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4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281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175篇
基础医学   356篇
口腔科学   73篇
临床医学   1701篇
内科学   1388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477篇
特种医学   10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37篇
综合类   3520篇
预防医学   1087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1183篇
  13篇
中国医学   742篇
肿瘤学   303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320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582篇
  2013年   597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853篇
  2010年   783篇
  2009年   767篇
  2008年   872篇
  2007年   746篇
  2006年   701篇
  2005年   713篇
  2004年   571篇
  2003年   530篇
  2002年   494篇
  2001年   385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8 毫秒
51.
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常采用Seldinger法[1]在局部麻醉下行股动脉穿刺,置入F4或F5Cobra导管,在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通过同轴导丝的引导,超选择性插管至子宫动脉并注入栓塞剂.常用栓塞剂有聚乙烯醇(PVA)、明胶海绵、真丝线段、钢圈等.一般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52.
例1 女,48岁,经CT(图1)、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纵隔肿瘤伴上腔综合征。术前血压正常,左、右颈内静脉压分别为22、27cmH2O(1cmH2O=0.098kPa)。2005年6月手术。术中经股静脉输液。选18min PIFE血管,制成“Y”形血管。全身肝素化后(1mg/kg),行人工血管、右心耳吻合。阻断左无名静脉远端,左颈内静脉压43cmH2O,人工血管、左无名静脉吻合并开放后,静脉压18~21cmH2O。[第一段]  相似文献   
53.
MRI直接用于颅内肿瘤治疗计划设计的可行性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扩大Le Fort Ⅰ型截骨入路在切除颅底肿瘤中的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脑膜瘤复发的影像学、临床因素探讨;脑转移瘤全脑放疗中血脑屏障通遗性的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发病24小时内腰穿检查为SAH的70例患者行DSA检查的临床资料与治疗结果。结果: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为自发性SAH的主要病因,分别占57.14%、10.0%,其次为动脉闭塞,脑动脉硬化,分剐占1.43%、2.86%。DSA检查正常者占28.57%,其DSA检查正常的原因可能与自发性SAH后病变血管本身变化或隐匿性血管畸形未能被显示有关。结论:早期脑血管DSA检查有利于自发性SAH病因诊断与及时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为了减少唇裂修复术中出血,便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相对地减少手术的危险性。方法:利用压迫止血及滑杆的原理,自行设计制作了唇裂术止血减张固定器,经过动物实验证实,在2h以内不会对组织有任何不可逆损伤,并成功地应用于唇裂修复术中。结果:临床应用68例,与传统止血方法比较,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便于手术操作,而且安全可靠,在2h以内不会对上唇组织有任何不可逆损伤,手术的危险性相对地减少。结论:应用唇裂术止血减张固定器进行唇裂修复术,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的危险性相对地减少,对减轻术后切口瘢痕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57.
58.
高压氧治疗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探讨(附4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了41例因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OFCS)。方法:经高压氧(HBO)治疗后。结果:病人皮温、皮色恢复正常,患肢肿胀、疼痛减退、运动功能恢复,减少了因延误诊治而造成的严重后果。结论:经HBO治疗的患避免了筋膜切开减张术或截肢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CTA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病人52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直接手术或进一步行3D-DSA检查。术后均复查3D-CTA。结果共发现58个动脉瘤,6例查3D-CTA及3D-DSA均未发现动脉瘤。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分别是94.8%、100%、0.052。诊断颅内动脉瘤病人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分别是97.8%、100%、0.022。术前3D-CTA在估计动脉瘤大小及形态方面与术中所见 3D-CTA结果相似。3D-CTA清晰显示了动脉瘤的自身形态和周边的关系。结论3D-CTA是诊治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快捷、安全、操作简便的方法,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详细的资料,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价值。资料及方法:对23例经常规CT和/或MRI确诊ARCO国际分期Ⅰ-Ⅳ期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中行DSA造影,并分别在术后2-13个月复查DSA。运用Seldinger法穿刺对侧股动脉,将导管超选择送至患侧股深动脉的旋股内、外动脉及髂内动脉的闭孔动脉行DSA造影,造影剂总量8—12ml,流率4ml/s,采集速率4帧/秒。结果:所有受检股骨头均成功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且图像清晰,能清楚显示相应股骨头区域的血供情况,包括靶动脉的走行、分支、实质期染色情况、病理改变的部位及程度、血管开通情况等。结论:DSA能实时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提供准确、直观的诊断依据,并引导介入治疗的操作,在从血供变化的角度评价疗效方面,DSA则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