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6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11篇
内科学   1102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1246篇
预防医学   413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216篇
  9篇
中国医学   27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2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4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病并发率由1998年的0.05%上升至2002年的0.73%。HIV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77.1%)及性途径(22.9%);临床表现有发热(91.7%),咳嗽(91.7%),咳痰(79.2%),明显消瘦(79.2%),淋巴结肿大(54.7%);胸部X线表现以继发性肺结核为主(66.7%);合并病毒性肝炎50%,痰菌阳性率41.7%,PPD试验阳性率16.7%,14例抗结核治疗(3HRZE/9HRE)治愈或完成疗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2%。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常发病急、症状重、PPD试验阳性率低、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应加强艾滋病高发区及高危人群肺结核患者并发艾滋病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42.
硫普罗宁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作汉 《中原医刊》2006,33(7):74-75
目的为了解硫普罗宁(商品名凯西莱)静脉注射剂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统计学随机数字表方法对55例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病人进行治疗(年龄在25~60岁之间)。对照药品为国产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葡萄糖醛酸内酯(肝太乐)。用法:硫普罗宁0.3g加入5%葡萄糖液(5%GS)250m l静脉滴注共1个月。甘利欣30m l加5%GS 250m l,肝太乐(1.33g)加入5%GS 250m l(ivgtt)共1个月。观察:①用药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 iL)的变化。②硫普罗宁用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①硫普罗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其ALT、AST、TB iL,下降幅度快于甘草酸二铵、葡萄糖醛酸内酯(P<0.05),提示其对肝细胞膜的修复或保护作用可能优于甘利欣、肝太乐。②硫普罗宁治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仅少数病例出现丘疹样皮疹,停药后消失。结论①硫普罗宁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其肝细胞膜修复或保护肝细胞作用优于甘利欣、肝太乐。②硫普罗宁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3.
抗结核化疗过程中常引起肝脏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甚至出现严重黄疸,使抗结核化疗被迫中断。虽经保肝治疗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但时间较长,而且再次应用抗结核药物后肝功能损伤亦出现。多次中断抗结核治疗患者病情迁延不愈,易造成耐药结核杆菌的出现而  相似文献   
44.
45.
肺结核全程监督间歇短化方案副反应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021例肺结核病人,在全程监督下应用间歇短化方案治疗,副反应发生率达41.1%。其中胃肠道反应占77.9%。因副反应中断治疗占8.8%,其中胃肠反应占91.9%。副反应多发生在强化期。认为发生副反应因素与药物间歇顿服剂量大、早上空腹顿服及个体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6.
《云南医药》2007,28(4):F0004-F0004
病例患儿男,6岁。因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2月余就诊。患儿2月前双侧颌下淋巴结逐渐肿大。近一个月来明显肿大,伴有疼痫,无低热、盗汗。在当地医院进行抗感染及抗结核治疗一月无效而转本院就诊,门诊以颌下肿物待查(淋巴结炎?淋巴瘤?)收住血液科。[第一段]  相似文献   
47.
抗结核药配八珍汤及中药灌肠治疗结核性盆腔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娥  陈秀芳 《陕西中医》2007,28(11):1471-1472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核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抗结核的西药配合八珍汤及中药灌肠治疗30例结核性盆腔炎患者。结果:临床有效率100%。结论:对结核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应用中西医相结合,药物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48.
抗结核药物性黄疸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9.
五酯胶囊防治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防痨杂志》2003,25(6):371-373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