNF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4)模型组大鼠海马BDNF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值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而葛根素干预组比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明显降低(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BDNF阳性神经元和锥体细胞持续减少,在VD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葛根素上调BDNF的表达、减少锥体细胞的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Epi)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大鼠炎症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4mL·kg^-1·h^-1;LPS组:静脉注射LPS6mg·kg^-1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4mL·kg^-1·h^-1;低、中和高剂量Epi组:静脉注射LPS6mg·kg^-1后,分别静脉滴注Epi0.12、0.3和0.6μg·kg^-1·min^-1。在LPS注射前、注射后2和6h3个时点取血,检测血清ALT、AST、TNF-α、IL-1β和IL-10水平,并在6h时点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LPS组注射LPS后2、6h血清AST和A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同时血清TNF-α、IL-1β和IL-10水平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病理检查结果示:LPS组肝窦扩张、充血,局灶性肝细胞坏死。高剂量Epi可显著降低血清AST和ALT水平,减轻肝脏病理损伤,并显著可降低TNF-α水平和升高IL-10水平(1)8LPS组,P均〈0.05),但对IL-1β水平无影响。中、低剂量Epi对LPS致炎症性肝损害无明显保护作用。结论 Epi可通过抗炎作用减轻LPS诱导的炎症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HESR1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检测内皮细胞激活状态HESR1表达的影响,克隆HESR1基因,转染到HUVEC,绿色荧光和PCR观察HESR1在内皮细胞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它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boyden小室检测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建体外二维血管模型,观察HESR1对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内皮细胞激活状态HESR1的表达下降,HESR1基因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少血管新生。结论HESR1基因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使内皮细胞从激活状态转入安静状态,减少血管的形成,维持血管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97.
以每日5mg/kg的3-氯丙二醇及75mg/kg的2,3-氧丙醇同时给大鼠灌胃,连续给药2天后停药8天,共10天为一疗程。观察了3,6,9疗程结束时,附睾起始部主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及附睾管起始部的精子和肝脏、肾脏的超微结构。发现在3、6疗程末,附睾主细胞的高尔基复合体扁平囊变窄,大泡皱缩。在6疗程末,细胞表面的吞饮小泡和静纤毛减少。仅在3疗程见到粗面内质网扩张。9疗程的超微结构与对照比较无明显区别。结果提示,每一疗程药物引起的附睾主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在多数动物是可恢复的。但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动物于疗程之末,尚未完全恢复。在第6疗程末的肝脏,有部分肝细胞滑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体积缩小,基质电子密度增高。这些变化可能是一种轻度的细胞损伤,这种损伤在3,9疗程均未发现,说明它与疗程长短不呈平行关系。肾尿细管上皮细胞及附睾起始部精子的超微结构,无可见改变。这一结果为阐明3-氯丙二醇及2,3-氧丙醇合并用药的抗生育作用,及对有关内脏的毒性作用,提供了形态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为提高慢性食管反流(CER)动物模型制备的成功率,通过对造模术后非预期死亡动物死因进行分析,以探索各种不同类型CER理想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方法:选取SD大鼠120只,其中20只作为假手术(SO)对照组,100只采用不同术式分别制备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单纯胃食管反流(GER)和十二指肠食管反流(DER)3种类型CER动物模型。并对术后非预期死亡动物进行尸体解剖分析。 结果:120只SD大鼠中术后非预期死亡37只(30.8%),其中DGER组18只(38.3%);GER组中幽门部分缝扎+贲门肌切开术后9只死亡8只,改行食管胃底侧侧吻合术后20只死亡1只(5%);DER组中食管空肠侧侧吻合术后3只均死亡,改行食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后21只死亡7只(33.3%);SO组20只中未见死亡。尸解分析死亡原因有梗阻、感染、窒息、出血、吻合口漏和穿孔等。 结论:制备CER大鼠模型不同类型、不同术式死亡率各异,某些术式对手术要求较高。因此,不但要选择合理的术式,以制备符合研究需要的理想模型,还要采取适当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非预期死亡率,以提高模型制备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9.
大鼠肺纤维化形成中肺巨噬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肺泡巨噬细胞数量、增殖和凋亡的变化。方法:气管内滴注平阳霉素(BLMA5)(5mg/kg),观察注后14d和30d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泡巨噬细胞数量、增殖和凋亡的变化以及细胞的MTT活力。结果:(1)BLMA514d组和30d组大鼠BALF中巨噬细胞数分别多于sham14d和30d组,(分别P<0.01,P<0.05);但BLMA530d组的细胞数明显少于BLMA514d组(P<0.05);(2)BLMA514d组巨噬细胞增殖指数高于sham14d组(P<0.05),而BLMA530d组增殖指数低于sham30d组(P<0.05);(3)BLMA514d和30d组凋亡细胞数分别多于sham14d和30d组(均P<0.01),但BLMA514d组少于BLMA530d组(P<0.05);(4)BLMA514d和30d组大鼠BALF中巨噬细胞数MTT活力分别高于sham14d和30d组,分别P<0.01,P<0.05。结论:在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肺巨噬细胞增殖能力先增强后减弱;而肺巨噬细胞凋亡始终增加,上述变化是导致肺巨噬细胞数量和功能变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李莉  高秀来 《解剖学研究》2003,25(1):10-12,T002
目的 研究大鼠前庭神经核群向脊髓的投射纤维特征。方法 在 7例SD大鼠采用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胺(BDA)逆行法观察大鼠前庭核群向脊髓的投射。结果 除前庭神经上核 (SVN)外的其余各前庭核均有向大鼠腰髓的投射 ,单侧注射的实验动物中 ,前庭神经内侧核 (MVN)、外侧核 (LVN)和降核 (DVN)的标记神经元可见于双侧 ,其中MVN和LVN的标记神经元以注射同侧占优势 ,而DVN标记神经元两侧数量基本一致。结论 大鼠前庭脊髓尾侧束发出纤维投向脊髓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